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问题与改革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实施新课改以来,高中政治课教学取得了喜人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变了,课堂气氛变了,但不可否认的是高中政治课教学还存在“满堂灌”现象;理论与实际相脱节,课堂缺乏生动性;政治课的考核和学生的实际表现相脱节;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运用滞后;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等问题。改革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教师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积极推进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运用。
  【关键词】高中 政治课教学 问题 对策
  
  1.目前高中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中学政治课是中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其主要目的在于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帮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会他们为人处事的道理。但是,目前高中政治课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
  1.1 课堂上“满堂灌”现象普遍盛行。“满堂灌”现象在我国整个教育中比较普遍存在,政治课教学也不例外。通常情况是,课堂上老师在上面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有的学生由于缺少学习兴趣,往往在课堂上心不在焉,或做其他课程的作业,甚至有的学生还玩起手机、偷看武侠小说等等。不难看出,“满堂灌”方式严重扭曲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政治课教学的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1.2 理论与实际相脱节,课堂缺乏生动性。由于目前实际存在的应试教育过分强调政治课的知识性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政治课育人的功能,也迫使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主要知识点内容的讲解,而不注重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启发引导和教育学生。这样也就容易使讲解缺乏生动性,使得政治课课堂变得索然无味。
  1.3 政治课的考核和学生的实际表现相脱节。由于政治课教学远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普遍失去了学习兴趣。从教学效果看也不尽如人意,往往出现政治课考试成绩与学生实际政治思想水平两张皮的现象,即人们通常所指的高分低能,或分数高、品德差的现象。比如一些学生平日政治课成绩优异,而参加集体活动时总是躲躲闪闪,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荣誉感。
  1.4 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运用滞后。进入2l世纪,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多媒体教学手段已广泛深入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学,在很多课程中已经实施,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得并不多,相关的软件、课件更少。
  综合上述几点,在现行中学政治课教学方法中,普遍存在着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等问题。因此,要改革中学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就必须彻底改变这种现状。
  
  2.改革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对策。
  
  2.1 教师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教学中应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增添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和事例,把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事例相结合。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接受所学知识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的人生可发挥深远的影响。事实表明,很多有成就者之所以能够在后来取得成就,往往和生活中或课堂上老师所讲的某一事件有关,就是因为这一事件对其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或深刻的触动,从而对其整个人生产生了影响。可见,结合身边的事例进行政治课教学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2.2 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这是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新为基本特征,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结合“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因此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比如,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谈自己的生活故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当众提出来,然后发动同学们一起“会诊”,从课本中寻找“药方”。多倡导学生向老师提问,然后老师就像答记者问一样回答学生问题。这种“答记者问”的方式也是引导学生思考的好方法。事实证明,这样做的效果比“满堂灌”要好得多,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
  2.3 针对政治大多属于陈述性知识这一特点,可采用以下四个策略;
  ①呈现知识的时机与方法的合理性。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记住某些知识,老师要在恰当的时候,如学生已做好上课准备,已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上,或已复习了相关内容,用强调性语言来提醒学生注意。②复述策略。老师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某些信息进行陈述,在这一过程中,应当随时给以提醒,并对学生复述的结果加以评价,在这种提醒与评价中实现师生互动。⑨精加工策略。传统教学中,老师常常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加工,然后将结果直接向学生说明,学生没有自己理解消化的过程,只会导致其更加依赖死记硬背的结果。因此,这就要求老师和学生一起探讨怎样去补充细节、举例等。④组织策略。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知识之间的层次和关系,建立知识网络结构,以达到有效保持的目的。
  2.4 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把学生群体意识培养与良好个性培养结合起来,适应学生的兴趣、需要与能力,进行个别化指导。针对具有不同生活经历和性格气质的学生,应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教学。比如,对有的同学因学习成绩较差而产生破罐子破摔思想,可以为其讲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鼓励他们从点滴做起,最终一定会取得好成绩。对于那些集体观念淡薄的学生,也可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以及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教育他们要学会合作和关心集体。其实,中学政治课的主要功能并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是在于“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合作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也就是说主要目的在于育人。但是,同时又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
  2.5 积极推进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运用,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教学媒体的广泛应用,拓宽了教师的活动空间,增强了学生接受知识的信息量,具体、生动、形象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有助于提高政治课教学效率。传统的教学媒体确实发挥过应有的作用,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只有更新的技术才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造更优越的条件。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一个标志。因此,政治课教学要在传统教学媒体的基础上尽力引进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这样才能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10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