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撒播希望的田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 美好愿景:我们理解的“新乡村教育”
  
  我们认同的“新乡村教育”内涵:一是指新的乡村教育,主要区别于中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兴盛一时的乡村教育运动;二是新乡村的教育,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教育现代化及区域教育一体化背景下,以促进乡村孩子健康成长为中心,尽最大可能针对乡村教育实际,挖掘乡村教育独特资源,探索乡村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之路。
  “新乡村教育”的使命:以让农村孩子享受最佳教育,获得最佳发展为宗旨,为乡村教师寻求置身乡土社会的精神之旅,为乡村教育寻求置身乡土社会的发展之路,为乡村孩子寻求置身乡土社会的精神之根,从而为整个社会,为全体乡村孩子生命发展谋求置身现代社会的精神根基。
  
  二 且歌且行:“新乡村教育”的有益实践
  
  (一)关注乡村教师成长
  “教育的力量,在于教师的成长”(于漪语)。我们提出了“多想他人”的管理思想。“他”指对方,包括单位、集体或个人,“人”含有“人文、人性、人本”的意思,合起来“多想他人”即是“凡事多站在对方的角度,从人文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镇中心学校每年举办“今天我来做学生,今天我来做教师、今天我来做校长、今天我来做家长、今天我来做村民”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与此同时,我们还大力倡导“严守纪律、服务奉献、崇尚执行、合作共赢”的白蒲镇教育精神和“军规十条”,通过专题培训等多种途径持续推进。先后邀请多位成功人士开设励志讲座,让教师懂得“人生的道路在于追求”和“乡村教育大有作为”的深刻道理。
  镇中心校每年召开行政人员自我批评专题会、教育发展恳谈会、教代会和教职工自我批评年度总结会,不断修订完善“教职工百分考核方案”、“党员百分考核方案”、“校长百分考核方案”和“教职工绩效奖励考核方案”。每年评选“魅力蒲塘”教育功臣、十佳班主任、“多想他人”先进个人和“严于律己”先进个人。
  白蒲成教中心主办的“新乡村教师发展学校”,先后开展“过关课”等主题活动。仅半学年,全镇就有1人荣获全国优课评比一等奖,6人荣获南通市优课评比一等奖。
  
  (二)构建乡村学习共同体
  一是构建。2006年8月,白蒲镇组建“馨蒲书屋”教师读书会,参加对象为全镇40岁以内的中青年教师,现在会员已近200人。每一至两月活动一次,期中各分会检查会员读书笔记,期末总会普查并向全镇教师展览。每年评选“潮起蒲塘”读书先进个人、教科研先进个人。
  二是修炼。读书会先后组织阅读《给教师的建议》等教育名著。围绕“什么是乡村教育”、“新乡村教育的内涵”、“面对乡村教育,我能做什么”等主题开展专题沙龙。特邀崔其升等名家名师及本地12位教育专家专程莅临我镇“蒲塘教育论坛”讲学指导。同时,安排一百多人次走进山东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等省内外名校参观学习,组织观看李吉林等教育名家的演讲录像。
  三是展示。近四年来,读书会成员累计做读书笔记3000多万字,编印学习心得集《书韵蒲塘》10期,出版校报《香蒲草》24期,汇编《蒲塘教育论坛》24期。我们制定了白蒲镇“书香教育”工程行动要求,将教师读书成长情况纳入考核方案,并在提拔任用等方面作大幅度倾斜。2009年3月26日,南通市教育局在我镇召开南通市中小学教师主题读书活动现场推进会暨第二届“蒲塘之韵”大型教科研活动,与会领导、专家和代表对我镇“学习型教育”的成果予以高度评价。
  
  (三)打造“乡村绿色课堂”
  1 学习研讨,深刻领会。购买《杜郎口“旋风”》等书籍发放给所有中小学行政人员和骨干教师,编发10多本“蒲塘教育论坛”专题学习资料,开设中小学各学科多层次系列汇报课及研讨活动,镇“馨蒲书屋”教师读书会和各校分会多次举办专题沙龙活动。
  2 全力探索,持续推广。购置小黑板和现代化教学设备,在中心中小学设立实验班,举办“蒲塘之韵”大型教科研活动,按月在各校轮流举行现场推进会,组织各学科优秀教师精备活动单导学稿,印发全镇,作为集体备课样本,随机摄像督查课堂改革情况。
  3 反思总结,成果初显。以“增加学生思维,增加学生自学,增加乡土信息,减少教师的讲授”为原则,研制了《白蒲镇“高效课堂”评价细则》。评课的标准不再拘泥于短期指标,而是着眼于农村学生的发展,着眼于人的生命成长。
  
  (四)开发个性化乡土课程
  1 开发校本课程。结合进一步推进“一校一品”工程,各学校组织编写了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新乡村教育”系列教材。白蒲小学的《蒲塘文化》,白蒲镇中的《公民教育读本》,广罗白蒲历史知识、特产、名人和古典建筑,新姚小学的《双语课程读本》,用中英文介绍了当地谚语、风土人情、农村新貌和常见农具、日常用品、动植物等,勇敢小学的“礼仪教育”和蒲西小学的“感恩教育”内容涉及民间生活孝道礼仪、治家新经和身边的故事等。与此同时,结合创建学习型学校,组织广大师生阅读乡土作文,邀请曹文轩、高洪波等知名作家走进校园。正常开展“我是农民的孩子”、“我幸福,我生长在农村”、“假如我是外来务工人员”等征文、演讲活动,板报、橱窗、社团活动、国旗下讲话、校园电台节目等均紧扣乡土文化进行。
  2 拓展乡村视野。各校均组成了社区学生会及义工服务队,结合开展社团、社会实践和研究性课程活动,举行“希望的田野”、“走进社区”系列活动。
  镇中心初中在蒲西小学建立白蒲镇“新乡村教育”基地,设有农作物、果树林、养殖中心和一个“德育体验室”,分批组织学生深入基地体验生活。白蒲镇中组织学生深入羊毛衫厂、液压件制造厂、白蒲茶干厂、法宝禅寺、明清古建筑群等处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和心得体会近百篇。白蒲小学组建三十多个义工服务队,在超市义务服务,在街道担当“清洁小卫士”,在敬老院关爱老人,为居民表演京剧、撰写春联等。新姚小学的“星耀剑桥”双语艺术团还走进社区,为村民表演节目。白蒲幼儿园正常组织乡土专题系列游戏,勇敢幼儿园举办了“乡土儿童诗歌”吟诵活动。所有这些既引领学生积极感受乡村环境与生活的美好,丰富了其生活与成长的经历,活化了乡村学生的亲情,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村文化的发展。
  3 推进考核评价。结合举行“在家里做好孩子、在学校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公民”的“大三好”竞赛评选活动,各校进一步强化家校联系制度,要求学生在家里要孝敬老人,尊重邻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农活。制定学生社会实践评价表、研究性学习课程记录单及社区服务记录卡,与社区领导密切配合,共同检查、总结和表彰。每学期评选班、校、镇三级“大三好”标兵。
  
  (五)促进乡村教育均衡
  合理配置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2006年12月,高分通过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先进镇验收。目前,白蒲小学整体搬迁工程已立项设计完毕,7月份开工建设,年底主体可望封顶,2011年8月投入使用。   建立完善中心校和村小结对帮扶制度,每年选派骨干教师到村小支教,公开选拔薄弱学校领导班子,优先派出村小教师外出培训,并在公用经费、教学设施等方面适当倾斜。
  倡导“平民教育”,教好每一个学生。针对有70%的学生为留守儿童的现状,各校(园)均建立了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每学年按双留守、单留守和特困生对留守儿童进行分类调查登记,利用结对帮扶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对留守儿童进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关爱,为每一个孩子均能享有优质教育提供最大保障。各校坚持学生就近免试入学制度,校内均衡编班,确保所有学生的学习机会均等。
  推进“精准管理”,提升全镇教育管理水平。中心初中已在各学校(幼儿园)轮流举行“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精准管理”十二次现场会。现场会包括六个方面:一批“乡村绿色课堂”、一次教师晨会、一次学生跑操、一份“精准管理”汇报、一个“一周一会”和一个“新乡村教育”特色展。“一周一会”指学校每周按班召集全体任课教师就学生均衡提高工作召开的专题会诊会议。此外,在精准理念引领下,各校不断建立完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在2009年如皋市素质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中白蒲镇荣获第一名,迄今已连续8年位居全市前二名。
  
  (六)推动乡村改造进程
  1 组建社区教育辅导站。我们在全镇十九个社区组建了社区教育辅导站,聘请40多位退休教师和大学生村官担任培训老师,开展学生校外社区托管活动,追求“制度、时间、场地、效果”四落实。同时,加强对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培训,先后在邓杨、钱园等十多个社区,举办了“好习惯是人生最重要的指导”“如何纠正孩子的偏科现象”等专题讲座,参培人次达1800多人。
  2 组织群众性文体活动。利用社区服务中心平台,与有关部门联手,坚持开展京剧、舞蹈、棋类、健身、运动会等文体活动,每年参加人次在2000人以上。
  3 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认真开展环保、计生、大学生村官等培训,同时努力以市场为中心,以农民转产转岗就业前的技能培训为重点,开展了羊毛衫针织、服装等专业培训,促进了农民有序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
  四 我行我思:“新乡村教育”的几点思考
  1 新乡村教育需要乡村人的责任担当。
  2 “新乡村教育”既是古典的又是现代的。乡村教育的构筑要以乡村周围的日常生活经验作为基本的素材,同时融合现代文明的先进元素,两者并举才是新乡村教育的最终诉求。她是“五洲视野,本土情怀”的教育,是“现代眼光,古典情结”的教育。
  3 “新乡村教育”的发展需要整合社会多方资源。一是重塑乡村权威格局,二是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三是提升乡村文化水平,四是加大农村教育改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004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