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会话含义理论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丽琴

  摘要: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是语用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给语言事实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功能方面的解释,是根据语境研究话语的真正含意;解释话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运用格赖斯的会话含义学说可帮助学生透过字面意义,理解会话的隐含意义,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理解能力及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会话含意 话语分析 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获取并交流信息,是每位英语教师的职责与奋斗目标。面对信息丰富、日益开放发达的世界,帮助并培养学生进一步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特别是听说教学中,教师应运用语用学理论,如会话含义理论,引导学生理解、领会讲话者的观点和态度,并能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综合概括。同时,帮助学生结合语境,恰当、准确地使用英语,如告诉学生应注意如何说话,何时说话和为什么说这些话,努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本文旨在从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的角度,探讨会话含义理论对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指导作用。
  
  一、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对语言使用和会话逻辑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他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威廉・詹姆士系列讲座中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所谓含义,是指语言在使用时所产生的与语境有关的附加意义;会话含义即语用含义,给语言事实提供一些重要的、功能方面的解释,它不是从语言系统内部(语音、语法、语义等)去研究语言本身表达的意义,而是根据语境研究话语的真正含义,解释话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会话含义理论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合作原则”里。格赖斯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必须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具体讲,合作原则就是要求每一个交谈参与者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符合这一次交谈的目标或方向。正是交谈者的这种合作使得他们能够持续地进行有意义的语言交际。
  “合作原则”可以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
  数量准则(Quantity maxim):
  1)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信息。
  2)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
  质量准则(Quality maxim):努力使你说的话是真实的。
  1)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2)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关系准则(Relation maxim):说话要贴切,要有关联
  方式准则(Manner maxim):
  1)避免晦涩的词语。
  2)避免歧义。
  3)说话要简练,避免赘述。
  4)说话要有条理。
  遵守所有这些准则,人们就能以最直接的方式、最高的效率进行交际。但是在实际交际中,人们并不是都严格遵守这些原则。当一方违反了这些原则时,另一方就要迫使自己超越对方话语的表面意思去设法领会说话人的深层意义,体会话外之意,弦外之音。
  
  二、会话含义理论在英语听说教学中一的运用
  
  真正的语言交际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主要研究信息交流的推理过程,尤其是语言交际的话语解释原则;语言交际是一个有目的、有意图的活动,一个语言交际活动涉及说话人的两种意图:(1)信息意图(information intention);(2)交际意图(communicative intention)。在实际交际中,我们经常会遇见违反合作原则的现象。例如说话人向听话人传递信息时,常常采用间接的、隐含的表达方式,让对方去想象、思考或推断,从而去领悟话语传递的言外之意。然而,正是这许多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才使得语言交际变得生动、丰富多彩。这时,作为教师,我们就可以运用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及会话含意对话语的语义表达和实际传递的交际意图之间的分离现象如歧义、一语多用、正话反说、反话正说等做出解释,并找出话语表面不合作现象与会话含义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说话人的意图。例如:
  (1)Johnny:Hey,Sally,Let'splay marbles
  Mother:How is your homework gettingalong,Johnny?
  上例中,母亲与儿子Johnny的对话从表面看似乎毫无关系,但如果我们运用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与会话含义学说去分析话语,便可发现母亲说的话有意违反了“关系”准则,她隐含、间接地表达出了“你不能出去玩”这个交际意图。
  (2)A:John has iust borrowed yourbike.
  B:Well,I like that.
  在这里,B说的是反话,他有意违反了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对以上话语进行分析,可看出B要真正表达的含义是“我讨厌这样不经同意就借走车子”,B之所以不直接表达这种意义是因为他不想让听话人直接听到自己发出的听似吝啬的言词。
  除反语外,会话中出现的某些修辞手段,如比喻、缓叙、夸张等可看作是对质准则的违反。格赖斯明确指出,反语、隐喻、夸张法和弱言法都是说话人有意违反会话的质量准则所产生的结果。使用修辞格的目的可以说是通过使用比较含蓄的语言来达到更加强烈的语气,更加生动的表达。例如:
  (3)John is a mule.
  (4)He was a little intoxicated.
  (5)This made roar like buHs.
  例(3)中John和骡子都很固执,由此推理的会话含义是:John is as stubborn as amule.例(4)是缓叙,即故意把事情做较低的估计,因此,这里的语用含义是“他已经醉得一塌糊涂了。”例(5)是一种夸大事实,从这句话推导出的语用含义是:他很生气,叫喊的声音很大。
  笔者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常常能听得清字面内容,能够理解话语的字面意义,但不懂话语交际者的真正意图,从而无法完成正常的语言交际过程。教师可以在听说教学中,结合违反合作原则的例句,向学生介绍基于会话含义理论的语用推理思维方法,指导学生结合语境、按照会话含义准则分析话语的字面意义与隐含意义的关联性,推断出话语交际者的真实意图。例如:
  (6)A:Are you coming with me to the history museum,George?
  B:I already have my hands full withthis book report,
  Q:What does B mean?

  从语言的表层来看,在这个交际过程中,B的回答与A的提问并不直接相关,这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关系准则。但从话语间的隐形关联人手,我们听出了B的言外之意,即他很忙,不能和A一起去。B is too busy to go with A.是我们对话语做出的合乎逻辑的推断。
  通过对上述话语的语用分析可以看出,在英语听说教学中,运用基于会话含义理论的语用推理是帮助交际者推断话语隐含意义、理解话语意图的有效手段,对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具有一定的意义。
  
  三、会话含义理论对英语听说教学的启示
  
  在英语听说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语言特点和各种线索预测和判断出交际者的言外之意。我们可向学生讲授会话含义的相关理论及英语会话的基本结构,通过语用推理解读会话,增强学生对隐含之意表达方式的敏感度,从间接回答中推断出弦外之音。教师在听说教学中可注重以下三方面的训练:
  
  1.注重礼貌原则与合作原则的相互益补关系
  在日常的交际中,语言的表达与真实用意之间常常有一定的距离。换句话讲,说话者在实际交际中,常常不遵守话语的合作原则。英国著名学者利奇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人们违反合作原则的原因,认为人们这样说话是出于礼貌的需要。于是,他提出了礼貌原则,这个原则包括六项准则:A.得体准则:应当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B.慷慨准则: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C.赞誉准则: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低;D.谦逊准则:减少对自己的表扬;E.一致准则: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F.同情准则: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礼貌原则完善了会话含义理论,比较充分地解释了人们违反合作原则而采用委婉的表达方法的原因。利奇认为“礼貌原则”与“合作原则”相结合是了解会话含义(交际意图)的一种工具,是解释人们某些交际行为的有效途径。例2中,B说的是反话,说话人要真正表达的含义是:“我讨厌这样不经同意就借走车子”,但他为了避免同礼貌原则的“慷慨”准则相抵触,不想让听话人之间听到自己发出的听似吝啬的言词,于是在恪守礼貌原则的同时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中的“质”的准则,说出一句反话,让听话人间接地了解他的不满情绪。
  由此可见,在英语听说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不仅可帮助学生理解说话人的真实交际意图,又可引导学生根据语境的要求,即根据谈话的不同内容、不同对象及不同场合,确定相应的表达礼貌的语言手段,恰当、准确、得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
  
  2.注重文化背景知识和情境知识的输入与积累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在理解会话隐含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会话中,说话人的隐含意超越了话语的字面意思,听者有时需要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为线索来对说话者的隐含意思做出正确的推断。例如:
  A:Do you like rugby?
  B:I am a New Zealander.
  这里,B的回答违反了关系准则,从字面意思的层面上看,rugby与New Zealander无任何关系。如果听者不知道橄榄球是新西兰人热爱的一项运动,他无法推断出说话人是否喜欢橄榄球。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鼓励学生通过不同途径了解各国文化习俗,解除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理解障碍。
  此外,情境知识,即一个人对会话发生的情境和语境所掌握的知识,在理解会话隐含意义方面也起到了独特的作用。情境知识包括很多与语言氛围相关的知识内容,如风俗习惯、文化特点、说话人的背景、说话人的关系等。不同话语对不同的谈话人,在不同的语境下所产生的谈话结果、谈话内容的隐含意义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英语听说教学中,不仅应加大情境知识的输入,让学生们熟悉英美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等,使学生养成英语思维模式,从而提高他们在特定语境中理解和使用语言的能力,还应在一定的语境中教语言,有意识地利用语言所提供的信息引导学生进行语境假设与语言推理,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
  
  3.注重非语言交际的学习与使用
  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事实上,交际是一种发出、接受和破译语言和非语言信息的双向过程。非语言交际能够展现交际模式和体现交际双方的关系。在交际过程中,说话人的眼神、手势、身势、微笑、面部表情、服装打扮、讲话的语调、音量等都能间接地流露出说话人的意图,听者可借助这些非语言符号来捕捉说话人的真实含义,听出言外之意。如升调表示疑问和惊讶;降调表示坚定和自信;睁大双眼可以表示愤怒或惊讶;半睁双眼可以表示困惑或轻视;音量很大、说话很快表明说话人或勃然大怒、或情绪高涨;说话人突然停顿,主要是表明说话人想引起听者的注意或是想强调某些意思;用一系列中性声音如“er…er,well,mhm”等表示说话中的迟疑。在英语听说教学中,教师可多为学生提供真实语境下的会话练习,重视非语言交流技能的培养。教师可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如通过录像观看了解英语和母语之间在语言和非语言行为上的差异,然后传授语言使用规则和交际策略,最后通过设计多样的课堂活动检测学生掌握新知识的程度,从而提高他们理解非语言性暗示及恰当、得体地用英语交流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英语听说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向学生讲解会话含义理论,帮助学生增强对间接语言的敏感性,学会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捕捉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之间的关联性,在听懂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推断出话语的隐含意,无疑会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即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78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