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柴 建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物理教学采用的都是单一的传授式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深化教学改革就应打破这一固有模式,构建“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索、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下面浅谈探究式教学中注意事项:
  
  一、创设激发好奇心的问题情境
  
  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求知欲望经常是从“问题”开始的。要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中,以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求问题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自行探索,自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物理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是实验活动,可以是多媒体展示,可以是学生的调查或小制作,也可以是教师用语言描述营造的物理氛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获取信息,以供思维加工。同时,教师要适时调控学生思维,从而激活学生的思考空间。具体做法可以“暗示”学生:我是否看清了物理情境?我获得了哪些物理信息?还有哪些未知问题我希望进一步解决?我是否能建立起一幅关于情境中的物理图景等等。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未知世界,获取新知识的求知欲。例如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教学,教师用多媒体演示一个气功表演:气功师平躺在地面上,身上压一大石头。随即问学生,气功师身上受到的压力多大?如果用大铁锤打击石板,压力如何变化?会出现什么现象?然后让学生看到石板碎了而气功师安然无恙。这种物理情境与学生原有知识产生冲突,身上压一大石头且被锤打怎么不受伤?学生需要解“奇”,兴趣倍增,再问学生,如果让大铁锤直接打在身上会怎样?与刚才打在石板上比较,身上受到的压力及压力的受力面积如何变化的?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继而让学生体验压力的作用效果,感受手指夹三角尺的感觉,进入探究课题的过程。
  
  二、提供探究活动的材料
  
  课堂探究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引导作用。培养学生自行探究和获得知识的能力,是要让他们搜集事实,参加实践,亲自观察实验与操作,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去获得知识。教师要为他们的探究活动创造条件,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研究材料的特点,选择那些与揭示科学概念有关的、有吸引力的、使用时有安全感并适合学生自行探索的材料。教师作为材料的提供者,必须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点,根据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去寻找材料、选择材料。凡是学生可以自备的材料,就应让学生自备。因为学生身边的材料能使他们觉得亲切而不陌生,使他们感到科学研究并不是那么神秘、高不可攀。
  
  三、要注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因此教师就应当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把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和主动参与竞争的精神。教师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创设不同的认知环境,归还学生的思维过程,使知识真正成为学生思维的果实。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智力潜能,正确评价学生的特点,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智能优势,使每一位学生都充满自信地学习。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从思想上接受学生所做出不成熟的事情,允许学生犯错误,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形成较好的学习方法。
  
  四、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探究式学习是通过发现问题、研究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形式。探究式学习关注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结果的过程,关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途径。因此,教师必须做到善于引导,所有问题的提出都应考虑到能否启迪学生充分思考、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提问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最直接的手段。教师引导探究学习的问题应与教学目标、重点紧密相连;问题明确、集中、有层次、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有效思考;问题间有密切联系;难易适中,让学生“跳着能摘到果子”。教师要以问题为纽带,及时引导和指导学生从直观现象加问号的问题转化为要探究的科学问题;适时引导学生回忆与问题有关的现象,把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要探索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区分有关因素和无关因素,对问题提出初步的猜想与假设;通过讨论,修改选择设计出最佳实验方法(对比、控制变量、实验等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准确地收集实验数据;指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思路、方法、步骤、结果处理等,检查是否有错误和疏漏,从而对探究活动的可靠性进行评估。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合作与交流”七个要素。探究的教与学是通过内容的操作来体现的,探究活动的组织形式是根据内容来确定,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探究方式。
  
  五、探究活动要循序渐进
  
  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要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探究到经历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例如学生开始接触物理时,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探究的环节可以由其中的某几个,甚至是某一个环节,随着学生物理知识和技能的不断发展,再逐步安排学生进行一些较为完整的探究活动。探究过程中应注意学科的渗透和融合,探究的问题可能涉及化学、生物、地理等多学科,物理教师应鼓励和提倡学生运用他们在其他学科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来进行猜想和假设、分析与论证、讨论和交流。
  总之,新课改没有为教育教学提供现成的固定模式,需要广大教师在新课改的实践中不断生成和发展新的教育教学方式。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附属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76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