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双语教学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人才的战略选择。当前,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总体上讲仍处于探索阶段,在认识上和实践中高校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针对高校在双语教学开展中遇到的相同困难和共性问题,从保证和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出发,笔者认为,部分高校在双语教学管理上所进行的一些探索颇为有益,为此,归纳如下并做相关思考。
  
  一、高校双语教学管理的有益探索
  
  1.对学生进行外语强化训练,为接受双语教学奠定基础
  学生的外语应用水平是当前制约双语教学开展的突出问题,这已成为各高校的共识。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方面,高校采取的做法主要包括:积极发展英语选修课;开设英语辅修专业;加强学生的视、听、说、训练;通过面授课程和开展多形式、多主题的活动对新生进行一个阶段的外语听、说集中强化训练等。
   2.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努力承担双语教学任务
  当前,双语师资的匮乏是制约双语教学开展的瓶颈,为此,各高校在师资资源的解决和挖掘上,在鼓励和调动教师从事双语教学的积极性上都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是充分发挥学校出国留学人员的作用,选拔有长期出国经历的教师组成双语教学队伍;二是从课程改造起步,充分利用和改造原有的专业英语师资,组建双语教学基本队伍;三是条件好的院校聘请具有良好学术造诣的外籍专家、国外知名大学教授或校友来校进行外语授课、讲学、带教;四是加强双语师资的国内外进修和培训,帮助授课教师了解并掌握英语授课的特点和艺术,提高教师的授课语言能力及技巧;五是因校而异和因课而异,给予双语教师从1.3倍~2.5倍不等的工作量补贴,以及一定数量的课程建设和奖励经费;六是在职称评聘上,同等条件优先聘任承担双语课程的教师。
  3.重视外文教材的解决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关于外文教材对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已形成这样的共识:若没有外文教材,双语教学就如同无水之源和无本之木,然而,当前外文教材普遍存在着不够适合和比较昂贵的现实问题。面对教材的不适宜,有的学校提出教材要洋为中用,鼓励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外文教材进行整合甚至改编;有的学校组织外语水平好和学术水平高的教师编写双语教材。面对昂贵的教材,有的学校采取给学生教材补贴或折扣优惠的办法;有的学校采取适当收取租金将教材出租给学生使用,课程结束后再统一回收的办法。
  4.重视对学生和课程的遴选及课程间的衔接
  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对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有些高校实行同一门课程采用双语教学与中文教学并行而开的办法,实行完全自由选课制,学生可依据需求自愿选择课堂,每学期通过第1周至第2周试听后,再根据接受能力确定是否接受双语教学;有些高校采取按学生能力分级,实行因材施教,即对高起点学生根据自愿原则并经选拔后编入各类试点班,在低年级的基础课阶段试行双语教学,而大部分学生的双语课程集中在大三阶段。
  在哪些课程适合开展双语教学问题上,各高校也进行了探索。有些学校在高年级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中,遴选难度不太大的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有些学校将双语课程建设的重点放在学时较多的学科基础课上,认为双语教学所涉及的概念、内容、词汇及用法等,在这样的课程中能得到充分的练习,并在后续课程中可以得到复习、使用。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另一方面符合外语学习的客观规律,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在课程衔接上,有的学校很重视,鼓励教师在上双语课之前的先修课时就做外文教材阅读和词汇积累的准备。
  5.教学要求和建设目标具有过渡性和层次性
  双语教学是一项新的教改,鉴于师生外语水平的局限性和差异性,以及外文教材选用中的现实状况,有些高校在教学要求、建设目标上很注意结合实际和体现过渡性、层次性。一是对教学各环节依据难易程度提出外语使用的过渡性要求。有的高校在双语教学管理中,强调在比较容易使用外语的环节――教材、板书、课件、作业、平时测验和考试试卷中进行双语教学,而对比较困难的课堂使用外语则作阶段性要求。例如,规定教材、讲义及课堂用补充材料必须采用英语文本;课堂板书和课件必须使用英文;学生的作业必须用英文完成;平时的测验、期中和期末考试的试卷必须采用英文文本;学生答题原则上用英文完成,对论述性强的试题可由任课教师决定学生答题的中英文比例;教师授课的英文比例为:在授课的两年内达到30%,3年内达到50%。二是按外语使用比例分层次建设和实施。有些高校根据教师授课使用外语的流利程度或者使用比例,或者根据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和考试试题中使用的外文比例,将双语课程明确分为几个等级或几种模式,允许师生依据自身外语水平自主选择,并对不同等级或模式的双语课程给予不同力度的支持。
  6.强调发挥院(系)在双语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双语教学作为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高校注重发挥院(系)的作用是很必要的。在这方面,有一些学校的做法可供借鉴。一是学校要求院(系)拟开设的双语课程要经过院(系)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的讨论和认可,要围绕课程对双语教学的适合度、课程教学大纲是否符合学科和专业发展的需要、所选外文教材的教学理念和教材内容是否先进、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英语水平是否胜任学校对双语课程的最基本要求等进行评估,并要对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形式和课堂英语含量提出建议。二是学校要求院(系)要对授课教师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支持;对发展迅速、国际通用性强、可比性强的学科专业,要特别注意加强最新教材的引进和规模化的双语课程建设的试点工作;要求院(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条件,大力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建设,构建双语课程的师资梯队。三是学校将各院(系)开展双语教学工作的情况纳入院(系)的年度教学工作考评体系,或以教育部的本科教学优秀评估方案为依照,将双语教学列入整改计划,与院(系)党政一把手签订每年应完成的双语教学任务协议。
  7.采取措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教改的追求目标,是教改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在教学质量的保证上,高校有如下做法:一是把好教师的开课关,如要求承担双语教学的教师必须先试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开课。二是加强检查、反馈和跟踪指导,如建立双语教学中期检查和信息反馈制度,经常收集学生的意见并反馈给教师,督促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组织教学督导员对双语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听课、调查和教学质量跟踪。三是定期组织双语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四是适当增加助教,加大对双语教学的课后辅导力度。五是以教改研究项目为动力,积极研究双语教学中的问题,并重视把研究成果运用于双语教学的实践中,着力解决双语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六是为难度较大的双语课程适当增加课时,确保专业课程水平不因语言因素的影响而下降。
  8.注重依托学校有利条件和优势资源,积极推动双语教学和高水平开展双语教学
  一是有的高校以国际合作项目为平台,推动双语教学。体现为:与国外大学签订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在联合培养的专业中,以“2+2”或“3+1”的学制形式,双方互派师生开展教学工作。二是有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以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的师生汇集优势作为实施双语教学的突破口,带动学校的双语教学。三是有的高校鼓励精品课程负责人承担双语教学,依托精品课程的建设高水平地开展双语教学。笔者认为,上述有关高校在双语教学管理上的一些探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有助于促进双语教学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二、对高校双语教学管理的有关思考
  
  教学管理的目的在于规范教学环节和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当前双语教学管理应重视和加强如下工作:
  1.明确并把握双语教学标准,将提高双语课程比例与保证质量有机地结合
  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在教学管理中,对双语课程的各教学环节要作出有别于单语教学的相应要求,并在教学实践中予以认真执行和落实。这样才能保证双语教学所承担的专业教学目标和语言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才能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双语课程比例的提高只有建立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体现双语教学的发展。因而,双语教学应杜绝盲目、片面追求开课数量和比例,应将提高双语课程比例的着力点放在积极创造条件和苦练内功上,这方面有些高校的做法值得提倡。一种是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双语教学层次,并给予不同力度的建设支持;另一种是将某个教学环节达不到应有要求(如用纯汉语授课或用外语授课课时不足一定比例)的课程不视为双语教学课程。这样做既保护了真正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的积极性,又为尚未完全具备条件的教师和课程确立了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从总体上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
  2.研究制定专门的双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双语教学向纵深发展
  当前,高校普遍缺乏专门的双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双语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评价,或者主要借助于现有的单语教学评价指标,或者是以查代评(评教)、以考代评(评学)、定性甚于定量、片面代替全面,评价的科学性不够。为了更好地衡量双语教学质量,客观地反映双语教学实践中的成绩和不足,引导、指导和促进双语教学实践向纵深发展,调动各教学承担单位搞好双语教学的积极性,笔者认为,高校应研究制定专门的双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大致可从三方面考虑:一是结合双语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制定教师双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对教师双语教学的质量,包括对教学各环节,如教材的选用、备课、课堂教学、辅导答疑、作业、考试等进行评价,看其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促进教师加大教学投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二是结合双语教学的目标,制定学生双语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指标,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兴趣、专业知识学习、语言能力发展等)进行评价。评价指标要注重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外语应用能力、探究性和自主性学习能力等,以促进学生树立良好学风,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三是制定各教学承担单位双语教学工作的整体性评价指标,以提高双语教学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和实效性。
  3.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双语教学的专业化程度
  培训是当前解决双语师资数量和质量的一条现实而又重要的途径,但由于目前多数高校的培训力度不够,因而效果不甚理想。为了切实满足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使双语教师树立面向世界、立足前沿、跟踪发展的理念,成为外语水平高、学科知识强的复合型人才,提高面向国际学术前沿的综合执教能力,笔者认为,一是培训应常规化。双语教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应把培训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其中建立稳定的培训基地和实行周期性的再培训很重要。二是培训内容应系统化。学校对于送到国外培训的教师,应从目前只重视语言的培训转为向语言与学科专业并重的方向发展,即对教师进行一定程度的语言培训后,还应通过教授有关的教学方法和深入课堂观摩教学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再进行专业教学的培训,这对于教师更新专业知识、增长教学智慧和提高教学技能很重要。三是培训应加强规划和考核。学校在培训选拔教师时,应将教师培训与使用密切结合,要考虑到教师梯队的建设,按预期目标设定考核标准,并按标准考核受训教师,以保证培训的效果。
  4.积极倡导并支持鼓励教师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双语教学的互动性
  笔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给予学生的不仅是课程内容的收获,同时还应有外语运用能力的提高、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若没有互动,这些目的是很难实现的。就双语教学实践来讲,由于学生对外文教材的不适应,以及对外语教学语言存在着听力和理解上的困难,因而互动显得更为必要。在双语教学中,师生互动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接受和掌握情况,为此,在教学管理上,学校一方面应创造条件推广、实施双语小班教学和学生对双语课程的自愿选择,以利互动式教学的开展;另一方面,应把抓师生互动作为抓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指导和支持鼓励教师在如何协调好自身的教与学生的学上下大功夫,巧妙设计教学过程,努力营造学生课下主动学习、课上积极参与的教学氛围。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教务处)
  [责任编辑:张 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335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