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创新是二十一世纪的时代精神,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新观念,明确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嘴巴、时空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展创新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解放学生的头脑
  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想”是很重要的,许多科学的发现和科技的发明都是想出来的。著名物理学家牛顿说:“我成功的秘诀就是想、想、想!”。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启发、诱导学生进行大胆动脑,大胆想象,鼓励学生敢于冲破旧框框,敢于标新立异,让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例如解决问题:“加工一批零件,如果3小时加工240个,15小时就可以完成任务。实际加工时工作效率是原来的1.25倍,实际几小时完成任务?”学生思考后,提出有两种解法: (1)240÷3×15÷(240÷3×1.25)=12(小时);(2)15÷1.25=12(小时)。显然,第二种解法是另辟捷径,巧妙转化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的关系,是一种创造性解法。这样引导学生大胆寻找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让学生敢于动脑,敢于想象,很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拓。
  二、解放学生的双手
  解法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善于动手。在课堂上,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动手操作活动,以便学生双手有用武之地。在动手的基础上进行动脑,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更好的培养,也为学生提供了探索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中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圆锥的体积,可让学生分组合作操作。先用泥土做两个完全一样的圆柱,把其中一个削成与原来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要求学生把削出的部份捏起来,看能否捏成与前面削出的那个圆锥同样大小的两个圆锥。发现各组学生分工合作,有的削、有的捏,边做边讨论,越做越起劲。再让学生观察实物,观察图示演变过程进行比较,从中发现:圆锥的高和底分别等于圆柱的高和底,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紧接着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求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V=1/3sh,sh表示什么?1/3sh表示什么?在什么条件下,圆锥体积才是圆柱体积的1/3?弄清了这些问题,学生也理解了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用眼睛观察,用脑思考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把感知与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地升级。
  三、解放学生的嘴巴
  解法学生的嘴巴就是要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为主要方式。这样,学生好问的天性受到抑制,学生提问与创造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说、问”,通过“说、问”来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探索知识与开拓创新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实际问题,抓住新旧知识的交接点,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教学“循环小数的认识”时,教师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一上课就让学生计算三道计算题,以算得又对又快者取胜。这三道题分别是:(1)312÷24(整除)(2)57÷12(除 尽)(3)707÷33(除不尽)。学生在计算前两题时很顺利,当做到第(3)题时有些学生出现思维障碍,有的发现余数重复出现,商也重复出现,他们就停止计算了。这道题要不要继续除下去?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此时学生思维活跃,各抒己见,敢说、敢问,又会倾听对方的意见,激发了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通过讨论,顺利地解决问题。这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开拓了创造性思维。
  四、解放学生的时间与空间
  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个性发展的重要条件,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丰富他们的闲暇生活,让他们主动地学习,这是学生个性获得自由发展,创造思维获得良好培养的很重要条件。正如教育家陶行知的说:“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知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计算”时,可以带学生到校园测量圆形花坛的周长和直径。在学生操作、思考、观察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滚动”的方法测出各种圆形物体周长和直径,再进行小组讨论,学生终于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3倍多一点”的规律。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形成好奇、探究、精细等好习惯,由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得出答案或概括出结论,比教师提出规律和原理的传统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 总之,在呼唤创新人才的时代,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中必须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嘴巴、时空。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创造意识,激发学生创造欲望,激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637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