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学生心理现状及解决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形势下,由于收费模式、生源质量、社会认可等方面的原因,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表现出其独特性。本文从当前独立学院学生心理现状分析、提出一些具体的指导对策,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独立学院 大学生心理 解决方法
  独立学院是是新形势下探索高等教育办学机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作为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不可复制的独特性,也决定了其学生的心理特点呈现出独特的一面。把握当前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新形势和新变化
  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对当今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较高的道德水准以及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良好心理素质。同时特殊的社会环境也使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活动较之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复杂,他们出生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一般拥有优越的生活,喜欢尝试新事物,思想变化快,善于利用网络有时也过于依赖网络。他们一方面表现出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崇尚竞争意识和自我价值实现,绝大部分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自幼成长在家长和老师营造的温室里的,在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又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心理情绪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日常生活能力欠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甚至由此引发恶性事件。信息爆炸的时代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他们肩负着社会和家庭的多种期望,同时也承担着学业、就业、感情、人际关系、深造等多重压力,更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校园的和谐稳定,应该根据新形势下大学生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大胆创新并不断探索和实践,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学院办学质量。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现状
  大部分独立学院学生表现出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很多贫困生并没有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表现出消极、低沉的精神状态,反而非常积极参加学院、社会组织的各种勤工俭学活动,努力学习,成绩优秀,争取获得各种奖助学金。他们思维活跃,知识面广,会利用课余时间考各种增加自己就业机会的证。在校园生活中善于自我表现,热衷校园活动,在文体活动中表现突出。大部分独立学院学生表现出心理状况非常可喜的一面,同时我们仍要看到目前部分学生在人际、情感、学习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甚至发生出走、自杀等极端现象,这也说明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1、学习行为问题
  独立学院学生入学时成绩相对较低,学习基础相对较差,而入学所支付的学费则相对较高。独立学院学生成绩常常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优秀的学生成绩突出,有的甚至超过了学校本部学生,年年拿到国家、学院设置的多种奖学金。而另一方面学生旷课、迟到、早退等行为问题突出,不及格率、重修率也很高,每年因学分未达最低要求而留级、退学的学生也不少。很多学生由于之前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习惯了家长和学校为其安排生活,监督其学习,所以很难适应大学生活,感觉茫然不知所措,而又不能够有效的进行调整和规划,以致出现偏科或者学习自觉性缺乏等问题,最终课业落后,自尊心受到打击,出现焦虑、自暴自弃等心理问题。
  2、人际交往问题
  人际交往障碍可能是独立学院90后学生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心理问题。由于多为独生子女且家境较好,从小在关爱中长大,普遍缺少抗挫折能力,一旦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便容易产生挫败感。他们缺乏与同龄人朝夕相处的经验,人际交往能力较弱,常表现为以个人为中心,不考虑他人感受。当这些个性鲜明的学生们聚集到同一个班级同一个宿舍时便不可避免出现各种摩擦,而这些摩擦很有可能给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性格较内向的人还可能因为缺乏同学间有 效的沟通而产生抑郁情绪。
  3、情感困扰
  社会开放性越来越高,当代独立学院大学生受传统思想的束缚也越来越少,对于恋爱的问题显然更加开化。在调查中有将近60%的学生承认,自己在进入大学以前就已经谈过一次“恋爱”,其中有接近10%的学生则谈过多次,最近某一项对高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13%的学生坦言大学期间有过性行为。虽然他们的感情经历看起来丰富,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再为情所困。在当代教育体系下,90后大学生的知、情、意处在不平衡状态,往往是智商比较高,情商比较低,而意志力就更弱,不能很好的管理自己,感情是其在大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旦出现波动很可能会造成不小的伤害。
  4、自我认识不足
  独立学院学生的自我认识两极化,自卑与自大并存,自卑感普遍比公办院校大学生要高。他们大多经历过一次或多次高考失败,由此对自己产生怀疑,逐渐演变为自卑。社会大众的传统观念常常将在独立学院学习视为“混文凭”,学生总认为自己考的学院档次低,加上本身的学业基础较差、学业难度加深、学习方法又未及时转变,更加深了对自己的否定。到了临毕业时期,这种自卑感还延伸到就业竞争中,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底气不足,害怕就业,不敢竞争。
  三、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如何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是独立学院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独立学院要在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办学环境,整合教育资源的同时,结合学生思想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教育辅导活动。目前,每年的“5・25心理健康节”已经成为很多高校的常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定期举办各类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学术报告、团体心理辅导、心理电影赏析等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电视、校报的作用,普及学习、生活、交友和就业的心理学知识。以形式多样的班会、沙龙等形式了解学生内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发挥由专兼职教职工、学生社团、班级骨干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的作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调控体系,形成人人重视心理健康、人人追求心理健康的良好局面。
  2、充分利用班级群体规范大学生个体心理
  群体规范是指直接制约个体行为的某个群体所持有的共同观念。经常可以发现,学风较好的班级,班级凝聚力强,同学之间互助互爱,全员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努力完成班级任务,普遍成绩较好,不及格率低,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也较少。辅导员可以利用各种规章制度,由班长、团支书带领全班学生统一观念,规范行为,从学风、纪律、团队精神上抓起,确立班级共同发展目标,由此形成一种班级群体规范。一旦形成之后,便会在心理上对学生产生一种影响,迫使学生按照群体目标的准则,主动调节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满足心理方面在同伴中的归属需求。一旦个别学生偏离班级群体规范,就会导致大多数同学对他们的疏远和孤立,这种无所归属所产生的失落感,便促使其尽快调整,回归班级群体。
  3、主动占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阵地
  网络拓展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空间,使他们的社会生活模式、学习方式发生着相当深刻的变化。但是网络也是把“双刃剑”,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比如部分学生患上了互联网成瘾综合症和社交恐惧症等等。高校应该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点办好心理健康知识网站,快速准确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还应要求学生辅导员、心理咨询老师申请专门的对外公开的电子信箱、网络聊天工具、建立心理博客或微博,让学生能够及时地表达自己的心声,宣泄内心情绪,从而进行良性互动。
  4、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当前各高校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在数量上极度匮乏,主要负责心理健康教学、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心理咨询服务。而面对方式多样的咨询方法和人数较多的来访学生,仅有的专职心理教育工作人员很难满足当前工作需要。目前最现实可行的方法,就是依托现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通过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心理教育能力,使部分辅导员成为专业的,大多数辅导员都了解心理学知识和掌握一定心理教育方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并掌握一定的心理访谈技术,如:专注与倾听技术、情感反映技术、探问技术等。辅导员身处学生工作第一线,是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者,辅导员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心理知识储备不仅是辅导员维护自身心理健康所必需的,同时,还为辅导员在思想上积极引导学生提供技术支持与专业保障。
  5、发挥家庭的正确引导、关爱作用
  进入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且有比较优越的家庭条件,部分学生的父母还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大部分与家庭的错位教育有关,父母专制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不合理期望和要求、对问题学生过分溺爱或缺乏合理引导等都能成为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潜在闪素。学院应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父母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持一种民主态度,尊重孩子的意愿、想法和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恰当看待孩子的能力和潜力,减少责备和不理解,多鼓励少批评,合理引导发泄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在父母的关爱中,孩子的心理问题会更快得到缓解和改善。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遇到的问题,将心理学教育科学地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举全社会、学校、家庭之力,认真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特点,有针对性的做好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胡邓,王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9,(10):71-73.
  [2]邢冰.谈辅导员与大学生心理教育[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109-112.
  [3]张莉. 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及辅导员工作对策探析[J].科技信息,2009,(22):53-51.
  [4]李士哲,赵征,刘锦康.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教育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8,(7):159-16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114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