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环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 幼儿;活动区;环境;规则
  〔中图分类号〕 G612〔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2(B)―0037―01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中,教师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科学合理地创设相关环境不仅能为幼儿提供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与人交往等大量活动机会,而且还能使幼儿在自主活动中充分展示想象力、创造力,发挥积极性、主动性,使幼儿成为真正的主人。
  
   一、在创设相关环境时必须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幼儿一般是三岁入园,在他们走出家庭的怀抱,离开自己的亲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后,会非常依恋自己的亲人,寻求安全感。如何使幼儿尽快地适应新环境呢?三岁幼儿的特点是容易被他们喜爱与熟悉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我们就考虑让他们父母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的环境当中,成为我们班级的一景。于是,第一个月我们设计了“可爱的家” 这个主题活动,把全班小朋友的全家福照片贴在墙面上,使他们感受到父母和他们在一起。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拿着自己家的照片,向全体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名字,以及父母的名字。幼儿通过这种活动相互熟悉起来,很快就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
  
   二、创设有益的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
  
   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帮助他们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我给幼儿讲了《小猪变干净了》的故事,而且充分发挥墙饰的作用,把墙饰布置成了《小猪变干净了》的画面。不仅如此,我们还在水龙头上拴了几个干净的肥皂袋,并定期更换清洗,这种做法对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暗示作用。
  
   三、活动区的创设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规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活动的顺利开展,都必须有一定的规则作为保障,活动区的创设也不例外。
   1.活动区挂牌制。在活动区游戏中经常会出现众多幼儿拥挤在一个活动区内,而其他活动区冷冷清清的现象,为了限制每个活动区的人数,我们制定出“活动区挂牌制”。即每个幼儿在进某个活动区时要把该区的小牌挂在脖子上,出区时则放回原处,这样活动区有无空额,教师会一目了然。而幼儿看见如果没有牌子了,就说明这个区满了,他们也就不会再进了。
  2.材料分类制度。对于玩具玩完后如何收拾,我们在装玩具的盒子上贴上标记:一把剪刀的图形告诉幼儿,这是放剪刀之处,贴着红色圆球的盒子是放红色五角星的......这样做能让幼儿学习对应分类。对于要变换活动区的幼儿,我们要求其一定要收拾整理好自己玩过的材料,才能进入下一个活动区,久而久之,其良好的习惯就养成了。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作用
  
   1.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如某个月活动的主题是“动物乐园”,我们首先设置了三个板块:“水中的动物有哪些?”“空中的动物有哪些?”“陆地上的动物有哪些?”然后鼓励幼儿自己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并能找来图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由于幼儿亲自参与了布置,感到自己受到了重视,因而特别爱惜自己的作品,同时他们参与布置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对有关动物的感性认识也得到了提高。
   2.在活动区投放材料时,我们会根据每月的教学计划更换活动材料,还随时更换每月活动主题。如在“美丽的秋天”这个主题活动中,在一些植物的叶子渐渐落了下来后,我们请家长和幼儿共同搜集那些颜色各异、非常漂亮的树叶。通过捡树叶,幼儿认识了多种植物叶子的形状,还了解了哪些树木是常绿树,哪些是落叶树。幼儿们捡来各种树叶,通过亲自动手分类树叶,用心观察树叶的变化,用树叶制作各种小动物等活动,既提高了能力,还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只有让每一个主题都能在相应的活动中体现出来,才能使环境真正起到教育的延续作用。
   3.做好观察记录。当幼儿进入活动区活动时,并不是教师放松的时间,教师应注意观察每个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景及表现,并把他们记录下来,这样才能正确地指导每个幼儿进行适宜的活动。例如我班白哲豪小朋友,每次自选活动时,他都到建构区拼出一些“武器”来进行玩耍,总不能安静下来。根据这一情况我们主动与他在一起活动,逐步引导他到美术、图书、计算等安静的活动区进行活动,渐渐地他克服了多动的习惯,而且能够动静交替,效果不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073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