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由《钓鱼的启示》所想到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教学五年级《钓鱼的启示》一课时,我就被几个学生的课文质疑给“质”住了。少数学生质疑“在父亲劝汤姆放掉大鲈鱼的过程中,父亲教育汤姆的做法是否有些小题大做了?”学生的困惑之处,其实也正是要引导学生如何理解父亲语言深刻含义的问题。该怎样解决这个“真”困惑,教研组老师们认为,应该努力拓展文本的空间,不妨来个“师生换位”,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演一演,在身临其境的活动中运用和理解语言,深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于是,我进行了以下的环节设计:
  师:如果我是汤姆,我也舍不得把鱼放掉。好,下边我们演一演汤姆和爸爸的对话。我演儿子,你们演爸爸,怎么样?先读读爸爸的话,谁先记住,谁就演爸爸。
  师:(扮演儿子)拿出一张纸当鱼,做势往上拖。
  生:(扮演父亲)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师:为什么?
  生:现在是晚上1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师:放心吧,爸爸,没人看见我们,也没有人知道我们这个时候钓到了鲈鱼。
  生: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师:不就两个小时吗,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爸爸,不要这么死脑筋。
  生:两个小时也不行,正确的规定就要人人去执行。
  师:爸爸,我是你的儿子,你在学习上对我严格要求我都听,可现在是钓鱼,你不要这么严格嘛!
  生:孩子,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良好的道德素养是从一件件小事中养成的。
  师:爸爸,您太死心眼了,父子之间还要谈道德素质,您不觉得太小题大做了吗?
  生:孩子,道德素质是每个人的生活准则,我是你的爸爸,更要对你的道德素质负责,这在我的眼中比任何东西都更为重要。
  师:爸爸,你的话是对的,我这就把鲈鱼放了。
  生:对了,这才是爸爸的好孩子。
  师:儿子说了那么多理由,爸爸为什么还是要坚持让儿子放掉呢?让我们一起读读爸爸的话。
  师:喜欢这样的爸爸吗?为什么?
  
  ……
  通过教研与实践,我对一堂好课的标准又有了新的定位:有意义――扎实,有效率――充实,有生成――丰实,呈现常态――平实,有待完善――真实。
  之后,我又对课标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将教研的启示与实践的收获进行了及时的反思,获得了一些“成长”性的启示:
  
  1.助思,勿堵思
  作为语文教学, 阅读不仅是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而且是对文本的质疑、挑战、批判,以至于对文本的创造。应该认识到语文教材中每篇作品都会给读者留下许多“二度创作”的空间,或者说是与人们生活的联系点。教师应该致力于拓展文本的空间,引导学生延伸作者思维的空间,指导学生时要助思,勿堵思,才会使学生思维潜能得到激活和发展。
  
  2.活动,促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充分活动,通过他们自己的活动,运用和理解语言,并在其间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的情感在课堂中自然流淌,充满人文情怀。让学生演一演,不但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还能极大地提高孩子们的心智,丰富其情感。
  
  3.换位,更精彩
  人文性的凸显,构筑了小学语文教学“新的生命”,使之重显生命的本色。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本性与价值取向。因为“课改”关注的已不仅是知识,而是人的情感、能力、交往和发展等等。只有当教师和学生之间处于一种平等交往的“生活关系”时,彼此才能心灵相通,学生才能真正处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课堂也才能成为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生活场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355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