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远忠 周 欣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电视、广播、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农村家庭教育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落后于经济的发展,淡漠了家庭文化建设,农村家庭教育也存在着令人忧虑的问题。因此,农村许多教师认为农村学校教育处于孤立的境地,不利于学校教育的开展,故而大失信心,这对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是极为不利的。本文将从农村实际出发,对农村家庭教育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以期望对农村家庭教育及提高农村教师积极性有所帮助。
  
  一、现状
  从总体上看,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着下列现状。(1)家庭教育方式的多样性。农村家庭教育方式可谓花样百出。有自由式的、保姆式的、暴力式的、诱导式的等。(2)不同经济收入的家庭对家庭教育有着不同的认识。在经济收入相对较高的家庭中,80%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应主动与学校教育配合,与教师的步调一致,共同管理孩子;在经济收入处于中等的家庭中,则只有60%的家长认为应主动与学校配合;而在低收入家庭中,只有30%的家长认为应主动与学校教师配合。(3)家庭教育在不同程度上给学校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在众多的农村家庭中,有的家长农闲时热衷于打扑克、打麻将,对孩子学习过问较少,有的甚至不过问,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一无所知,从不主动与教师联系、交流,了解孩子情况。更有甚者,认为读书不如挣钱,只要有了钱,什么都有了……所有这些,都给农村教育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二、问题
  (1)普遍没有形成家庭教育意识、教育观念落后。农村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责任是将孩子抚育成人,能否成才关键靠孩子自己。因而对孩子的教育是顺其自然,没有明确要求,认为“树大自然直”。如在孩子的读书问题上,抱着能读就读,读到哪里就哪里,不苛求孩子上大学,也不望孩子读书学知识养家致富,让孩子读书只是顺应形势。不少父母说是为了“还债”,让孩子读完初中就算是还清了债。在许多父母眼里,孩子教育问题远不如家庭经济重要,认为一个人的能力以房子为标准,有多大的本事就看你能造多大的房子。所以,越是贫困的家庭,家长对孩子越放任。尤其近年上大学要交很多学费,大学毕业后又不分配。不少家长于是就算起了经济账,觉得高中、大学费用至少也得六万元,工作找不好,还不如不读。留这些钱无论是给儿子造房子还是为女儿买嫁妆,都很对得起孩子了。从抽样调查中发现,农村家庭教育与家长认识及行为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第一,有的家长知道家庭教育而不知道作为家长应该怎样去教育孩子。有的家长的确知道家庭教育相当重要,有利于孩子成长,但是却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做。例如,在孩子做错事或说错了话时应该怎样进行教育才是科学的,当孩子成绩下降时应该怎样对待,特别是当孩子早恋时应该怎样处理等问题上,他们都束手无策。第二,知道怎样对孩子进行教育而不知为什么这样教育。农村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合理的、科学的,但是在理论上却是模糊的,相对滞后的。比如,在有些家长中,问他什么叫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时,他们是什么都说不出来。第三,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行为上完全是空白。在农村部分家庭中,对家庭教育相当陌生,理论上根本没有一点认识,就是在行为上,也是极其不合理的,他们有许多教育的行为是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的。(2)家庭教育方法不合理。在家庭教育方法上,存在着严而无格、宽而无度的偏颇,特别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信服“不打不成嚣”,“棍棒下面出孝子”的思想。一旦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或因某件事做错了,父母就责骂、惩罚,尤其是多子女家庭更是如此。还有不少家长把打骂这种方式看成是关心孩子,打骂成了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而在一些独生子女家庭,则迁就溺爱。在农村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多是男孩,许多父母把传宗接代及自己养老的责任寄托在唯一的孩子身上。同时也把担心、溺爱、恐惧全集中在孩子身上了,于是常常出现“宽而无度”的现象。概括起来,农村家庭教育中不合理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放任式教育。在农村家庭中,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放任式的,特别是对男孩子,由于长期以来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导致对男孩子较为放任。他要什么就给什么,想怎样说就怎样说,要怎样做就怎样做,这就导致孩子是非不分,美丑不分,做事说话没有原则,不讲分寸。第二,暴力式教育。在农村,有相当部分家长仍保留着陈旧的家长作风,认为自己是孩子的爹妈,孩子理所当然应听父母的话,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认为“豆芽长齐天都是下饭菜”。孩子就应该无条件地服从父母,父母说一,你就万万不能说二,否则你就是不乖的孩子,不听话的孩子,是要经常被骂和被打的。第三,重德轻智式教育。在农村中,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的任务就是要教会他们做人,懂得人间礼仪,会待人接物,而在科学文化知识上则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能学多少算多少,不学也无所谓。第四,重智轻德式教育。认为只要孩子成绩好,考试分数高,能考上高一级学校就可以了,而道德方面则没有任何要求,便导致一些学生虽然成绩不错,但不晓人情世故,不会关心人、帮助人,不会与人交往,口语表达能力极差。即所谓的高分低能。第五,保姆式教育。农村中一些家长成为孩子的保姆,孩子的吃、穿、住、用等简单生活,都全部负责,如简单的做饭、洗衣服等都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养成了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毛病,在这种家庭教育方式中成长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极差,依赖性极强。(3)待已宽、对子严。现在农村中许多父母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知识少、素质低。另外,不注意言传身教,农闲时近半数家庭是在电视机前度过的,有近三分之一的家长则是打扑克、搓麻将。家长不注意自己形象,影响了对孩子教育的效果。(4)家庭教育不利于学校教育。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之间存在着一些不相协调的地方,在学校,老师教孩子应该这样做,在家里,家长则要求孩子那样做,老师一套,家长又是一套,弄得孩子不知听老师的好,还是听家长的好。这无疑给学校教育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三、成因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1)农村家长自身文化素质的制约。在调查中发现,对家庭教育一无所知、家庭教育方法不合理的家长,大多数文化水平低。文化具有教化、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因此,农村家长由于受自身文化素质的制约,必然导致家庭教育滞后。(2)对外界信息听之任之。农村家长对在外界获取的信息,缺乏科学的和必要的分析,有一种“顺风倒”的思维习惯。例如,有人说他家儿子到沿海打工发财了,于是回到家中就让自己的儿女也外出打工;有人说,现在大学毕业又不包分配,花了钱还找不到工作,于是,大家就不愿让孩子继续上学了。凡此种种,都是造成农村家庭教育滞后的原因。(3)上辈落后家庭教育的延续。由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家庭教育中一些落后的思想、方式、方法都将会对现在的农村家庭教育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家长常说:“想当年……”,“在我小的时候……”等这种形式来教育孩子,给现在的农村家庭教育打上了上辈落后家庭教育的烙印。(4)农民收入的制约。农民收入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家庭教育。有的家长很希望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但由于经济收入有限而只能是想想而以,无法实现。有的想为孩子买课外书、复读机……但由于受家庭经济收入所限,也只能是空想。(5)农业生产仍是手工劳动。在贵州农村,农业生产完全是手工劳动,农民们早出晚归,整天忙着农活和家务,故而没有充足的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和教育。
  
  四、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对家庭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农村家庭教育的滞后性无疑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面对这样的形势,怎样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的水平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1)增加农民收入。物质是基础,物质决定意识。在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有关部门应把家庭教育纳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积极开展有利农村家庭教育发展的各种活动。努力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民只有衣食无忧的条件下,才会去思考、参与各种有利于自身和下一代发展的活动。(2)提高家长的知识文化水平。家长的榜样作用,是最直接、最经常、最深刻的教育因素。家长的言谈举止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因此,提高家长的知识文化水平,可以优化家庭教育的外部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极为有利。同时,应特别注重提高农村妇女的素质。在农村家庭,基本上还是以男主外、女主内为主要管理模式,未成年孩子与母亲接触的时间多,所以,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教育更大。正如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所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提高母亲的素质,通过母亲发展自身的教育艺术,以帮助教育孩子,无疑是搞好农村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3)鼓励创办农村家长学校、家长培训班。对孩子的教育,许多家长感到力不从心,他们对教师说:“本人水平有限,请老师严加管教”,如此这些,足以看出他们文化低、办法少。而农村中的教师,文化水平高,是懂得教育的人,并且学校有学习场所、教学设备等有利条件。同时,老师又了解学生,了解家庭教育现状。因此,在农村学校创办家长学校、家长培训班是最为合适的。另外,学校还可以利用召开家长会、搞家访等各种活动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83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