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新时期农村社区服务体系的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西方国家很早之前就已经出现了社区服务实践,但我国的社区服务却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的,起步比较晚。近年来,随着“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的提出,我国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建设和发展的时期。但是由于起步较晚,经验又不足,这就使得目前我国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面临很多问题,距“社会公平正义”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关键词: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公平正义;小康社会
  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9-0116-02
  
  一、社区服务的性质和功能
  社区服务可界定为在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下、在社区范围内实施的具有福利性和公益性的各种社会服务活动。它主要面向社区内的弱势群体成员及家庭,也包括面向社会全体居民的公益性服务活动,一般是无偿或低尝提供的。社区服务最突出的特征有:福利性、互助性及地域性。福利性应该是社区服务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特征,维护、确保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应该是社区服务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互助性是指社区服务通过社区成员之间的自助互助服务以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各种资源,这种邻里街坊之间的关照、帮困不仅可以解决实际困难也能加强彼此的感情交流,这对社区的整合显然是有利的。地域性指要以特定的社区为载体,从本社区的实际出发、因地适宜地为本社区内居民提供相应的服务。
  基于社区服务的属性其功能也应是多方面的,有助于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整合,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的实现,还有助于促进社区内居民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
  可以缩小城乡差别,发展农村经济社区的建立可以为农民提供相当于城里人的生活平台进而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原则,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可以将现代流通、科技服务、合作经济组织、咨询项目等引入农村,建立城乡衔接的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架起农民走向市场的桥梁。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是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措施。我们要抓住机遇,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体系,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牢固基础。
  三、我国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理念逐渐转变为战略与政策的情况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公共财政的研究已经广泛的展开。在实践方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村村通”以及“村庄整治”等项目都开展的有声有色。在基本医疗方面,公共卫生已基本覆盖农村社区,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初步建成;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成使得许多地方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基本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与特困户救助制度开始得到贯彻。许多地方建立起与农村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专业协会,如红白理事会、互助基金会、社区邻里服务中心等,这些协会都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其发展使得农村社区互助服务有了一定的发展和重建。
  但是,农村社区服务体系的发展发展水平还不能适应“社会公平正义”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一是农村社区服务的整体水平较低,城乡间的社区服务发展差距较大;二是地区间社区发展水平不平衡,东、中、西部的农村社区服务差距巨大;三是财政对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缺乏总体规划,使得农村社区服务体系运行体制不顺、机制不活。
  四、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几个关键环节
  第一,制定社区服务规划、设置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制定社区服务规划应立足于现实,放眼于未来,把微观和宏观分析相结合。具体而言,在制定社区服务规划前应对社区进行全面深入调查,以了解社区服务的现状、问题、资源等各方面的情况,确立社区服务的总体服务目标,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确立社区服务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步骤。
  在农村社区的设置以及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上,应该在农村社区原则上以行政村为单位规划和建设,实行“一村一社区”,同时允许“村寨社区”“自然村社区”等多种模式,村落已经集镇化或者形成中心村格局或一个自然村聚集了若干个行政村的,应按“多村一社区”规划建设;已形成农民小区的按“社区设小区”规划和建设。所以根据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情况的不同可以分别在村民委员会自治组织框架内进行制度性安排或参照城市社区组织形式探索新的管理和服务模式。
  第二,妥善解决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经费来源,构建维系其正常运转的长期有效机制。开展社区服务,必需有充分的服务资源,而资金是最基本的。管理机构的运作、服务人员的聘用、服务设施的提供以及服务活动的展开都离不开资金,因此妥善解决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来源就成了实施社区服务的基本前提条件。
  当前的趋势表明急需构建农村社区服务体系的新体制和机制,但在“公共财政的阳光”尚无力“覆盖农村大地”的阶段,村域集体经济收入直接决定了社区公共服务的水平。但农村社区服务由公共财政包下来是不可能的,让农民分担又是不公平的,解决这些问题农村社区的经费来源,应该采取社区设施自营赚一点、房屋租赁收一点、镇和街道投一点、有关部门帮一点、争取社会捐一点的办法,以保证社区正常地开展工作。构建以公共财政供给为主体、私人、中小企业和民间机构多方参与的供给体制和机制,形成责权明晰、配置合理、和谐有序、可持续发展的农村服务体系。
  第三,合理配置社区人力资源,大力发挥志愿服务的独特作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也是开展社区服务的基本条件之一,国外的社区服务一般分为公立组织和私立组织两种形式。我国目前从事社区服务的组织主要为政府或公立组织,其管理人员一般通过政府招聘或任命,具体从事社区服务的人员一般包括两类人员,一类是职业社区服务工作者,另一类是志愿工作人员,其从事社区服务不取报酬,来源可以是社会各个阶层。志愿服务工作者的加入可以弥补职业社区服务人员的不足以及资金的短缺。
  志愿者服务作为第三部门服务,其机构性质、服务性质、服务内容与效果都对当前政府和社会对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关注的不足,推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服务建设中的志愿者服务不仅可以弥补目前资金与人员短缺的问题,还能利用青年志愿者的人力资源丰富、文化素质高、服务方式的灵活机动性来提高社区服务人员素质、提高社区服务声望,不仅能促进社会和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且使当代青年人得到相应的锻炼、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还能通过其活动产生广泛的示范效应,影响整个社会对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认识和态度。
  总之,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的支持农村”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下,我国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已有了良好的开端,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绩,但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全面小康”的目标还有很大一段距离,所以我们要借鉴国外社区建设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在今后的社区建设中解决好社区服务规划、社区的设置以及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经费来源,构建维系其正常运转的长期有效机制以及人力资源配置、志愿者服务的问题,按照《“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向农村社区延伸的重要的步骤构建统一的农村社区服务体系,使各类支农惠农政策和经济资源在农村社区层面得到整合,让农民尽快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进程。
  
  参考文献:
  [1]王景新.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亟需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民生之路[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2]夏学銮.中国社区服务的内容体系、运行机制和其它[J].社会工作,1998.
  [3]卢中原.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民生之路[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112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