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形成的原因\预防及自我调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教师心理压力来源有社会因素、职业因素、个体因素等。学校要作好教师心理压力的预防,教师也需要进行心理压力的自我调适。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预防;自我调适
  中图分类号:G6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1)12-0028-02
  
  长期以来,人们大多只看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蜡烛”等戴在教师头上的美丽光环,很少有人注意到教师们的心理压力。实际上,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
  湖北省武汉市中小幼教师心理健康情况调查及其心理支持系统建设项目组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自编的《中小幼教师工作压力源问卷》、《心身疾病调查问卷》及《应付方式问卷》,对武汉市7个城区的1183名中小幼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40.4%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而正常人群心理问题发生率在20%左右。其中,27.2%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0.12%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08%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专家们分析教师心理不健康的首要原因是“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大”。[1]
  所以,很有必要探讨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形成的原因,进而提出行之有效的预防和调适措施,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教师心理压力源
  1.社会因素。在中国的传统价值文化里,人们对教师的要求历来存在着理想化、完美化的倾向。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社会期望值使得教师背负着沉重的精神负担。加之现阶段推行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尽快适应教改的需要,更新已有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手段,为了能在改革的大潮中跟得上步伐,教师们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培训、摸索,这使许多教师感到有心理压力。特别是一些有资历的老教师,陷入固守传统教学与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矛盾冲突中,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常有力不从心之感。虽说近年来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都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其他行业相比,教师的经济收入、住房条件还相对偏低,有些教师由于种种条件的局限,难圆职称梦,另外教师被侮辱、被殴打事件仍时有耳闻。教师一方面享受着“尊师重教”的宣传式的幸福,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应对巨大的生存窘境,这种付出与获得的高落差导致教师心态的失衡,出现心理问题。
  2.职业因素。教师职业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和创造性使得教师要面临外界所无法理解的压力,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失衡。首先,中小学教师的工作任务极其繁重,每周课时量一般为12~15课时,教师除了要完成备、教、改、导、析等常规教学工作以外,还要承担大量的班级管理、课外活动指导、进修培训、科研等工作,繁重又烦琐的工作使教师身心疲惫,经常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其次,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需同时扮演多重角色,教师不仅要扮演学生的知识传授者、人格塑造者、心理调节者、知己和朋友的角色,还要扮演家长代理人、班级管理者的角色,一些教师还得承担学校管理者、学科带头人的角色,所有的教师都还得承担家庭的各种角色。角色的过度负荷、角色间的激烈冲突是很多教师感到压力和紧张的根源。再次,中小学教师承受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社会、学校、家长各方对教师的评价多以学生成绩和升学率的高低为标准,教师聘任、职称评定、年终考核、岗位调整等方面也直接与之挂钩。这种评价标准无形中加重了教师之间的竞争,本来应该是和谐友好的同事关系被明争暗夺的竞争关系所取代,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也给教师心理带来压力。
  3.个体因素。教师是要为人师表的,理所当然应该是道德的表率和文明的楷模。可教师也是普通人,也有不足的地方,如有的教师脾气暴躁,常对学生发火甚至体罚打骂;有的教师缺乏耐心,遇到学生对知识不理解就急了,骂学生“笨”;有的教师性格内向,从不联系学生,一脸不喜欢学生的“严肃相”,拒学生于千里之外。教师不仅工作繁重、压力过大,而且承受各种压力的 “自我强度”不够,心理素质欠佳。据调查,教师抗焦虑的能力普遍较差,遇事容易紧张、神经过敏,产生恐惧心理。不少教师时时担忧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表现出许多躯体症状;相当数量教师强迫症状明显,常常出现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行为,表现出谨小慎微、求全求美、自我克制、优柔寡断、墨守成规和苛求自己等症状。尤其是由于社会的偏见,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常常被现实所挫伤,所以在教师中普遍存在着消极的自我意象,扮演“红烛”角色:照亮别人,牺牲自己,他们没有自我,不要索取,只有无私奉献,久而久之,必然严重地损害自身的心理健康。
  二、教师心理压力的预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劳动,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人类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1.学生要减负,教师更要减负,教师的心灵同样需要社会的呵护和慰藉。根据调查,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第一位因素是不良的社会环境,它对教师个人需要的满足、动机的激发与目标的实现关系颇大,影响深远。因此,全社会都要为教师营造一个真正“尊师重教”的氛围,创造一个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尊重教师的劳动,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作为政府领导,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切实解决教师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种困惑,特别要减轻教师过重的工作与心理负荷,应该启动“教师心理健康工程”,有条件的地区应建立“教师心理健康咨询室”,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2.建立合理的教师考评机制。学校领导改变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改变教师的评价机制,淡化升学率、分数,重视教师综合素质、全面业绩的评价。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有效减轻教师的负担,使教师的心理阳光起来,对教学充满热情,能以愉快的心情面对学生。
  3.学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师进行心理测验与调查,帮助教师充分认识自己心理健康状况,了解优缺点,进而扬长避短;邀请心理学专家到学校举办专题讲座,开辟教师心理咨询热线,建立教师心理咨询室和教师心理健康档案,使教师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调整自身心态,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开展丰富多彩的各项文体活动,增加教师的交往机会,促进教师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此外,优化校园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可以使教师沉浸在学校深厚的文化氛围中。
  三、教师心理压力的自我调适
  1.爱岗敬业,悦纳现实。工作是人获得成就感和成功感的重要途径,是人的理想与现实环境有效接触的重要途径,可以使人排除无关干扰,热爱工作。全神贯注工作的人烦恼少,脸上的表情也相对轻松,这便是“工作着是美丽的”,也可以这么说是“工作着,心理健康着”。对现实要乐观,对生活要充满希望,相信明天会更好。如果总是对现实不满,或埋怨或憎恨或恐惧,那就是心理痛苦的根源。
  2.善于交往,悦纳他人。关注他人优点的途径就是多与他人沟通,并学会与他人沟通,只有在人际沟通中才会发现彼此的优点,包容他人的失误。与吸收优点相比,包容他人的过失更能使自己逐渐变得博大,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3.自知自尊,悦纳自己。欣赏自己的长处,由此而喜欢自己,接受自己,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相信自己的能力,就是信任自己。喜爱自己是自尊,相信自己就是自信,自尊与自信是接受自己的前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柱。同时也要接受自己的缺憾,这是对白己全面的了解。要学会认识一个符合事实真相的、真实的自我,而不是虚幻中完美的自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真实的自我是基本悦纳,能够接受一个不完美的自己,不去苛求,而是克服缺憾,向完美的目标挺进。
  4.学会角色互换,掌握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人心境开朗,精神振奋,舒缓压力。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自己的多重角色,工作需要各种关系配合才能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中,要学会与领导、同事、学生及家长进行沟通,从大局出发,学会宽容与理解,从促进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角度出发,以便建立团结合作、互帮互助、互相促进的关系;在生活中,要加强与家人朋友的沟通与联系,多让身边的人了解自己,争取尽可能多的理解与支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网。
  5.教师应培养休闲观念,调剂紧张生活。为了保持良好的心态,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个性修养,培养广泛的爱好,修身养性,形成完美的人格。如课余听听音乐,读两篇美文,参加一些体育活动等。在这些趣味盎然的活动中,心理可得到最好的放松和最好的净化。一旦产生心理问题或心理危机,教师应主动向他人或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使心理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从而摆脱心理困惑,解除心理危机。
  6.用心“经营”好家庭,建好自己的避风港。舒心温暖的家庭是每个人解除疲劳、休憩身心的最佳处所。中小学教师,劳动强度大,收入不丰厚,社会地位不高,当今社会中钱、权因素对家庭的稳固作用和离散作用都不具备,因此我们就必须用心、用爱来“经营”我们自己的家庭,只要我们用心呵护,我们还是能够建立起一个温馨的避风港的。
  
  参考文献:
  [1]武汉市教育局组编.心灵绿荫[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5.
  [2]周雪梅,俞国良.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类型、成因和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03,(3).
   [3]魏青,桂世权.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J].中国教育学刊,2006,(3).
  [4]王文.教师心理健康读本[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5]张翠莲,陈红梅.论教师心理健康及其辅导[J].厦门教育学报,2007,(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231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