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太极拳教学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晓燕

  摘要:通过太极拳的教学所得,阐述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提高太极拳教学效果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太极拳;体育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2-0013-01
  
  二十四式太极拳又称简化太极拳,因具有健身和防病治病的良好功效以及无需器材且对场地要求不高等的特点,适宜在高校开展。通过近几年的太极拳教学,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表明,有60%的学生对大学体育教学内容普及太极拳持肯定态度;有79%的学生将选择太极拳作为将来的主要健身手段之一;有72%的学生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有68%的学生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养生观有了一定层次的理解;有89%的学生了解中华体育文化的主要成就以及太极拳的种类和拳理。在此,从多年的太极拳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以求太极拳教学的多样性,从而提高太极拳的教学质量。
  一、教师观念的重新定位
  体育教学改革之难点,关键在于转变教师的观念。太极拳的教学,有着不同于其它体育学科教学特点,除了言传身教、把全部知识和技法传授给学生外,太极拳教师还应在教学中不断探索进取,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通过组织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使广大教师的思想认识有初步的统一。要组织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练太极拳,通过观看录像、拜名师来规范动作,统一标准,并建立相应的业务考核制度,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教学,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及时组织教师总结、交流经验和心得体会,为太极拳的普及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挖掘太极拳的文化内涵
  太极拳是拳,不是操,不是舞,太极拳看起来是“文拳”不主张“武”但却能“武”。而这种“武”不同于一些“硬打硬进”的武术,它非常重视“以柔克刚”,即迎对方的来力不与其对击,反而接对方来力向已身,帮助“对方”“打已”,同时顺来力划弧,以改变对方的击打路线,化解来力,再借对方的力加上自己的劲形成合力还给对方,将其击倒或击出,这就是太极拳“任他巨力来打我,引进落空合即出”的技击特征。太极拳涵盖着丰富的道德精神及人生哲理,诸家流派无不要求弟子尊师重道、孝悌忠信、谦逊质朴、节俭守纪,在太极拳教学中,面对这些丰富的精神遗产,我们教师应将思想道德的教育贯穿于太极拳教学过程的始终,这既有利于厚重教学内容,增强学练乐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优化实践教学方法,尝试建立新的太极拳教学模式
  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在具体技术教学中,示范动作应正确、舒展、优美、大方、刚柔相济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使学生在感官上得到一种享受,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尝试学习的欲望,教学中各招式应结合具体的攻防拆解,使学生深入了解其招式的含义,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式式相连,绵绵不断,但其柔和缓慢特点与年轻人个性特征不相适应,首先,先快教略讲,后精讲慢练,不论从生理还是心理方面来讲,大学生都喜欢节奏快的运动。而太极拳动作柔软、舒缓,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强调这一点,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采取“慢拳快教法”将复杂的动作分解成多个小动作,并对这些动作进行快速的示范讲解,先让学生对这些动作之间的转换形成完整的概念,然后,让他们对所讲解的内容进行模仿练习,教师则在一旁进行提示、点评,待他们能以正常的练习速度练习后,教师再对每个动作的要领进行详细的讲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克服畏难泄气的心理。为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将动作的攻防含义渗透到教学中,并传授给学生,一方面,从全民健身的认识高度去教育学生身体好才能学习好,工作好,另一方面结合基本防卫术,因势利导让学生明确在一个徐缓的太极拳动作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民族技击方化,这样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充分利用优美的音乐练习太极拳
  音乐在太极拳教学中能够起到特定的伴奏效果,口令、音乐可辅助太极拳教学,一方面能让学生懂得控制太极拳练习的节奏,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下全身心的投入到练习当中去。运用太极拳音乐组织教学。太极拳的动作如行云流水,绵绵不绝,缓慢、柔和而连贯。许多学生由于练功心切,急于求成,动作速度不知不觉中就加快了,从而失去了太极拳原有的风格。此时,教师可以配置太极拳音乐辅助教学,使学生根据音乐的速度进行练习。
   随着“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树立,太极拳运动的开展越来越显示出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价值。在太极拳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学生对太极拳理论的认识,突出太极拳运动的技击美、姿态美迎合学生青春期的身心特点,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合理运用讲解示范法、完整分解法、语言提示法、口诀法等教学方法,由粗到细,由分到合,由停到贯,这样能使太极拳套路教学收到显著的效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委普通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s]. 1997.
  [2]薛劲松.走极拳的起源和发展[J].武林,1993(7):38-40.
  [3]王文中走极拳十大保健作用[J].武林,1994(12):30―31.
  [4]王宗平.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走向[J].体育与科学,1999(2):54 58.
  [5]程春风,潘秀刚.太极拳对人体生理的调节[J].中国学校体育,2003,(2):54-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47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