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作文评卷中的零分与满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读过杨云萍老师的《从“满分作文”“零分作文”看高考作文评卷的理性缺失》,很受启发。文中对评卷“文采优于思想”“情绪多于理智”提出的批评,我特别赞成。这种“两轻两重”的现象存在,主要不在于评分标准的偏差,而在于评卷人的作文价值观的偏差。有的年轻老师和学生,不是读沉甸甸的经典长大的,而是读轻飘飘的“时文”长大的。特别喜爱一个肤浅的观点加一串漂亮词句的文章,有一种宣泄情绪甚至无病也要呻吟的偏好。更深的根源是社会流行的浅薄、浮躁地抛弃理性的一种思潮。年轻学生喜欢它,就放肆学着写;某些评卷老师喜爱它就给它打高分,以资鼓励,为此推波助澜,又形成一种“潮”。近年来各省市推出的高分作文,大多是这类文章,便是一个印证。对此,“前文之述备矣”,这里我只想就文中带出的评零分和满分的问题做些探讨。
  先说零分。有三种情况该记零分:一,白卷;二,写了几句,不超过一百字,又与题目毫不相关;三,确实是抄袭。笔者曾参加过一次中考阅卷,有位考生在卷子上写了半篇文章,然后打括号说明“我不记得了”,这就有点不打自招,这已不是本次作文,当然只能记零分。抄袭有的很难鉴别,如果确有证据,当然也只能记零分。据传,去年高考作文,题目是“诗意地生活”,却有学生就把考卷上的阅读文《忆刘半农君》抄了一段。以上三种情况记零分应该容易取得共识。
  记零分也有一个误区,即扩大化。过去把审题不准确、写得文不对题的都记零分。1990年全国高考作文考试是一个很经典的材料作文题,一对孪生小姐妹走进玫瑰园,妹妹去摘花被刺扎了,于是说:“这里是个坏地方,因为花下都有刺。”姐姐说:“这是个好地方,因为刺上都有花。”要求根据其寓意写篇议论文。当然是说要全面看问题,看事物的主流,结果很多学生审题不准,离题了。据说湖南省那年因此判了四千个零分。这就真有点冤枉。首先,考作文主要是考表达能力,现在是因为阅读理解不准,审题立意出了偏差。就因阅读能力不行,将表达评为零分,岂不是考试的目的、评分的标准在逻辑上就很混乱了。讲到这里再顺便说一句,高考作文命题审题这一关是不应为难学生的,应该很明白地交一个题目给学生去写作,即使给材料命题,意图也应较明显,如果审题难度大,就把考表达部分转移为考阅读理解了,这是写作考试目标的异化。其次,就算离了题也不应评零分,分项记分:思想内容、文章结构、语言表达、卷容书写各占一定比重,思想内容不合,此项为零,语言表达不应株连为零,总有一些分数。
  所以,评卷可有零分,但不可扩大化,这里既包括杨老师文中所述以“对立”的手段去惩罚学生的“对立”情绪,也包括本文所述离题即零分。
  再说为什么赞成评满分。我知道,反对评满分的有一条颠扑不破的理由,谁能写出“完美无缺”的文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文亦无完文,因此肯定不能评满分。《子夜》也不能评满分,《家》《春》《秋》也不是没有缺点,难道中学生的作文还能超过这些大家们?这其实是一个片面的、机械的观点,它错在把对文章的评价与考试作文的评分等同看待。对社会所发表的文章的评价用的应是绝对标准,而对高考作文评分只能用相对的、比较的标准,它以高中毕业生应达到的水平为标准,满足了这个最高标准就该评满分,不一定要“完美无缺”,就好像体育考试110米跨栏,在适当的时间内能完成就可记满分。你无法科学界定高中毕业生的能力范围,于是,就都以没有超过巴金为由不能评满分,这公平吗?数学是不是因为没有超过华罗庚、陈景润而不能评满分呢?我们总不能以人类最高标准来要求高中毕业生吧?因此,作文评分的标准应该是相对的,是通过比较而确定的。譬如说,万分之一的满分怎么样?实实在在的万中挑一,在科举时应该是个状元了吧。当然,这个“挑”就是挑质量,挑优秀,思想健康,见解新颖,内容较丰富,认识较深刻,结构圆通,语言流畅,也就算得上高中毕业生的上乘之作了。
  还说一条歪理,作文不评满分,降低了语文教学的地位,害苦了语文老师。不少校长总是说,作文学不学、练不练关系不大,反正60分到70分,不如挪出时间抓数理化的“现金收入”。每年高考后评比总结,不是换算为标准分来评比,都用绝对分数,所以学科间距离很大,语文课130~135分这一段是虚设的,当然比不上其他学科,很难得到奖励。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语文考的时间总排在最前,排位总是“臭老九”。这种现象自然是混账逻辑造成的,但它是现实,是存在,其结果就是危害了语文教学。这是对语文科的不公平。
  评满分卷也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只选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正如杨老师指出的“文采优于思想”,这一点特别要注意防止。我不是反对文采,我是赞成文采的,但立意总是第一位的。有些朋友总是拿“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来片面强调文采,须知言之无意,站都站不起来,还说什么近与远呢?文采必须在有思想内容的前提下才有意义。另外,对文采也要有个全面的认识,不要把文采与华丽等同起来,质朴、晓畅、清新、明白如话,用到了娴熟的地步,即成风格,风格即文采。片面理解文采,追求虚化,害苦了我们的学生,败坏了我们的文风。真希望能看到评卷组能推出一些表述平实、明白而思想较深刻的满分作文。尤其是在今天吃多了油腻的情况下,渴望素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306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