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真善美的品格立德树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著名教育家朱光潜曾说过:“人生来就有真、善、美的需要,于是就有德育、智育、美育三节目。追求真善美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科学文化教育(即智育)、思想道德教育(即德育)、审美艺术教育(即美育)。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人的培养中最重要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论的培养。世界观指的是“求真”的问题,价值观指的是“向善”的问题,人生观指的是“达美”的问题。常言道,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以真善美的品格立德树人的实质就是以真善美的内容通过真善美的手段来培养真善美人才的活动过程,塑造真善美的品格是素质教育的终极旨归。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阶段,是人的一生中人格定型的关键时期。青少年就好比一张白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青少年时代的品格印记,是最重要、最深刻的人生印记。目前,青少年思想观念、价值判断、人生选择中呈现出的多元、多样、多变的态势迫切需要我们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命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抓住育人这个中心环节,牢固树立“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青少年的真善美教育,使广大青少年从小就养成真善美的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观,分清是非和荣辱、明确善恶和美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一、 着眼于“成人”,培养“向善”之人
  
  思想道德教育旨在“向善”,它是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是科学文化教育和审美艺术教育的内在动力和重要条件。思想道德教育给人以意志,要求人的行为“合目的性”。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人们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为人类探求科学真理和达到完美境界创造和谐的氛围;思想道德教育还可以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以及助人为乐、舍生取义等优良品质,达到内心和谐。这种内心和谐是审美情感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可见,素质教育正是通过思想的交流、观点的碰撞、精神的感染、行为的养成、价值的认同、品格的完善……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向善”的品格。向善说到底就是“学会做人”这一教育的最根本性问题。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指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会做人之道。”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如果重智轻德,必然导致学生片面发展,有智商没智慧,有知识没文化,有文化没修养,有欲望没理想,有目标没信仰,最终是有青春没有热血。学会做人是安身立命之本,做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种精神就是向善。向善是一种胸怀、一种品质、一种人格倾向、一种精神境界、一种人文关怀,既包括善德、善心、善言、善行等内容,又包括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善待自然等行为。心存友善,就会以他人之乐为乐,乐于扶贫帮困,心中就常有欣慰之感;心存友善,就会与人为善,乐于友好相处,心中就常有愉悦之感;心存友善,就会光明磊落,乐于对人敞开心扉,心中就常有轻松之感。向善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进入“善”的道德境界,达到“善”的境界的人即为“至善”之人,“至善”之人就是“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 着眼于“成才”,培养“求真”之人
  
  科学文化教育旨在“求真”,它是以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的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给人以知识,要求人的行为“合规律性”。科学文化知识的获得,有利于人们对现实世界(包括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形成“真”的认识。而对现实世界“真”的认识,有助于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的身心关系,达到人与现实世界的和谐统一。科学文化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和审美艺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一方面,科学文化教育给人以“真”知识,使人易于理解和正确认识善与美,从而为思想道德教育和审美艺术教育提供知识基础;另一方面,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可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为思想道德教育和审美艺术教育提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可见,素质教育正是通过科学文化教育的种种表现,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献身科学的精神、提高技术水平和生存技能等方面引导和帮助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其“求真”的品格。“求真”说到底就是要学会学习,立志“成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不论是在校求学阶段,还是走向社会工作期间,都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树立强烈的求知欲望,认认真真地学习,与时俱进地学习,持之以恒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端正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静下心来,沉下身子,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不图虚声,不务虚名,踏踏实实读点书,扎扎实实做学问。另一方面,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讲原则、讲诚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敢于与一切谬误作斗争,反对一切形式的错误和歪风邪气。求真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进入“真”的科学境界,达到“真”的境界的人即为“至真”之人,“至真”之人就是时时处处都表现自己的本质、本性和本原,尊重科学、尊重实践、尊重规律,不虚伪、不欺瞒、不造假的人。
  
  三、 着眼于“成功”,培养“达美”之人
  
  审美艺术教育旨在“达美”,它是以提高人的审美艺术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审美艺术教育给人以情感,要求人的行为“合感受性”。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的获得,有利于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的身心关系时,从审美的角度来把握和感受现实世界,使合规律的必然性(真)与合目的的主体性(善)内化为人的本质力量和审美体验,转化为人们自由自觉地按“美”的规律改造世界的行动,并得到完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与满足。这样,科学文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在审美艺术教育中便达到了统一,真、善、美由此融为一体。素质教育正是在这种情感的开发与升华中引导和帮助青少年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培养其“达美”的品格。达美是在求真和向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也是人类社会的理想境界。有了美,我们每个人才显得丰富和优秀;有了美,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幸福和快乐;有了美,我们的社会才会和平与稳定;有了美,我们的世界才会充满友谊和关爱。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青少年要追求美,首先应追求心灵美。那么,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就应该努力学习、学好本领,陶冶情操、锤炼品德,以优异的成绩向培育自己成长成才的父母和老师汇报。达美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求真、向善的基础上进入“美”的人生境界,达到“美”的境界的人即为“至美”之人,“至美”之人就是“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总之,以真善美品格立德树人,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心理发展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不仅是每个人在校求学期间的修身课题,而且应当贯串于生命里程的始终;这既是学校教育的责任,也是人自身全面发展的任务。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不断赋予素质教育新的视野、新的内涵、新的境界,坚持不懈地用真善美的品格引领青少年成人、成才和成功。
  
  参考文献
  [1] 彭立威.论环境教育的终极旨归――重塑“真、善、美”相统一的新人格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2).
  [2] 刘志山.和谐发展与真善美[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3).
  [3] 张静晓.论构建和谐社会的真善美[J].理论观察,2007(3).
  [4] 张薇.真善美维度的社会主义荣辱观[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04-3-23.
  责任编辑:白文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418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