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发展不平衡学校借团队之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问题背景
  农村小学发展极不平衡。永安小学校位于川东北大巴山麓,地处偏远,距县城43公里,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校舍长年得不到改善,教学设备落后。面对新课程改革,老教师不适应,新教师没准备,教师理念落后,畏难思想严重,观望态度突出。再加上教师缺编严重,优秀教师不断流失,新进教师专业结构失调,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矛盾格外突出。
   “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策略,但是作为发展不平衡的农村小学,最缺乏的是“专业引领”,专家支持的力量和机会都十分受限,严重制约了教师成长。农村小学教师个体水平相对较低,“同伴互助”对教师专业成长也难以实现理想的效果。但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积极构建团队,发展团队,形成优秀的团队文化,通过团队的力量弥补“同伴互助”的不足,成为农村小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我们通过校本教研,在实践上推动学校团队文化的形成、建设与发展,为提高发展不平衡学校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育公平提供实践经验,丰富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的理论体系。
  基本策略
  一、核心导航,形成团队
  学校首先建立班子学习制度,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理论水平,定期交流学习心得,研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校长亲自主持课题研究,指导课堂教学;班子成员人人深入工作第一线。通过近一年的实践,领导集体不断成长,核心团队逐渐形成。
  新课程改革要在发展不平衡,教育相对滞后的农村生根发芽,面临诸多困难。核心团队坚持认准时机,主动出击,让永安小学走出了“课改年级与非课改年级和谐发展,村小与中心校均衡发展,实践与研究综合发展”的农村小学新课程改革特色之路。
  农村大量劳动力的输出,产生了“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学校适时地提出《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顺利立项为市级课题,前期成果在2005年荣获四川省第二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成果三等奖。
  以新课程改革与课题研究的成功为土壤,核心团队科学决策、大胆实践,孕育出了“敢为人先”的团队创新精神,成为教师专业成长不竭的动力源。
  二、典型示范,充实团队
  学校核心团队聚焦部分优秀教师,提供机会,着力培养,让他们在专业上先成长起来;充分剖析和宣传典型教师的先进事例,让他们成为学校形象、团队精神的代言。典型教师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的实践精神慢慢积淀下来,生长成为教师群体“积极进取”的团队求实精神,成为引领教师成长最近的航标。
  三、群体跟进,壮大团队
  核心团队的导航,典型教师的引领,全体教师的积极跟进,形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一大批新教师脱颖而出。成长起来的优秀教师不断团结在核心团队及典型教师周围,团队不断壮大,形成了“滚雪球式”的良性发展效应。
  四、认同否定,净化团队
  团队中的个体是平等的,个体之间的交流是坦诚的。召开座谈会,让教师了解自己。每学期召开以“认识自我”为主题的教师座谈会,通过彼此的交心谈心,让每一位新教师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举行报告会,让教师教育自己。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学校的老、中、青三代师德标兵,让他们现身说法,用身边的人物激励人,用真实的事迹感染人。让教师知道,其实榜样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可以取得成功。举办征文赛,让教师反思自己。围绕“教师职业道德”这一主题,每年开展一次主题征文活动,让每一位教师,尤其是新教师时刻警醒,不忘教师职责。开展教师演讲会,让教师提升自己。举办以“老师,我想对您说”等为主题的学生演讲会,帮助老师从学生的角度来修正教师角色。经常开展以“职业理想”等为主题的教师演讲活动,帮助教师树立为理想的教育而努力的奋斗目标。通过这些活动,让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机会展示自己,认识别人,相互交流,增强共识,为团队成长提供真实而可贵的生态环境。
  五、研修实践,丰富团队
  举办读书沙龙,提升理论修养。学校坚持每月一次的读书沙龙主题活动,将教师的读书心得形成专集。举办专题讲座,提升专业情意。帮助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与建构自身的职业角色,形成从事教师职业的专业情意。开展微型科研,提升科研能力。我校一直以“教学即研究”“问题即课题”的思想为指导,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学校微型科研的操作方法。展示成长个案,充实团队内涵。学校组织教师参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征文,遴选了11位在不同领域脱颖而出的新教师专业成长典型案例,集结成册――《团队的力量》。这既是激励教师继续成长的动力源泉,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个案,丰富和见证了学校的团队文化。
  六、合作竞争,促进团队
  在团队中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教师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在竞争中相互学习,合作研究,共同提高。团队在竞争中不断更新,不断净化,保持先进性与持续性,充满生命的灵动。
  每周上好两堂研究课,以课促教。坚持每周上好两堂研究课,一堂骨干教师示范课,一堂新教师探索课。这既是教师一期来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汇报交流,更是在团队其他成员面前的风采展示。这虽然早已成为学校常规教研工作的一部分,但每一位教师都在暗暗较劲,通过这一堂课展示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水平的提高。每期落实一次讲课赛,以赛促学。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学科课堂教学展评,让所有的中青年教师同台竞技。一次一主题,集中解决学科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困惑。教学展评活动是一次展示,一次历练,一次学习,更是一次团队水平质的提升。每年举办一次成果展,以展促研。每学年度末的最后一周均定为“成果展示周”,全体教职工将自己本学年的研修成果收集整理,由学校举办专场,进行为期一周的展示与交流。
  七、开放借力,提升团队
  团队有相对的独立性,更应具有开放性,绝不能固步自封。团队核心成员在引导团队发展时,既要坚持“走出去”,让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技能迅速提升,也要重视“请进来”,通过专家引领,让团队的教育观念迅速更新,教学方法及时改进。开放、借力,既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策略,也是团队成长的重要途径。
  八、依靠团队,发展教师
  教师个体“1”的成长离不开团队,成长起来的团队更有力量与自信对教师个体“1”进行帮扶与支持。在实践中形成了如下“1+团队”的教师成长模式。
  “1+团队”的结队方式。传统的师徒关系仅停留于师徒单向、机械而狭隘地传承。“1+团队”的师徒结队,徒弟就是教师个体,团队就是师傅,师徒双向互动,共定成长计划,学校举团队之力,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1+团队”的磨课方式。对新教师采取“同课同备――骨干示范――新教师实践――集体反思――新教师再实践”,让他们知道怎么“教”,更要明白为什么这么“教”。对其他教师,课题组采取“同课异构――同台展示――集体反思――再实践”,让教师充分张扬个性,在借鉴中取长补短。
  “1+团队”的评课方式。每次听评课活动中,让新教师先发言,提出本课例中有哪些优点,学到了什么,思考了什么;再由执教老师发言,说教学设计、课后反思;最后由团队中骨干教师提出课例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形成了“新教师说优点――执教者说设计――团队说建议”的“1+团队”评课方式。
  “1+团队”的结队方式、磨课方式、评课方式是借助团队之力迅速提升教师个体专业素养的有效策略。
  
  学校坚持“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以团队合作为基础”,形成了“将团队力量直接作用于教师,促进教师快速成长;教师的成长反作用于团队,促进团队整体素质再提升”的认识。形成了“1+团队”――发展不平衡学校借团队之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策略。学校教师队伍稳定了,实现了人才的良性流动。学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学生人数逐年递增。为农村孩子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与高效的教育服务,为实现城乡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形成了在我市内农村小学团队建设及教师迅速成长的典型范例,并在全市范围内得到推广。我校的团队建设及教师成长被誉为“我县农村小学教育科研的永安现象”,“永安团队”成为了全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品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832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