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味”让课堂有滋有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语文课,究竟该如何上?学生需要怎样的课堂?这也许是每位教师实常提及的话题。在课改的背景下,好多课堂上尽是些五花八的东西,其实都是在穿新鞋走老路,一次次的业务学习使我明白语文课应该走“语”。应该让语文回归本色,这就要求教师要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来。如何搭架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桥梁,让语文课洋溢浓浓的语文味儿呢?
  一、在反反复复的诵读中感悟语文味
  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如果离开一个“读”字,就什么都没有了。反过来说,抓住一个“读”字,什么语文能力、思想教育、情操的陶冶等等,便都在于其中。在教学《金色的草地》时,初读第二自然段以后,我问学生:“你们想不想吹吹这美丽的蒲公英啊?”学生用诚恳的眼神望着我,我相机播放蒲公英随风飞舞的画面,并把文中兄弟俩一同玩耍的情景作为解说词,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当蒲公英的绒毛吹到我的脸上时,我又问道:“你有什么感觉?”由于前面的动画、音乐以及我的语言描述,孩子们都感同身受。“我觉得痒痒的”、“软软的,舒服极了“、“像触碰到了毛绒玩具”……带着这种感觉,我再让学生来读文中兄弟俩玩耍的句子,孩子们读得很投入,如身临其境,脸上洋溢着欢乐劲儿。为了进一步丰富孩子们的想象,进一步对蒲公英产生喜爱之情,我说到:“这种玩耍进行了多少次,我想作者早已记不清了。但除此之外在这片草地上,我们还和不起眼的蒲公英做了什么游戏呢?”孩子们各抒己见,给予表达和蒲公英玩的游戏,每说一种,眼前就浮现一次玩耍的情景,而这些情景都离不开蒲公英,对蒲公英的情感也在想象之中不断积淀起来,于是引出“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的齐声朗读,此时孩子们的朗读已经不仅仅使一次朗读了,更是发自内心的呼喊。使孩子们在反复诵读、玩味中咀嚼语言的蕴涵,学生“心醉其情”“耳醉其音”。
  二、从入情入境的说写中彰显语文味
  写是说的孪生兄弟,说是接受,写是释放,说是充实,写是升华。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说写并重,以说促写,以写促说,说写相长。在教学《给予树》时,我特意创设情境,让学生说说你就是那个如愿以偿的小女孩,你想对金吉娅说什么?指导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结果,很多学生即说出了对金吉娅的感激,又说出了对金吉娅的赞扬,有的孩子说:“亲爱的金吉娅,谢谢你帮我完成了心愿,你使我感到很温暖,我现在很快乐,每天晚晚上都抱着它进入香甜的美梦。”在口语交际中,自然进入“文心”,适时我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情流露笔端,孩子们真情的倾吐,说得有声有色,写得合情合理。
  三、从“咬文嚼字“中推敲语文味
  语文课中的咬文嚼字是一种学好语文的方法,但这也需要教师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对品词品句有所选择。在课堂中咬文嚼字应该学习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品性。例如:教学《争吵》时,我将“我终于挨到了放学”中的“挨”换成“等、盼”,在比较中,学生发现,“挨”更能刻画出安利柯内心的难熬。与此同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难挨的事情,教室顿时沸腾起来,有的说生病了去医院打点滴的时候很难挨,有的说考试没考好家长训话时很难挨……这时,学生通过咬文嚼字对“挨”的理解不再是肤浅的了。
  让我们的课堂多一些语味、多一些嚼味,剔华而不实,饮源头活水,彰显语文本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842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