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考历史命题趋势与复习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中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学科从形式到内容都在不断改进,推陈出新。近年来的历史试题逐渐渗透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强调“三维目标”的考查,通过考试最大程度地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为方便初三学生搞好历史复习,现就近年来中考命题趋势和怎样做好初三历史的复习谈几点看法。
  
  一、中考命题趋势
  
  综合各地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有以下几个趋势:
  1.严格遵循课程标准,考查教学重点内容
  初中升学考试属于选拔性考试,历史学科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能力和思维过程,减少机械记忆的内容,也就是进一步减少客观性试题,增加主观性试题。通过考试展现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试题的区分度和有效度。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也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其规定的学习内容包含两方面:一是必学内容,即教材中的大字内容,包括必须掌握的图、表、文献等。二是选学内容,即教材中的小字内容。在中考命题中,命制试卷所选取的材料不必受必学内容和选学内容的限制,但答案是受必学内容限制的。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不论题型如何变化,均未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实际,命制的试题逐渐克服了偏题、怪题、难题的现象,题型简约,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把考查的内容放在重点知识上,特别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和事。对于一般知识,掌握其最重要的史实和阶段性特征即可。就南通市中考情况来看,由于历史学科只占50分,分值较小,试题均围绕重点知识做文章,一般性知识很少涉及,也不必过多强调知识的覆盖面。
  2.重视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侧重于能力考查
  无论是开卷考试还是闭卷考试,都注重基础知识的应用。各地中考题都有相当比重的选择题,这主要就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应用情况,当然也兼顾考查能力,如再认、再现重要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的能力,透过表面现象分析实质的能力,理解、阐释等历史思维能力。在材料解析题和简答题中,虽然加大了对能力的考查力度,但如果没有熟悉基础知识也是不能应付的。
  中考也越来越重视对能力的考查,在大题中除考查传统的分析理解、综合运用、知识迁移等能力外,还比较注重对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注重历史学科的特点,将史实、史论和认识有机结合,较全面地考查历史知识、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如2008年广东省中考题中的“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将如何向外国朋友介绍北京”,此题必须是在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北京的政治、地理、文化知识来解答,并不只是归纳历史上发生在北京的重大事件。由此可见,知识和能力是密不可分的,能力是以知识积累为根基的,可以说答题是在能力支配下的整合运作。
  3.试题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体现时代性和热点问题
  2008年各地中考试题仍然重视考查学生对国际国内重大时政热点和当前社会问题的关注与了解。选材更加广泛,形式活泼,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现实,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试题将历史与现实问题有机联系起来,架起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以新问题、新情境深化拓展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与评价,从不同角度结合相关历史知识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关注时政,了解国内外大事,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和现代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如2008年各地很多中考试题均以改革开放30周年为切入点,考查改革开放30年辉煌历程这一时政热点。
  4.渗透对学生“三维”目标的考查
  近年来,各省市中考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强化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在中考试题中实现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发挥中考对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试题通过提供材料、设置情境,着重引导学生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团队协作意识等人文精神。
  
  二、复习对策与方法
  
  1.夯实基础,拓展思维能力
  认真分析2008年中考试题就会发现,试题中涉及的知识点和能力点,70%以上的内容考查的是初中历史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试题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大都通过给试题赋予新的背景材料来体现,但都落脚到最基础、最核心的知识上来。所以复习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重视归纳处理知识。要综合各种资料,取其精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认真对教材进行归纳总结。着重掌握好中外历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以及历史线索、历史阶段特征等。二是注意知识的系统性。能纵横联系,进行“立体复习”。即抓住核心知识,把纵向的有关事件联系起来分析,把握他们的内在联系或关系;把横向的同类事件联系起来比较异同或归纳分析等,形成知识网络。这是一种有效的复习方法。三是明确知识的内在联系,到顷知识线索,会用线索思考问题和帮助答题。使学生懂得必须把握历史的脉络,掌握历史的阶段特征,掌握历史史实的演进过程,才能理解和掌握知识,也才能应用自如。中考中不管是材料解析题,还是简答题,都是以一个重大事件为核心,考查相关历史知识。如果知识线索明晰,就会“牵一点而引出其他”,不然就会费时、费力而事倍功半。所以,复习时要抓住“点”,一串成“线”,一网成“面”。只有系统地把握历史知识结构,才能比较轻松地掌握一个时期或阶段的整体内容,进而捕捉历史的阶段性特征,解题时才能撒得开、收得拢,游刃有余。
  2.优化训练,培养解题能力
  要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要通过训练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解题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要坚持适时、适度、适中的原则,优化训练过程。
  (1)优化训练的原则。一是适当做题,要有数量,但不能以练习代替复习。同时,所选题目一定要准确、典型,不能见题就做。要总结答题方法,研究以往的中考题,从中得到启示,这比多做题目更有益处。二是分析错因。错题分析的作用不仅仅是使学生弄清一道题目,而是要通过错题分析,总结知识的内在联系、规律,特别是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2)掌握不同题型的特征及答题方法。要对不同题型及功能有清晰的认识,掌握不同题型,探求不同题型的试题特征及答题方法,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彻底摆脱题海战术,提高训练的实效。
  3.关注时政热点,联系生活实际
  要特别重视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的社会热点知识的复习。历史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现实,关注现实,服务社会。在历史复习中要重视将历史知识与社会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要注意的时政热点可以是九年级一学年内发生的重大事件。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历史知识需要记忆,但更需要的是理解和融会贯通。历史教学的关键并不在于让学生记住多少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学会认识历史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克服死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习惯。
  教师需重视与学生交流复习历史的方法,重视对典型试题的分析和指导,做好答题规范化训练,指导学生审题,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掌握解题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指导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感悟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复习时,要适当练习巩固,引导学生动笔,争取消灭错别字,减少失分现象的发生。答题时不能有思维定势,要在思考和领会题意的基础上,分析解答。此外,还要注意答题格式,要注意条理清楚、书写工整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259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