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阅读教学的一些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在实践教学新理念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在一些学校,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学,以理解课文为单一目标、以“满堂灌”或“满堂问”为特征的阅读教学模式依然大行其道,这显然有悖于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我认为,阅读教学要实践新的教学理念须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自主、合作与探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提出,是语文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是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拐点。
  1. 以教法创氛围。教师个人教学风格及教学模式很容易形成某种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思维习惯具有暗示或制约作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构建平等、开放、民主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要坚决摒弃“满堂灌”的做法,倡导“自读―质疑―讨论”的基本模式,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相互讨论,最后解决问题。
  2. 以活动促合作。高中语文教材中编排了一些活动单元,这是促进学生形成“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培养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的重要载体。但这还远远不够,必须把活动作为一种基本教法贯穿于阅读教学之中,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改变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小组学习不失为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教师把阅读任务分成若干个小专题,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达到相互启发、拓宽思路、共同提高的目的。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初步学会沟通与合作技巧,学会倾听分享,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每个小组一般5-6人为宜,按学习能力与沟通能力进行搭配分组,如在戏剧阅读教学中,我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分成“作者与背景”“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题分析”“戏剧语言特色”等几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探究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交流讨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 以方法引探究。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没有具体的方法引导容易流于形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教会学生用“审视填补”的方法探究文本的欠严密之处;让学生用平等而不是仰视的心态审视文本,找出问题的所在;用“创造性想象”的方法探究文本的可延续性,寻找事物的本质或真相;用“比较辨别”的方法,探寻文本之间的区别和优劣;用“课外延伸”的方法探究文本的文化渊源或社会意义。进行实实在在的探究方法训练,有利于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
  
  二、创造性阅读
  
  所谓创造性阅读,是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涵咏、体味、思考,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感悟和新异结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文本价值的独到理解,鼓励学生的个体体验和创造性的解读。”
  1. 质疑。教师要利用教学内容,把握学生的发言点、讨论点,针对学习中暴露的问题,选择其中对学生发展价值高、兴趣大的问题展开讨论质疑,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在《雷雨》(节选)鉴赏时,究竟如何理解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有学生认为仅仅以“虚假、冷酷”来评价是不客观的。通过相互质疑讨论,学生认为周对鲁的感情是真实的,怀念也是“真诚”的,周“始爱终弃”的原因不是因为感情,而是封建门第观念所致,周的怀念是由于现实家庭生活失去温存。学生结合鲁的突然出现和周的社会地位,以及戏剧冲突、人物的个性化语言,不仅准确把握人物间的感情,同时也能进一步加深对周残忍、自私、冷酷、虚伪的性格认知,加深对主题的理解。通过设疑、质疑、激疑,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解读。
  2. 求异。求异是创造性思维的显著特征,阅读教学中的求异思维主要表现为:敢于对老师的讲解和习惯性结论提出不同的想法;善于敏锐地发现文章中的缺点、矛盾和问题;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有自己独特的、新鲜的看法等。
  
  责任编辑黄日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631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