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是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走向,也是中国师范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新趋势。综合大学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必须树立和谐发展理念,全面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必须深化教师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应该强调的是,教师教育的转型和变革绝不仅仅在于形式或名称上的改变,其实质应该着眼于整个教师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着眼于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着眼于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并最终实现“让每个教室都拥有最优秀的教师”的教育理想。
  关键词: 教师教育; 师范教育; 综合性大学;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381(2008)04-0011-07
  
  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是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走向,也是中国师范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新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一些师范院校纷纷参与高校的合并,或者改为综合大学(学院),传统的师范教育体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培养本专科师范生的综合院校2005年达到324所,培养的师范类毕业生占全国师范类毕业生总数的40%,综合性大学已经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1]。随着国际化、信息化和教育终身化潮流的来临,我国的教师教育呈现出教师来源多元化、教师职业专业化、培养培训一体化以及教师队伍高学历化等新的发展趋势,教师教育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2]。传统的师范教育必须改革,才能获得新的发展。
  原有的师范院校转型为综合性大学(学院),或参与综合大学合并组建后建立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或在原有综合性大学中增设教师教育专业,这是当今我国非师范院校举办教师教育的主要发生机制和办学形式。对于综合性大学中的教师教育来说,当前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综合性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文化对原有师范院校办学理念与文化的冲击,二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原有师范教育内涵和方式的挑战。
  将教师教育纳入综合性大学之中,对原有师范院校办学理念与文化的冲击是很明显的。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大学,不仅具有较为齐全的学科门类和发展水平较高的基础学科,拥有一批学术造诣精深的专家教授,而且具有恢宏博大、兼容并包、竞争创新、民主科学的大学精神和学术氛围,具有相对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市场覆盖率和文化含金量以及较为充足的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综合性大学的这些优势往往就是师范院校的原有劣势,师范院校具有较强的人文氛围与较具规范性的学校文化,但在学术性方面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则往往处于劣势,而学术性的高低在现代大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由此原有师范院校在转型或合并组建综合性大学后往往会感受到一种切实的生存危机和发展困境,长期以来的“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实际上也是这种危机的典型反映。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重塑自身的“学术性”,促进“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和谐发展,如何巩固并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已成为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所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
  如果说在综合性大学中所面临的生存危机和发展困境是来自专业外部的,那么由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所引起的对原有师范教育内涵和方式的挑战则来自于自身专业内部。在基础教育正在发生转型性变革的今天,原有的师范教育模式已难以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教师教育“专业性”的加强与改进不仅关系到这个专业能否在大学内部立足,更关系到它能否在社会上获得认同。
  当前,中小学教师由过去的整体性紧缺走向结构性过剩,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需求正在由数量满足走向质量提升,市场机制在招生、就业、专业设置、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毋庸置疑,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面临着压力和困境,而这种压力和困境的克服与超越,首先需要我们在理念层面上不断创新。必须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进一步认清形势,把握机遇,科学定位,强化特色。
  
  一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中的各种关系
  
  在发展定位上,综合大学中的教师教育应充分发挥综合大学的各种优势,立足研究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引领基础教育的功能定位和建设高水平教师教育学院的目标定位,努力在综合性的底色上形成教师教育的特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中的各种关系。
  (一)提高教学质量搞好教师教育改革
  综合性大学必须把教学质量作为教师教育发展的生命线,紧紧围绕培养和培训大批精于从事素质教育的优秀教师这一根本任务,正确处理量的指标与质的要求的关系、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的关系、教学常规与教育创新的关系,更加注重内涵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通过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推进教师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二)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要防止不注重特色构建的错误倾向,大力加强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针对教师教育的发展需要,努力建立教学与科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形成科研为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服务,与教学工作良性互动、相得益彰的局面。
  (三)学科建设是教学科研工作的结合点
  搞好学科建设是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关键。树立科学发展观,必须围绕学科建设这个中心,以学科建设统领教学科研工作。在学科建设过程中要紧密结合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的实际,妥善处理好独立自主与整合资源的关系、成本投入与效益产出的关系、苦练内功与巧借外力的关系、按规律办事与超常规跨越的关系、重点建设特色优势学科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系。
  (四)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最根本的福利
  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人才观,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做好制定政策、营造环境、整合力量的工作,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感情留住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成其才、人尽其才”的良好风气,使人才能够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人才队伍建设既要鼓励人才冒尖,培养和造就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又要鼓励团队合作,抓好学科梯队建设,使人才队伍形成有山有峰、相互映衬、协调发展的局面。
  (五)让每个学生都拥有美好的希望
  我们的教育必须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协调发展,注重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让每个学生都拥有美好的希望和幸福的未来。
  
  二、树立和谐发展理念,全面推进教师教育创新
  
  综合性大学中的教师教育必须树立和谐发展理念,实现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和谐统一,综合性与适应性的完美结合,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的一体并重,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的有机渗透,教学技能与教育智慧的协调发展,业务素质与师德修养的全面提高。
  (一)实现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和谐统一
  我国传统的师范教育采取独立设置、相对封闭、定向培养的教育体系。长期以来,我国师范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领域一直存在着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3]。师范性主要是指培养教师所必不可少的特殊性课程与要求,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和教学论相关课程、教师技能技巧与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培养等。学术性主要关注的是,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师范院校各系科教师科研水平和学术层次的高低,同类学科教学内容专门化水平和学术前沿的程度,学生从事学科研究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等。在传统师范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时而偏重学术性,时而强调师范性,学术性与师范性难以实现和谐的均衡发展,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在这两者之间摇摆不定。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主要源于教师教育双重学科基础所形成的结构性矛盾。由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必须具有任教学科和教育学科的双重基础,因此在教师教育中就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即以怎样的方式组合这两种学科课程,从而使两个学科基础相互适应,协调发展[4]。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为教师教育中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和谐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学术性对于提高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意义,没有学术性的师范性是低水平的师范性;同时,突出师范性又是巩固和提升教师教育专业性、实现教师专业化的重要保证,师范性是教师教育的根本价值,没有师范性的学术性是盲目的学术性。把教师教育融入综合性大学的学术体系和学科优势,在更为宽广、更为开放的视野中促进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和谐发展,是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在这里,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和保持教师教育的特色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107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