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整合语文课程资源 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语文教学要充分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服务。本文主要从汲取地方生活资源、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挖掘教材内涵资源、借助多媒体声像资源等方面探索对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操等职业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整合 课程资源 培养 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指人在从事一定的职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素质,包括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操、职业能力等方面的内容。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其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所以,中职语文教学的任务应当是在学生既有的文化基础上,培养其作为劳动者所必须的职业语文素养,为其就业服务。《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中提出:“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利用各种语文教学资源。”为此,语文教学必须贴近生活、贴近地方、贴近学生实际,充分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学生就业服务。
  
  一、汲取地方生活资源,形成学生职业意识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经济特别是地方经济服务。现代社会飞速进步,地方发展日新月异,职场情况复杂多变。因此。学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有明确的职业意识,即个体对未来职业的初步认识和定位。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了解地方经济形势、关注专业情况、掌握职场动态,为将来的人生做好职业规划。只有这样,学生就业时才不会“两眼茫然、内心惶然”、手足无措。
  我校所在地绍兴,除了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之外,也以其独特的地方经济形态为学校各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绍兴的轻纺产业十分发达,基本形成了纺丝、织造、印染、服饰相配套的产业格局,产品以出口贸易为主。为外语、染整等专业学生提供了就业机遇。同时,绍兴的建筑业在业界名声显赫,其产值多年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下辖的5个县市中,有4个被命名为“建筑之乡”,是名副其实的建筑大市,这又为建筑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就业舞台。此外,绍兴市五年内将建成浙江省重要的机电先进制造业基地,将朝着“装备成套化、机电一体化、产品高端化、企业规模化、产业集群化”方向发展,这对于机电、数控专业的学生来说。无疑有着更为广阔的就业前景。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地方资源,让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未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明确的自我定位,形成一定的职业意识。
  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关注职场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职场定位。在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下,绍兴的一些企业濒临险境。如著名印染企业浙江江龙控股集团风雨飘摇,董事长夫妇神秘失踪;大型PTA(一种用于制造涤纶的化工产品)生产基地――“浙江华联三鑫集团”也面临倒闭。学生在校学技能、学文化,不是生活在象牙塔内,完全脱离现实,也不是温室中的花朵,经不得风雨洗礼。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现实之中残酷的竞争,让他们对未来的职业风险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不至于面对危机四顾茫然、一筹莫展。
  
  二、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树立学生职业理想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职业理想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职业理想是个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很多学生来读职校都是因为成绩不理想、考不上普高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有些人特别自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低人一等;有些人漫无目的。纯粹混混日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些人觉得前途渺茫,毫无信心。中专时期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其职业理想孕育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要巧妙利用校园文化资源,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激发他们对职业的信心和为未来奋斗的勇气。
  苏霍姆林斯基说:“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优美的校园环境能够让学生产生愉悦感、自豪感、满足感,促进他们积极学习专业,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而努力。而校园中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能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从而坚定对人生、对未来的追求。学校“学好文化。学精技能,学会做人,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能让学生认清学习目标;学校“专业教育为学生就业服务,学科教学为学生职业能力服务”的办学理念,能让学生更加确定自己学习的方向。此外,校园里的名言警语牌、学生技能获奖展板、优秀毕业生的风采图片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于无声之中受到熏陶和教益,有利于学生形成职业理想。
  总之,教师要利用校园文化资源,为学生创设一种积极进取的氛围,让学生学做人之道、修立业之本,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无论是在顺境或逆境,都能奋发进取,勇往直前。
  
  三、挖掘教材内涵资源,培养学生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现代企业除了看重专业技能之外。更注重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包括以德为本、诚实守信的诚信精神,无私无畏、敢冒风险的创新精神,刻苦钻研、认真负责,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等。
  中职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文章,能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起到催化作用。一些课文本身就是职场故事,展现了主人公高尚的职业道德。如:《一张床垫》讲述了美国一家家具店为一名顾客保存一张预订的床垫长达七年,通过种种曲折终于把床垫送给顾客的诚信故事,十分令人感动。《第201次叩门》、《希尔顿艰难创业》、《为自己打工》等文章,塑造了一个个不怕困难、坚韧不拔、勇于创新。最终获取成功的创业者形象。《挺起人格的脊梁》,歌颂了为事业刻苦钻研、奋斗不息、实事求是、敢讲真话,最终战胜“非典”。挺起人格脊梁的钟南山院士形象。
  语文教材中还有一些成才、励志类的文章。教师可挖掘其内涵,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如学习《一碗清汤荞麦面》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中母子三人同心协力面对家难的坚强意志;学习《给我三天视力》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身残志坚的顽强精神;学习苏东坡的《赤壁赋》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面对逆境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即使是学习李密的《陈情表》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怎样以诚感人,学会婉转拒绝。
  教材不是无情物,师生俱是有情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使学生在感受到语文魅力的同时,受到思想道德的洗礼,懂得怎样做人,学会如何做事。
  
  四、借助多媒体声像资源,陶冶学生职业情操
  
  职业情操是指个人对职业所持有的情感与操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运用多媒体这种集声音、图像和动画为一体的强有力教学工具,通过生动、直观的声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思维,激发情感,陶冶职业情操。如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时,笔者播放了Flash版的诗词,在悠扬而又哀怨的音乐声中。朗诵者的语调低沉伤感,屏幕上作者与琵琶女相识相知的画面缓缓出现,把学生的思绪带入了浔阳江头那个秋风萧瑟的夜晚。只有进入诗歌的意境,才能领悟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无奈与豁达。当学生沉浸在对诗人怀才不遇遭遇的同情中时,笔者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当你的才华得不到领导的欣赏,或者当你苦学了三年的专业在职场找不到用武之地的时候。你将怎样面对?在情景交融中。引导学生对自我、对专业、对职业的认真思索。并通过交流。充分点燃学生对职业的热情。坚定对未来职场的信心。
  又如,教学《我的四季》时,为了让学生感悟到作者张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顽强精神,笔者在幻灯片上打出了作者晚年发表的著作《无字》、《知在》的封面图片及作者晚年写作时的照片,并配上画外音:她最大的心愿是“活到把书写完的时候”。当学生看到这些图片时,纷纷被作者这种对事业执着追求的人生信念和永不退缩的人生态度所感动了。有时候。事实就是最好的教育材料,作者本身的人格力量就能打动人心,让学生明白将来应该怎样去面对自己的职业。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可以将静止的、抽象的、干涩的书面文字变成生动的、活泼的、可感的直观形象,促进学生的感知认识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陶冶职业情操,提高情感素养。
  其实,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服务,我们身边可供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还有很多,如引进企业文化资源,利用图书馆资源、拓宽家校联系渠道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师要具备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不断为语文教学注入源头活水,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促进他们健康而有个性的发展服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211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