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追求超真实与激情的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目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许多问题:贪多求全、主次混淆。语文课变成了知识拼盘的常识课;人文提升过度,语文课变成了不伦不类的教育课;教学目标贪全,语文课变成了各科杂烩的综合课。“荒己园而肥人田”,令人痛心不已!执教十余载,上课无数节,听课也不少,对语文课有自己的看法:不管课程如何改革,真实永远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激情则是灵魂升华的催化剂,两者不可缺少,它们是语文课堂成功的法宝。而要真正地理解、实践这一理论,我们必须清楚语文课到底是什么课。
  
  1、语文课首先应是文本课
  
  我们反对语文教师死抠文本,鼓励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然而在各种各样的研究课上,我们发现脱离教材任意发挥的现象屡见不鲜,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过多过早补充内容,过多地进行非语文活动。有的课教师没有挖掘教材所蕴含的价值取向,没有很好地理解与应用文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却抛开文本任意拓展延伸;我认为,唯“课本中心”是错的,废“课本中心”也是错的。文本依然是语文教学的首要凭借,它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语文教师如果脱离课文的价值取向,一味追求教学中的“新意”,结果只会误导学生,人文熏陶更无从谈起。
  语文课是文本课,就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成功的语文教学是导演与演员良好配合的结晶”,如果没有教师行之有效的组织和因势利导的指导、点拨,学生基于自身的认知水平,不可能对文本产生较深刻的理解和较全面的把握。因此,教师必须真真切切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文本,挖掘文本中丰富的资源。以本为本,用好手中的语文课本,这是语文教学的基础。
  
  2、语文课是感悟、体验课
  
  感悟和体验是我们语文教师口头常说的两个词语,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出现的两个概念。在“阅读”这一章节中,我们还能找到与之类似的如“体味”“推敲”“领悟”“品味”等一系列词语,这就充分告诉我们语文课尤其阅读课是感悟、体验课程。学生只有经过这样的过程培养、锻炼,才会真正地尝到语文课特有的“味道”,即所谓的“语文味”。语文课要上出语文课的味道,离不开真切的感悟与体验,教师如何引导至关重要。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倡导学生个性化体验是关键,即追求读书中的“真情实感”和有见解的感悟与体验。这一目标的实现只能靠读书与思考,即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触摸情感的脉搏。读书理解是感悟体验的前提与基础。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好,通过语言来认识事物之间、人物之间、人与事之间的关系;理解一段话,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一遍又一遍地读书消化,一次又一次的分析概括,然后获得独特、有见地的感悟。不要怕一遍一遍读书占用你的课堂时间,不用担心静思默想影响你的教学气氛。学生只有“设身处地”地品读体验,切己体察,含英咀华,才能自主领悟文本的外延和内涵,产生个性化的感悟。否则学生的感悟与体验只不过是言不及义的空话,或是人云亦云的套话,或是肤浅片面的白话。没有悟性、个性、灵性的体验不是语文,这样的语文课谈不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语文课是情感课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也离不开一个“情”字。语文老师要有足够的“语文味”,除了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之妙和文学的神奇力量有异乎寻常的敏感,还要用激荡的感情,阐释和演绎语言文字的魅力,创造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彩,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教师溶“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一个语文教师置身于课堂,自己先要能走进课文、靠近作者、融入情景,快乐着、喜悦着、迷醉着。充满感情的导语,时快时慢,时重时弱,如滔滔激流,震撼心弦;又如春雨霏霏,滋润心田。有表情的朗读,喜、怒、哀、乐随文章的情脉而发,情理意趣一切皆然。面对话题,视野开阔,言如波涛力透纸背,如风行水上,如行云流水……一个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教学的语文老师,必然是一个调“情”的高手,定会煽出一个个“充满激情的自我”。
  学生体“情”。情动而“辞”易发,情动而“理”也易明,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 “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师必须牢牢地把握好这份独特的收获,引导他们深入挖掘文本,体会文字内在的情感因素。作者的情感必然从作品的字里行间表现出来,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表达方法,都寄寓着作者丰富而具体的情感。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对语言文字反复涵咏、咀嚼,正确而深刻感受文字美、体会人性美。通过丰富的脸部表情,或者是传神的手势动作,或者是流畅的言语文字,或者是画面的烘托渲染……把课文描写的意蕴直观、形象、真切地表达出来。朱自清的《春》,文质兼美,让学生抓住其中一些有着丰富内涵和韵味的关键词句,细细含味,品、评、赏、析、描,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到其中的意境,对作者所揭示的文本及文本之外的意蕴达到认同,进而发自内心地喜欢上课文,热爱着春天,徜徉在语文的世界里。
  课的精彩来自于课堂上教师的情动,学生的情动,以情境为依托,以情感为纽带,课堂的情感大门打开了,我们的学生才有发自内心的表达,文学化的表达,语文课才更像语文课。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了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
  
  石志强,教师,现居江苏溧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973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