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谢赫“六法”“意味”当下素描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当前,素描教学已呈现出多样化,但西式教育教学占据主流。文章试从传统角度结合南齐谢赫“六法”丰富的内涵,“意味”当下素描教学,旨在启示学生的灵感和素描意象。
  关 键 词:谢赫六法 素描教学 造型能力 形体结构
  
  近年来,艺术院校设计专业教学中,很多都选择了探索现代素描的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人们不约而同责任当下。作为从事基础课教学多年的美术教师,认为素描的概念既是艺术形式的一种,又是一切造型艺术训练之基础。从何处走,到何处去,其价值取向值得思考。
  今天的素描教学,表现语言和手法,已呈现出多元化风格,不同的表现形式既有融合也有差异。在素描教学过程中,教育教学效果的价值取决于正确的认识方法和丰富的艺术修养 ,加之长期艺术实践经验的积累,还有熟练技巧应用的结果。这就是说,素描教学不能只从单一训练方法去解决,而对其整体认识的引导有助于对表现能力的正确提高,同时还要有对造型的本体与精神联想,所以,全面提高综合修养是至关重要的。多年来,在我国素描教学体系以西方为主流的状况下,文章试从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中的品评标准“六法” ,就现代素描教学从思想认识上来研寻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谈到谢赫“六法”,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对中国画的品评,其实,南齐谢赫所著的《古画品录》,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较高的地位,它是第一部对绘画作品和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也是系统的绘画要旨。其中提出的“六法”为:“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它对中国古代绘画创作的影响尤为深远,“艺无古今,谨依远近,随其品第,裁成序引”。 从南朝到现代,画家始终把“六法”作为品评绘画作品艺术价值的标准,“六法”被不断地认识、运用和发展,它具有着涵括力和原则性。艺术的内在规律是相通的,我们温故谢赫的“六法”, 作为一种绘画原则,同样可以渗透于现代绘画的方方面面。对于当下素描教学也具有启发和指导作用,它同样蕴含着素描教学中应具有的思想理论。从观察理解、感知能力、作画技巧、物象、构图、形体结构的把握以及明暗关系、写生与临摹、画面效果的处理等。运用“六法”同样可以诠释素描教学中的一些认识问题。
  
  一、经营位置与构图形式
  
  “经营位置”是关于绘画的布局章法、形式和构成的问题,形式会产生情感,它涉及到不同视觉特性的基本视觉形式要素。画面形象的位置要有审美的特定要求,需要审慎经营,研究画面的构成,培养学生富有个性的创造意识。唐代张彦远说:“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是把构图看作绘画的纲领,也是强调构图对于描绘对象的重要性。作为素描练习,构图的首要问题是要把所描绘的对象在画面中的主次、大小、透视、黑白等因素,依据对立统一的原则进行合理布局,构成一个统一均衡、谐调完美的画面。对于设计素描,构图是在特定原则的基础上,在有限的平面内,通过一定的画面结构,把设计形象展示给观众,从而取得对设计形象的超前认识,有助于设计内容的充分表达和展现。一个好的构成形式,是决定画面效果的重要因素,应用得当,可以较好地传达出所表达的内容、感情和思想。
  
  二、应物象形与观察理解表现
  
  “应物象形”是有关形象塑造的问题,“物”指客观真实对象,素描作为造型艺术,在把握客观对象,运用绘画形式和表现手法,强调理性的认识的同时,也应不失感性的内涵。无论传统的写实素描或现代的设计素描,二者首先应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的观察、认识和理解事物的方法。对物象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整体、察其究竟,抓住内在的主要元素,表现客体时,既要“象形”还要“应物”,唐代张彦远说:“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立意便是中发心源,是说“应物”不是单纯描绘对象,而是在形似的基础上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这就要求在写生或设计之前一定要对描绘对象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理解和创意。只有这样,在描绘对象时才能做到“尽精微,致广大”。素描表现方法的原则是:整体――局部――整体,从整体开始到整体结束,中间过程中,要对描绘对象的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进行不断地深入和调整。也就是说,整体的观察和整体的表现始终贯穿在作画的全部过程中,努力做到既应物又象形。
  
  三、骨法用笔与形体结构塑造
  
  “骨法”是指骨力、力量美,即用笔的艺术表现。传统的绘画是以线描造型为主要手段,积累了丰富的语言,对象的结构、体态和表情,基本上以线描的手段,通过有效把握描绘对象的形象塑造能力,就用笔方法,以线的变化、力度和节奏等变化来表现物象的形体神韵。因此,谢赫借用“骨法”来说明用笔的重要性和艺术性。物象的结构正如人体的骨骼一般,是指物体的内部构造及其连接组合形式。它是造型的根基,任何物体都有其自身固有的结构关系,即对象本质的东西,所以,研究结构是正确认识和理解客观对象的根本。素描教学中应提倡“目识心记、心手相应”为前提,有意味的造型来自感悟深刻造型意识,练习时结合物体的结构来表现形体,各物体间的位置与比例关系要通过相互比较才能确定,形状、质感等也在相互比较中表现出来。整体结构准确的关系,决定着局部关系的正确与否,任何一个局部都不能逾越于整体。因此,必须研究形体结构整体认识的观察方法,它是绘画的关键,应不断反复推敲训练,掌握造型的基本规律。
  
  四、随类赋彩与明暗调子关系
  
  随类,即随物象,“赋彩”是指画面上的颜色是否合乎物象本身所应有的色彩。素描虽是单色绘画,但不是无“色”,中国画讲墨分五色,素描讲不同的物象应表现出其不同的明暗固有色,分为三大面五大调子,是物象色的明暗特征。亮面、灰面、暗面称为物体的三大面,是物象体积感的基础,不同面因接受光线照射的角度变化而形成。物体还有明暗层次变化的五调子,即亮部、灰部、明暗交界线、暗部和反光。在把握好形体结构的前提下,进行深入刻画描绘对象。根据对象的前后、远近、主次关系,运用线条的不同明暗调子、虚实,粗细等手法刻画对象各部分的形体结构。随着当今新型绘画材料的不断出现,熟悉不同材料,大胆尝试所产生的丰富层次效果。总之,素描的“赋彩”应赋予不同物象的均衡、和谐的明暗关系。
  
  五、传移模写与临摹教学
  
  “传移模写”,即临摹前人优秀作品,是学习传统、研究前人经验技术的重要途径。在中国古代,绘画的学习与传承,主要靠“传移”“模写”来完成,使古代许多绘画经典作品能够得以保存下来,西方素描绘画中的临摹与“传移模写”有着异曲同工的功能。素描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素描临摹的目的和作用:对于古今中外优秀素描作品,通过分析研究,取其精华。临摹还可以避免少走弯路,临摹过程中可以借鉴优秀的表现技巧,再运用到实际素描创作中,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表现方法,结合自己的审美感悟和认识能力,就有可能创作出更好的素描作品。素描临摹教学中要有意识选择优秀的临摹范本供学生练习,并对其画面仔细研究,体悟优秀作品中的艺术语言,分析作品中普遍存在的基本方法和作者融入的艺术思维,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再创造性的临摹练习,循序渐进,逐渐拓宽临摹的范围,教师要引导得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动手练习,又要动脑思考,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有可能在练习过程中逐渐产生出带有明显个人笔趣和笔意的素描作品,对今后创作和个人风格的形成,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气韵生动与画面效果
  
  “气韵生动”,在“六法”中比较重要,贯穿在其他五法之中,“气韵”的根本在于“气”,它是作品的内质。从作者的心源出发,并在其作品中体现,它是物质的表象又是精神的涵化。而“韵”是物象之间的和谐相应,把“气韵生动”用于素描教学,主要从基本元素点、线、面、黑、白、灰的关系中进行对比处理,结构与结构之间的气势、韵律与运动感,和则生气,有机协调,由物质到精神互为认识转换,达到画面所应追求的独特造型和趣味。使画面既有丰富的变化,又具有强烈生动的节奏美感,在素描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追求画面的气质和神韵,这对素描艺术的品位和表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今,倡导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广泛的认同性。谢赫“六法”对于品评中国绘画乃至其他形式的作品,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素描教学可以拓展其宽泛性,虽然风格有异,但可以有意识地融合传统美学思想、时代美学思想和审美价值取向的观照性、包容性及创新性。在素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注意引导和启发学生潜在的思维才智和创造能力,以及学生的自身感受和自信心,鼓励学生从自然物象中充分把握节奏与神韵的美感特质,进而获得准确生动见解独到的素描作业,使其形成既有传统素养又有艺术的个性。
  
  参考文献:
  [1]俞剑华著.中国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
  [2]苏高礼著.中央美术学院素描教学.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年.
  
  作者单位:河南省鹤壁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
  (责任编辑:贺秀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156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