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依托区域经济特色推动校企深度融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在阐述校企深度融合的内涵和意义基础之上,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了促进校企深度融合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区域经济特色;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区域经济的特色发展不仅营造了新的增长动力,更奠定了校企深度融合的基础。校企深度融合作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介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东职院)依托东莞区域经济特色,以校企深度融合为契机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技能型人才的经验做法,为校企深度融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措施。
  
  一、区域经济特色夯实校企深度融合的基础
  
  1.东莞区域经济特色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发展。东莞地处经济发达的珠三角腹地,形成制造业为主、电子资讯产业为支柱的外向型经济结构;其乡镇城市化建设发展迅速,32个镇几乎都有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东莞聚集力和竞争力的整体提升,拓宽了东莞产业群的人才需求市场,迫切需要高素质技能型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东莞区域经济特色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命力,校企的深度融合也对推动东莞经济“双转型”与“区域经济圈”的结合发挥着重要作用。
  2.校企深度融合的内涵。校企深度融合是以现有的中层次合作为基础(即学校与企业建立横向联合体,共同投资建设仿真模拟的实训中心或创办“教学工厂”),进一步向深层次合作迈进的阶段,最终达到校企一体化。在校企深度融合中,高职院校作为办学主体,从区域经济发展及人才需求角度出发,将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人才需求相融合;企业作为高职教育的推动力量,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双方共同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形成资源整合、校企双赢的局面。
  3.校企深度融合的意义。(1)有助于高职院校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带动劳动力结构的变化,社会将扩大对接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人才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在充分利用区域经济资源的同时,也更加明确了自身的发展定位。(2)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支撑,校企深度融合可以降低企业员工的培训成本,提高员工素质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3)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校企深度融合模式突破以往校企合作中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不匹配的瓶颈。学生在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中接受锻炼,提高自身实践能力,亲身感受企业文化,提高职业素养,较快实现由学生向员工角色转换的同时也为自身就业增加筹码。(4)有利于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新形势下企业要走以人力资源为支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的自主创新发展道路,校企深度融合有利于改善企业的人才结构,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高职教育作为与区域经济联系紧密的教育,开展校企深度融合有利于培养高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
  
  二、依托东莞经济特色,东职院校企深度融合的优势
  
  1.日益彰显的区位优势,拓宽东职院校企深度融合的空间。东莞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发达的资讯信息奠定了东莞的区位优势基础;深莞惠经济圈战略性经济合作区的打造进一步彰显东莞的区域优势。在此背景下,东莞将加大对制造业技工类人才的需求,而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东莞日益鲜明的区位优势,为东职院培养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拓宽了校企深度融合的空间。
  2.东莞经济社会的双转型,打造东职院特色发展的战略平台。东莞制造业发展迅猛,企业升级换代迅速。目前,东莞已形成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食品饮料、化工制品八大支柱产业,步入工业化高级阶段的初期,但与之相应的重点行业中人才密度均偏低,与第二产业的平均密度14.00%还有一定的距离。在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大背景下,东职院以培养“综合素质+一技之长”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立足东莞区域经济,打造现代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战略平台。
  3.蓬勃发展的第三产业,奠定东职院校企深度融合的基础。东莞的第三产业以金融、物流、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三大产业比例由2008年的0.3:52.8:46.9调整为2009年0.4:47.1:52.5,这是东莞第三产业所占比例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这一现象被认为是东莞产业转型踏出坚实一步的积极信号。作为经济中最活跃、接纳就业人员最多的第三产业不仅拓宽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还引导专业设置的方向,如东职院经过调研论证,开设动漫设计与制作、酒店管理等专业,同时还积极地全方位、多途径联系优秀企业筹备校企深度融合事宜。
  4.松山湖产业园区的发展,推动东职院校企深度融合。东职院毗邻松山湖产业园区,该园区被称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具有创业企业栖息地的功能。园区的经营方针、经营环境和经营文化及园区内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加盟,为东职院开展校企深度融合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依托区域经济特色,推动校企深度融合的有效措施
  
  1.深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人才的有效对接。为推动校企深度融合,实现校企人才的有效对接,东职院实行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做法如下:(1)校企双方共同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办企业冠名“订单”学习班,设立企业冠名奖学金。(2)根据不同“订单”企业的要求,创新培养方式,增强实训环节,在校企间交替开展学习和实训工作。(3)实习弹性学分制,按照“订单”企业统一安排,“订单”班学生进入各自“订单”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以便实现校企人才有效对接。
  2.校企双方共同努力,和谐融合校企文化。东职院还通过融合校企文化的方法来促进校企的深度融合,措施如下:(1)选派教师到位于松山湖产业园区的企业挂职锻炼以切实感受企业文化,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亲身体验企业管理制度,将企业奖惩机制引入到学生学业成绩考核中,引入企业团队管理方法加强班级管理。(2)营造富有职教特色的校园氛围,邀请知名企业代表来校开设讲座,开展优秀企业文化展示,在校园宣传栏张贴企业家的奋斗历程,在橱窗中展示创业成功的校友风采,校园海报增设企业理念的宣传板块。(3)开设有关企业文化的选修课,在教学内容中有意识地渗透企业文化,将企业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要求与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自然融合。
  3.强化“双师”素质,校企共建“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为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校企双方还共建了“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做法如下:(1)把拥有企业实践经验纳入人才引进标准,建立双向选择和择优机制,完善高职教师准入选拔制度。(2)鼓励理论基础扎实的教师接受行业培训,考取专业技术职称或资格证;鼓励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深造;组织教学能力欠缺的教师参加职业教学能力培训。(3)建立比例适中、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资源库;专兼职教师优势互补,发挥兼职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职教师的科研能力,共同承担应用型研究课题;完善兼职教师考核机制,依据教学效果反馈考核兼职教师,并将考核结果与兼职教师的报酬挂钩。
  4.校企资源优势互补,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1)校企双方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引入企业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线,共享企业资源,按照生产的工序流程建设实训室,在实训中生产产品,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节约实训成本。(2)全方位发挥实训基地多样化的功能,使其不仅兼具产品生产和技能培训功能,又是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中心。(3)企业负责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参考学生实习总结、操作熟练程度及其学习态度等,对学生顶岗实习作出评价,并对实习合格的学生,校企双方共同颁发工作经历证书。
  校企深度融合是深化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凸显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东职院依托东莞区域经济特色,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双方通过共同探索,摸索出了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三赢举措。
  (作者单位:贺定修,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赵丽洁,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合群,赵丽洁.广东高职校企合作的良好态势及发展走向[J].广东技术师范东职院学报,2010,(1).
  [2]陈秀香.立足学生就业实际加强职业院校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J].中国成人教育,2009,(36).
  [3]包华林,刘良华.“校企深度融合,全程职业模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7).
  责任编辑何丽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484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