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课程改革背景下高职教学管理工作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课程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通过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高职院校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存在着管理模式陈旧、校系两级管理运转不畅、课程改革进展缓慢、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新形势下教学管理工作应适应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做到改革与管理并重。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管理对策。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职教学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9-0055-02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
  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模式陈旧,管理制度滞后,加大了教学管理工作的难度
  长期以来,江苏省内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一直由教务部门代表学校进行全面管理、统一协调,按照《江苏省教学管理规范》的要求有序运作。但是,随着近几年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分制与弹性学制教学管理制度的实施,教学管理的工作量呈成倍增长态势,而教学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却依旧,造成教务管理人员疲于应付日常检查、课时计算、成绩管理等繁重的管理事务。针对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新情况、新问题,按着原有的教学管理制度很难做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在推进学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务部门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课程改革与教学管理的双重压力下,教学管理工作举步维艰。
  (二)校系两级教学管理体制运转不畅,执行不力
  尽管高职院校相继实施了校系两级教学管理模式,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却仍保留着中职统一管理的模式。加之,由于教学系部成立不久,存在教学管理经验不足、人员变动频繁等问题,两级管理中出现了教务部门安排的工作,系部执行不力、课程改革推而不动、常规管理松散、教务部门实施规范管理受阻等一系列问题。
  (三)课程改革措施不力、进展缓慢,却又急于求成,忽视规范管理
  2005年,江苏省启动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几年来,多数高职院校能积极探索课程改革实施办法,但在推进课程改革进程中,存在着对课程改革任务艰巨性、系统性、政策配套性认识不足等问题。由于课改思路不清、措施不力,学校课改进展缓慢,却又急于呈现成果,打着课改的旗号,随意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执行不严格,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因实践条件不足而流于形式,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形同虚设,教学规范管理受到冲击,教学管理人员无所适从。
  (四)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课程评价形式单一
  教学质量监控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的必要环节。在实施教学管理过程中,尽管高职院校建立了教学督导机构,构建了质量监控指标体系,但执行情况良莠不齐,缺乏“全员、全面、全程”的课程质量监控。表现在:一是监控范围不全面,侧重于课堂理论教学,较少关注实践教学;侧重于本校教师教学质量监控,疏于外聘教师的教学质量监控。二是监控方式单一,局限于单纯的听课,而没有将听课、评课、反馈、提高等环节有机结合,造成质量监控流于形式,没有形成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缺乏配套的课程质量考核与奖惩办法。三是在实施课改过程中,存在着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两张皮”的现象,课改力度不大,教学方法与手段陈旧,课程评价方法单一,没有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实践主线”的课改理念。
  (五)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呼唤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深层实施
  课程改革要积极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目标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实行,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教学管理制度。但是,自2000年以来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的效果看,因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校企合作缺乏深度、学生实习管理难度大等现实问题,高职院校实施的学分制与完全学分制存在较大差距。
  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建章立制,规范运作,保障课程改革有序进行
  针对课程改革、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使教学管理工作规范、有序,首先要从制度建设入手,制定与课程改革配套的规章制度。近年来,我校依据《江苏省教学管理规范》、《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推进课程改革工作的意见》等系列文件精神,先后制定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办法》、《关于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教学资料管理的通知》、《关于开展教学设计评比活动的通知》、《关于加强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实施办法》、《关于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意见》、《学生实习期间教学管理规定》、《校企合作考核办法》、《关于加强校本教材建设的规定》等一系列教学管理文件,进一步规范了我校课程改革、教学资料管理、职业技能鉴定、企业实践、社会实习、校企合作等工作。
  (二)理顺关系,明确职责,进一步完善校系两级教学管理体制
  伴随着高职院校校系两级管理体制的运行,教学管理工作重心也下移到系,相应地,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也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更好地适应校系两级管理体制。
  一是在教学管理模式上,教务处代表校长室负责校级教学管理评价的日常工作,并对各系的教学管理进行指导、协调和服务,系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二级机构,直接负责本部门的教学管理。
  二是在教学管理考核上,教务处受校长室委托,成立学校教学工作考核小组,依据《校系教学管理工作考核实施细则》对各系的教学工作进行考核。校长室对考核情况进行监督、审核。各系根据《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学校教学管理督查暂行规定》等文件对本系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严格的考核。教务处对考核情况进行监督、审核。
  三是明确教学管理职责,进一步细化教务处、系、教务员工作职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齐抓共管,共同促进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理清思路,稳步推进,实现课程改革与规范管理并重
  转变观念,明确职责,营造课改氛围,形成课改合力课改的关键在于教师,课改的最大阻力也来自教师。在推进课程改革过程中,学校首先要做好教师思想观念转变工作,通过组织教师学习现代职教理论,聘请专家举办课改讲座,组织系主任、骨干教师外出培训等措施,帮助教师更新职教观念。其次,要明确学校、系、教师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职责,学校层面做好“有效领导、制度建设、激励机制”的宏观课改推进工作;系部层面着力抓好“专业试点、校本建设、校企合作”的中观课改落实工作;教师层面立足本职,做好“课改实践、教学研究、企业锻炼”的微观课改工作,从而形成“人人学习课改理论、人人参与课改实施、人人关注课改成果、人人研究课改课题、人人总结课改得失”的课改氛围,构筑课改团队,形成课改合力。
  政策配套,措施跟进,管理跟上,做实课改真功(1)实施课改“三对话”。开展“校企对话、专业对话、师生对话”等系列课改对话活动。通过校企对话科学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专业对话研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解读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实施;通过师生对话听取学生反馈意见,研讨课改效果及改进措施。(2)唱响课改“三部曲”。采取“层级推进、示范推广、课程推新”课改方略,一是开展整体教学设计到单元教学设计活动,让教师把所学的现代职业教育先进理念真正落实到自己的课程教学设计中,并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课程教学设计。二是采取“以点带面、示范先导、全面推广”课改推进方法,先在每个系选择一个专业进行课改试点,然后由骨干教师、教研室主任或专业负责人、系主任进行课改示范,在此基础上总结课改经验、全面开展课改工作。三是实施项目课程,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推进精品课程建设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开发、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重要平台,是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打造优秀教学团队的重要途径。在校级、系级精品课程建设中,各个专业应优选一门主干专业课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学校应适时出台推进精品课程建设的措施和激励机制,按照精品课程建设进度及时检查,以确保精品课程建设进度有序进行。(3)熟读课改“三字经”,开展“三全、三课、三新”课改推进活动。“三全”即全员、全过程、全课程,“三课”即举办课改实验课、观摩课、示范课活动,“三新”即新角色、新教案、新手段。应贯彻“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改理念,采取适应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采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主题活动、技能大赛,提升课改实效一是举办“企业归来话课改”活动,教师结合企业锻炼经历和专业、课程教学实际,畅谈如何推进课程改革。二是开展“一个主题、两个互动、三个突破”活动,即以培养学生职业实践能力为主题,开展校企互动、师生互动落实课改,引导教师开展突破教材、突破讲台、突破教案的课改创新、实践活动。三是举办“课改论坛”活动。通过举办系主任课改论坛,介绍系落实学校课改的推进措施,在系与系之间形成激励机制;通过举办教师课改论坛,交流、推广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考核等诸项改革成功经验,形成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课改氛围。四是积极开展技能大赛活动,通过每年举办“技能竞赛月”活动,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活动,学校制定配套的奖励措施,引导师生“关注大赛、人人参赛”,以技能大赛促进课程改革,以技能大赛检验课程改革的成效。
  (四)质量监控,过程管理,构建“三个环节、三大督导机制”
  抓实三个环节一是抓好教学准备环节,通过开展说课、备课检查、授课计划制定规范教师的教学准备工作。二是抓好教学实施环节,通过随机听课、教案检查、作业检查、授课进度检查等措施规范教师的教学实施活动。三是抓好教学结果环节,通过检查考核评价方式、试卷和成绩分析方式等规范教师的教学评价。
  落实三大督导机制一是职能部门督导评价机制,通过发挥教务部门的教学检查、督导作用,实行校系两级考核办法,规范系教学管理工作。二是学生主体督导评价机制,通过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学生测评、学习委员双周报表制度等对教师教学活动进行评价。三是社会督导评价机制,通过聘请社会专家随机听课、评课,举办“教学开放日、教学开放周”活动,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仲耀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
  [3]姜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流程的重组与优化[J].教育与职业,2009,(1).
  
  作者简介:
  张格余(1966―),男,江苏睢宁人,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高级讲师,电子商务师,统计师,从事电子商务教学和教务管理工作。
  乔金峰(1965―),男,江苏铜山人,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关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646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