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辽宁民间艺术“二人转”发源地现状的调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中国农村几千年来的口传文化历史就是传承与创造的历史。文章研究的是二人转发源地辽宁黑山地区的民间艺术“二人转”,在存活了200多年后的今天,在传统的农耕文明向工业化和城市化转化的社会变革中发生的艺术形式的变化。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 民间艺术 二人转 传承人
  
  一、黑山县独特的地理位置及人文环境
  黑山县地处辽西走廊的咽喉,东与新民、辽中接壤,西与北镇为邻,南与台安连接,北与阜新毗连。又有白厂门、半拉门等边关集镇(黑山县半拉门乡是东北二人转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就商贾云集,经济繁荣。
  黑山县离内蒙古较近,马的来源广,聚集了许多骡马贩子,因此大车店难以计数。骡马市场始于明代,繁荣于清代,并成为东北最大的骡马市场。文化大革命时期,骡马市场曾一度被禁止。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黑山又扩建了35000平方米的骡马交易固定场所,骡马市场成为黑山二人转发展壮大的根据地。
  
  二、独特的黑山县二人转――西板头
  黑山二人转讲究唱功和板头,独特的黑山县二人转以西板头取胜,唱腔有板有眼,专讲赶板夺字,多用抱板,而且唱得紧。有时仅打一副竹板,没有乐器伴奏,口似连珠,抓得观众屏气静听。
  黑山二人转还广泛吸纳了戏剧的精华,“喊赞”和“起霸”就是黑山县二人转演出时的主要出场方式。1920年,黑山县著名二人转艺人马玉,第一次在二人转《呼延庆打擂》中加上武打,在1922年又首次在正式演出前加上起霸和喊赞。直至今天,在黑山小剧场仍可以听到和看到这一传统的延续(别处已不多见)。黑山历史题材的二人转曲目沿用的是清代小唱本,老艺人手中的剧本都是师傅传徒弟的手抄本。黑山县独有的曲目《小天台》九腔十八调,如今保存在辽宁省艺术研究所里。
  
  三、黑山县二人转小剧团的生存现状
  黑山县小剧场是现今黑山县地方戏小剧团演出二人转的主要地点,演出时间一年中分两次,一次在“十一”左右,节日长假是小剧场演出的主要原因;另一次演出从一月开始到四月中旬结束,主要是秋收后,黑山县的周边农民清闲下来,小剧场的演出才会有较多的观众。而农忙时节,小剧场没有空调设备,剧场里非常热,观众又少,演出不挣钱,小剧场基本停演。
  1.观众
  二人转的观众群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观看二人转演出的大多是农民,现在向城市平民化发展;过去中老年人居多,现在是逐渐年轻化。从二人转观众的平民化和年轻化上,可见二人转演出形式变化的不可逆转。
  2.剧班费用大
  剧场门票低,2003年门票只有5元,现在的门票甲票20元,乙票10元。黑山是个小县城,县城里多数机关、学校工作人员,工资在1000元左右,农民收入就更少,票价高观众就会少。
  3.艺人的水平与剧班的生存
  刚出道的年轻演员:演艺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大多师承于二人转民间小班,学制短,功底浅,舞台经验少,有些人刚刚学会了几个小帽,就出去搭班子演出了。
  老艺人:很多老艺人看不惯现在流变的二人转演出形式,他们对二人转的感情深厚,只认定二人转传统的东西,同时老艺人也不愿意参加这样的演出,小剧场也大多不会邀请这些老艺人。小剧团的老板说,老艺人的观念已经不适合现代的二人转演出形式。观众的思想在改变,小剧场要生存,就必须迎合观众的口味。
  当代有名的中青年艺人:例如从黑山地方戏剧团走出的一些演员,由于在《刘老根》《乡村爱情》中扮演过主要角色,出场费几万块钱。这样的演员来演出,观众肯定愿意看,但小剧班雇不起。
  4.现代媒体的冲击
  在黑山县大型歌厅有四家,游戏厅则很多,人们到卡拉ok消遣是很平常的事情。电视早已普及,很多频道有二人转演出。当天气很冷或很热的时候,人们在家里舒舒服服地喝着茶水,想看哪位二人转演员演出就买几张光碟来欣赏,因此黑山小剧场在步履艰难中生存着。
  
  四、流变中的传承
  改革开放以来,二人转在时代的巨变中既获得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在发展与传承中失去了很多传统的东西。如何传承、发展传统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的严峻课题。
  1.难以传承下去的黑山县二人转正本大戏
  乡村中老年观众喜爱听,但没有经济市场;城市市民缺少这种爱好和习俗。正戏的演唱需要的时间较长,例如全本《西厢》有三千六百句唱词,这样的正本大戏在过去的一些场合,如唱堂会等,一部剧目可以唱上几天几夜。二人转传统正戏发展到现代社会很难再有市场,然而二人转许多优秀的唱腔、舞蹈等传统,又都存活在这些正本大戏中,这就给真正的二人转传统传承带来困难。
  2.如何对待二人转民间艺术的流变
  尽管二人转在流变中珍贵的传统正戏正在流失,但同时也保留了一部分充满活力的演出形式,深受观众喜爱,只有观众认可的东西才可能传承。在今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上,矛盾已显现,如何保护文化的完整性,成为今天文化保护的新课题。
  黑山县二人转民间剧团和黑山县地方戏小剧场的生存,关系到黑山二人转发祥地的传承与发展。现在有许多专业剧团,如京剧团、话剧团都在走和企业联合的道路。黑山县剧团如果通过和黑山企业联姻,依靠企业投资招收有前途的中青年演员,加大投资,搭建自动舞台,加大宣传,找到自身发展的出路不是不可能。黑山辖20余个乡镇,400多处村落,拥有广大的戏迷观众。黑山县200多年的二人转发展也正是不断地在乡间演出,又不断地从乡间汲取着创作的源泉,天天转,年年变,时时保持着剧种的灵活性和鲜活性。
  我们应该用良好的心态去看待所有的像二人转这样的民间艺术,去善待,去理解,去正确地引导。东北二人转生存发展的空间在民间,它的生命力和评价体系也依托于民间。坚持二人转作为一种戏曲样式的根本内质,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不能割断二人转的艺术血脉,不能丢弃二人转代代相传的艺术精神,是发展二人转艺术的根本。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2]仲富兰.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
  [3]杨朴.二人转的文化阐释.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
  [4]高小康.丑的魅力.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
  [5]葛兆光.屈服史及其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
  [6]乔晓光.活态文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艺术设计系
  (责任编辑:鞠向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139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