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注单亲家庭,维护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罗琛琦

  据卫生部门统计,在我国约3.4亿17岁以下未成年人中,至少3000万人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从以下三方面关注单亲家庭的子女,能有效地维护他们的健康心理。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培养良好的情绪情感
  1.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家庭教育环境在孩子的成长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一个在良好家庭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和一个从小生活在恶劣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养成的习惯是截然不同的。因此,离异家庭子女在经历父母离婚的过程后,不仅饱受失去父母之爱的痛苦,而且耳闻目睹许多欺骗、被欺骗的现象,使他们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消极色彩,造成情绪焦虑、精神紧张、反应失常等异常情绪。
  面对这些孩子,我们尽可能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在学校,我们应不露声色地让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同学给予他们帮助、关心、支持、信任,和他们在彼此之间建立起亲密关系,逐渐淡化父母离异后给他们带来的精神上的压力和心理上的痛苦。同时,密切联系他们的家长,让新的家庭成员也能在情绪情感上与孩子协调一致,心理相容,形成相互满意、喜爱的融洽关系,让孩子们在融洽的人际关系里学习,为培养他们的良好情绪情感创设条件。
  2.维护应有的社会地位,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离异家庭子女易自卑,他们对人对事都比较敏感,有戒心,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察的事物,他们会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态度,只要稍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他们就会变得自暴自弃或嫉妒愤恨。因此,我们要运用情感的力量,积极创造教与学的最佳情绪和环境,正面诱导,逐渐消除他们的疑惧心理,在师生间先架起感情的桥梁。同时,给他们一个表现自己长处的机会,使他们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和体验到家庭般的集体温暖,使他们增强自信和自尊,恢复自爱和自强,激励起学习、生活的勇气,引发起积极的心理效应,让情绪情感得到健康的发展。
  曾有一个叫杨涵的孩子,其父母都是医院的医生,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孩子心情开朗、充满朝气。可惜的是在孩子读四年级时,父亲有了外遇,然后与母亲离婚了。跟随母亲的孩子从此进入了另一个极端:情绪极其低落,心情郁闷,不想与任何人交往,陷入了自己孤独的世界里。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与他谈话,他要么不开口,要么就直接拒绝我。无奈之下,我分头找了他们的父母亲,同样焦急的家长很配合,表示一定努力让孩子摆脱困境。我在班里不着痕迹地让同学们多走近他,安排班长与他更深入地交朋友,在有意无意中让他知道:父母离异既已成事实,就要正视它,并设法让自己和离异后的母亲都生活得更好些。多管齐下的教育,使孩子慢慢走出了父母离异的阴影,重新做起了阳光少年。
  二、树立良好的榜样,培养积极向上的良好性格
  有调查报告显示: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危机问题最突出的是不良情绪和性格。儿童的个性是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成人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儿童性格的形成。
  对孩子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有着强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被模仿者的精神价值、思想倾向、态度、品格,容易被孩子领会和接受,形成相应的世界观。孩子常把在心理上、时间上、空间上与他们最接近的人,以及他们崇拜的人作为仿效榜样。父母是他们第一个榜样,同样,教师的榜样力量也是不可低估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老师特别亲近,信任老师胜过自己的父母,认为老师所说的绝对正确,他们把老师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待人接物的态度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处处效仿。当父母离异使孩子的第一榜样轰然倒塌时,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具有榜样的力量,其性格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具有启示作用。
  记得有一位一年级的男孩陈扬,父母在他读幼儿园大班时就因某种原因分开了,小孩跟随奶奶生活。或许是心里没有了安全感,上了小学的他受不了与奶奶分开一天,导致每天上学来到校门口就哭着、闹着扯住奶奶的衣角不肯放手;好不容易带进学校,走进教室,却不敢接受老师的提问,更不敢接受班级的任何工作。这怯懦的性格让大家很头疼,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就像母亲般地安抚他,有耐心、有毅力、坚持原则来教育他。经过一学期潜移默化的以身作则的影响,孩子明显地改变了,之后,老师有意无意地推荐英雄书籍给孩子阅读,跟他互谈感受……一年的不懈努力,陈扬的性格缺陷终于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变得通情达理多了。
  三、种植宽容和爱心,扶植健康的心理
  1.心理疏导,调整心态
  父母离异的孩子一般不愿向别人说心里话,长期压抑在心里,就成了一种心理负担,会产生心理疾病,对他们进行有效及时的心理疏导是很有必要的。对父母的离异,孩子的想法总是单一的,他们有时会钻进死胡同,想法偏激,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成长。在心理疏导中,我们更多的是要让孩子正确对待父母的离异,尽力让他们明白:如果父母双方长期无力解决他们的冲突,或者结合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双方及时分手或许是修正错误的最佳选择。如果父母不离婚,凑合着生活,他们经受无休止的感情痛苦不说,伤害最深的还是做儿女的。再则,离婚也是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利。所以,做儿女应该尊重父母自己的选择,调整好自己的生活和心态去面对这种改变。
  2.关心帮助,树立信心
  离异家庭子女因父母离异,缺少父母的关心、爱护,在学习上,甚至在生活上都有困难。所以在学习上,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利用课余时间多辅导,给他们“开小灶”;上课时多关注提问,多给他们练习的机会,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在点滴的关心中感受到温暖,增强他们对生活、学习的信心和勇气。针对那些生活上有困难的孩子,我们更要及时地给予物质帮助,使他们无后顾之忧。对他们出现的偏差行为及时地予以修正,引导他们在文明健康的轨道上稳步发展。
  总之,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个社会问题。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我们要创造良好的环境,采用有效的方法,抚平其心灵的创伤,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文汇报》.2008年10月7日.
  [2]傅安秋,史莉芳.《离异家庭子女心理》.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头市长厦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74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