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建“双师型”教师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职业教育以其自身的特点,担负着培养专门人才、进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使命。而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教学工作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实验实践”是基础,“示范教学”是重点,“科研创新”是方向,“激励引导”是不竭动力,加大经费投入,改变办学条件,改变教师工作环境,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才是培养“双师型”教育的正确方面。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验实践;示范教学;激励引导
  
  二十一世纪是我国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职业教育以其自身的特点,担负着培养专门人才、进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使命。而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教学工作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邓州市职业教育中心是国家级一类职业学校、地级教学教研先进单位、国家级重点实验学校,按照市教育局的部署,我们把“实验――示范――科研”紧密地结合起来,锻造出了一支既有文化知识又有专业技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大大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素质。
  
  一、“实验实践”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基础
  
  由于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讲授灌输、轻探求引导的观念,这种观念根本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教育,必须跳出旧的教学观念,彻底改变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从注重理论教学的监控评价,转向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监控评价,从学科本位的评价观念,转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评价观念。要提高实践教学的地位,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促进职业教育教学特色的形成。
  有资料表明,职业学校96.6%的教师是从普教直接走上职教讲台的,大多数教师的实践工作年限偏低,尤其是青年教师大多数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匮乏,特别是动手能力不强。这是由于传统的“精英教育”注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大多数教师缺少甚至没有动手实践过,有专业技术资格的教师寥寥无几,熟练地操作更谈不上,教师队伍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已成为制约成教发展的一大“瓶颈”。
  为了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2000年起,我们就要求教师,特别是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必须创办自己的实验项目,进行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虽然有的项目因技术因素、市场因素、气候因素或一些未可知因素而导致失败,但是,其操作技能却会大大提高。同时,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通过失败――再失败――直至成功,这样无数次的反复,才能够让科学的理论得到实践的检验,也才能够把实践上升到科学的理论,使实践更加全面,使理论更加丰满,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目前85%以上的教师都具备一至两项专业技术,二年以上的专业实践经验,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示范教学”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点
  
  示范教学是培养“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和重点所在。“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具有较高的技能水平,能够在教学活动中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行为有效验证理论。
  我校在推进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创建了食用菌、天麻、良种繁育三个示范项目,让教师进行示范性现场教学,以示范场地为教室,以示范项目为教材,以项目材料为教具,以直观教学为教法,以学员“三会”为目标(会操作、会讲解、会经营)。既要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又要使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明显增强。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熟悉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要领,并能实际操作,还能将生产、管理、服务的知识和能力吸收内化,有效地再现、传授给学员,在示范教学过程中把自己锻造成“双师型”教师,同时,我们还聘请了邓州市农技站高级农技师赵金镶、“邓麦二号”发明人窦荣常、邓州市科委的高级农技师张新振到学校上引路课、示范课,这些工作在一线的科技拔尖人才,把他们多年的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和新技术带到学校,传授给学员,促进了我校教师吸纳、借鉴、嫁接新技术的能力,缩短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训周期。
  
  三、“科研创新”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方向
  
  科研创新是开发教师能力、促进教师自身发展、培养教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方向。经过多年的专业实践和专业教学,一些教师积累了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形成了一定的科研开发能力。所以,今年学校申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不同类型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方法、途径、评估研究》子课题。教师们一边进行调查研究,一边撰写论文,编著教材,使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得到了紧密的结合。截止目前,该科研项目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五篇论文分别获得省一等奖,课题实验报告阶段性成果也获得了一等奖,学校也获得课题研究先进单位称号,并正式挂牌成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重点实验学校”。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课题研究,大大提高了我校教师科技创新精神和科技创新能力,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四、“激励引导”是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不竭动力
  
  采取激励机制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打造“双师型”教师的重点。一是教师的自我激励机制。从教师本身而言,“双师型”教师应当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自主能力。要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现在的专业水平的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和对从事教学工作要有一个定性的感受。只有具有专业发展自主意识和能力的教师才能自主地、不断地成长。二是学校客观的激励机制。在学校管理上,根据教师的不同成熟度、不同成长期对教师制定不同的激励措施。一方面通过硬性措施建立客观的督导机制,使专业教师达到规定的要求;另一方面用政治待遇激励、个人情感激励和经济待遇激励等人文关怀,建立内在的动力机制,提高专业教师参与培训提高的自觉性。如对“双师型”教师实行聘任制管理,发津贴费,优先参加进修,优先安排科研项目等。主客观机制共同作用,才能促进专业教师的“双师化”大踏步向前发展。 如我校根据《教师法》、《教育法》,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规定》。从制度上营造一种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和政策环境,从导向上为“双师型”教师提供“绿色通道”,在选拔培养专业带头人、进修培训、申报高一级职称时,对“双师型”教师予以优先考虑,并将此作为聘任、提薪和职务晋升的重要条件之一;学校认定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必须具有三年以上的实践经验,有一至二项科研成果,7篇省以上科研论文,才能获得入选资格;学校对获得“双师型”教师资格的给予一定的奖励等等。这些政策措施看得见、摸得着,对调动广大教师学习积极性起到了极大的激励作用。三是政府采取的激励机制。国家和地方政府,应从“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标准、专业制度、专业培训和专业待遇等方面,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宏观管理服务,来促进专业化的健康发展。其一,创新行政人事制度。放大职业学校的人事管理的自主权,许可从社会上招聘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从根本上解决“双师型”教师的来源问题。其二,解决双职称待遇问题并实施“双职称”评定制度,允许教师评聘专业技术职称和享受相应待遇。其三,统一“双师型”教师评定标准。在外部条件还没有完善的情况下,教育管理部门要率先制定“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和评聘办法,开展评聘工作,以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其四,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对“双师型”教师给予政策倾斜。总的来说,只有教师内在的自主动力和客观的激励作用的共同吸引,才能使教师走上“双师型”教师的成长之路。
  同时,还要加大经费投入,改变办学条件,改变教师工作环境,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学校内部也在不断强化有偿服务力度,以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为日益增长的“双师型”教师培训经费提供物质条件。五年来,我校以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导向,师资队伍建设已初见成效。目前,学校有高级农技师24人,中级技术员53人,获省级一等奖教学论文42篇,有8项科研成果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73篇科研论文和新技术登载于报刊,受到成教战线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这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正成为我校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中坚力量,成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办出特色的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覃丽.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4(11).
  [2]张社字.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障碍与路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4(7-8).
  [3]刘国良.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西部科技,2004(10).
  [4]陶书中.略论顾职业教育发展中值得注意的问题[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0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295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