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设计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正兵

  摘 要: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必须在“问题”上下工夫,在“问题”上求创新求发展。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问题设计 要求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不是把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问题,而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提出一个问题的意义远远大于解决一个问题。美国学者史蒂文斯第一次对教师发问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后发现: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问题大约占普通学生80%的时间。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率,就必须在“问题”上下工夫,在“问题”上求创新求发展。思想政治课问题的设计没有统一的模式,它可以通过典型事例,或者通过有关伦理、道德准则的故事,可以是社会热点,也可以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总之,只要符合实际,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都可以作为问题设计的素材,一个有教育意义的问题设计通常要符合以下要求。
  一、问题的设计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
  教学目标是教学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其主要功能是引导教师科学规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手段,以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和任务等。新的课程标准虽然从总体上改变了以往对教学统的过多过死的现象,但针对不同的学科其要求又是不一样的,思想政治课作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门科学,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法上承担着重要职责。因此,它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具有特殊性。其问题的设置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即必须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伦理观念和价值取向,必须符合当前社会的需要。
  二、问题的设计必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育上很有见地的文豪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只有帮助学生增强其内在驱动力,才能打通其探索新知识的内在通道。教师最大的成功莫过于把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起来,使学生的学习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之上,因此,思想政治课问题的设计应当关注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一个不符合学生兴趣和需要的问题难以取得预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普遍联系”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18世纪法国有位哲学家叫狄德罗,一天,朋友送他一件高档睡袍,他非常喜欢。可当他穿着华丽的睡袍在家中寻找感觉时,总觉得不对劲,家中的摆设配不上他的睡袍。于是为了和睡袍相配套。他把旧东西全部更新,可他仍然感到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后来,他把这种感觉写成文章,题目为《与睡袍离别之后的烦恼》。这一现象后来被称为“狄德罗效应”,也称为“配套效应”。为什么会产生“狄德罗效应”呢?这一效应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这一问题的设计由于结合了生动的事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问题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
  教育对象是教学过程和思维的主体,因此,问题的设计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的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杜威说:“一个人要有效地进行思维,必须已经具有或者现在具有许多经验,给他提供对付所有困难的办法,困难是引起思维不可缺少的刺激物,但并不是所有困难都能引起思维。有时困难使人不知所措,他们被困难吓倒,感到沮丧泄气,困难的情景必须和学生曾经对付过的情景有足够的相似之处,学生对处理这个情景的办法有一定的自控能力。”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问题的设计不能脱离学生,教师必须通过测验、活动、调查等方法诊断学生的起点能力,对学生学习、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基础作全面的预测。同时还要使设计的问题在难度上有一定的坡度和层次,照顾到每一个知识层面上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通过活动有一定的提高和收获,达到“浅者得其浅,深者得其深”的效果。如在讲“价值规律”内容时,我先创设了以下市场交易情境:(情景一)某市场上有2袋待交换的大米,每袋50公斤,价格100元,卖者2人,人均一袋,买者4人,每人欲购一袋。(情景二)现在市场上有卖者4人,人均1袋待售大米,买者4人,每人预购一袋。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买卖双方并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在交易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2)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3)这一问题的产生说明了什么问题?(4)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由于这一问题的设计贴近学生,且在难度上有一定坡度和层次,照顾到每一层面的学生,因此,学生反映很积极,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四、问题的设计必须重在增强教学效果
  高层次的教学不能满足于现有结论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发掘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创新思维。马秋斯金认为:“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在问题情景中实现思维的过程。”思想政治课设置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构建知识,理解、内化思想政治原理,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价值观,这是衡量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标准所在。
  要达到这一目的,思想政治课问题的设计必须首先在把握教材内容和选材上下工夫。思想政治课教材作为教学的工具,是教师进行教学和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依据,教师进行教学的前提就是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及精神实质,明确教学目标,准确地分析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明确设计出每一问题所预示的结果,准确把握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将会产生哪些变化,发展哪些能力才能使设计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可以说,在理解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灵活地创造地设计教学是一个教师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显著标志。反之,如果问题设计偏离教材,单纯追求形式的所谓新颖,最终的结果是不可能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
  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可用素材非常广泛,既包括社会中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社会问题,又涵盖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对这些事例精选和有效运用,对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出最能节约时间、达到最佳效果的问题,这也是思想课问题设计的最关键环节。
  五、问题的设计必须符合时代的要求
  思想政治课本身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因此,思想政治课问题的设计就更需要贴近现实,积极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发展和将来的生活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懂得学习不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和考试,而是与将来从事的职业紧密相关的。
  思想政治课中问题的设计涉及诸多因素,但问题的最终评价标准是教学效果,如果问题的设计单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远离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后在知识能力觉悟上没有多大收获,就达不到教学目的,更不能说完成了教学任务;如果涉及的问题仅仅是为了应付教学任务而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那么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只是能增加学生负担,问题的设计就是失败的。
  长江浩荡,百转千回,终究入海。在问题的设计上,不论我们采用哪种手段,我们把握的原则就是围绕新课改的目标、理念,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规律,力争找到学生情感的共鸣点,思维的兴奋点,不断发现、培养并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真正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99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