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解决好,才是真的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当前的语文课程改革中,以探究问题为基础来展开学习和教学已经成为一条基本的改革思路。这条思路已经将探究性学习延伸到了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形成了“问题教学”思维。这就是目前最时髦的“问题教学”。
  “问题”要求之一:所提问题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假如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即使这个问题设计的再完善,也不能发挥“问题教学”的作用。正如前面提到的,问题太难或太易,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而,教师设计问题时应该力求难易适度笔者在教学《祝福》时,不是按常规在学生阅读课文后,对课文进行分析、欣赏,而是利用教材资源,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带领学生一起研究、欣赏课文的插图。结果,学生兴致高涨,马上又讨论了起来。学生激烈争论,互不相让:因为这副图把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描绘的淋漓尽致,且不说她全身上下破烂的衣服,不说她如何在雪地里冻着,也不说她的花白的头发满脸深深的皱纹和那一脸的茫然,更不说她那双只能偶尔间或一轮的眼睛,单说她的那只挂着篮子、手掌向外张着、手指微微向上弯着的冻僵了的手,这分明是只在向世人乞讨的手呀,难道这不足以说明祥林嫂所受的无穷压迫吗?接着笔者向学生提出疑问:祥林嫂一生经历了哪些磨难?为什么遭遇如此凄惨?学生通过研读课文,在寻找“祥林嫂脚印”时,就可借此理清文章脉络,并且了解祥林嫂的一些人生经历,然后以此把握她的灵魂发展变化。在第二课时中笔者接着又让学生围绕“谁是凶手”的问题展开了“法庭辩护”――在教学本课时,笔者巧妙地利用课本的“插图”作为提问的突破口,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能以“问题”来统领教材内容,设计课堂流程。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各抒已见,课堂上生生互动,新风迭出。
  “问题”要求之二: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要讲究艺术性,上一节课或者分析一篇课文,可以提出许多问题,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是有利于教学的。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应只追求数量,最好能为一节课或一篇课文设计一个或几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笔者有幸观摩了一些新课改背景下的示范课。其中有位教师在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时便是这样:他只抓住别里科夫的婚事这一问题来提问,仅用一课时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上课伊始,教师就向学生提出了一个既突兀新鲜又富有刺激性的问题:像别里科夫这样的人能不能谈恋爱?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结论:别里科夫也是人,也有七情欲,他应该有追求异性的权利。接下来,教师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别里科夫差一点到手的“天鹅”为什么飞走了呢?通过讨论,学生认为:关键还是别里科夫“套子式”的思想和言行,这种“套子式”的思想和言行,理所当然地遭到了具有“谢德林思想”的华连卡姐弟俩的唾弃。试想,一个是老气横秋的腐男,一个是充满活力、富有新思想和青春气息的靓女,他们能结合在一起吗?很明显,他们是不可能结合的,即使结合,也不可能长久。这里这位教师仅提出了问题,别里科夫害人又害已的“套子式”思想便暴露无遗了。
  “问题”要求之三: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质疑发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问题的设计和提出由老师一手包办,学生往往只能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作出思考和判断,很少有“发问”的权利和机会。这种单向的独花开放的“问题教学”并不能给日常的课堂教学带来生机。真正的“问题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习惯,因此,教师应适当把提问权交给学生,使原先教学过程中由老师的独花开放变成学生的百花齐放,从而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学《孔雀东南飞》时,笔者让学生说出心灵最受震动的地方,并说明理由。学生对刘兰芝的多才多艺、美丽善良、勤劳果决、知书达理及对爱情的忠贞等深有感触,对焦仲卿、焦母、刘兄的做法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叙述中饱含着个人强烈的认知倾向。在学生熟悉了内容后,笔者又问:“你读出了哪些疑问?”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心里的疑问,如“刘兰芝有这么好的素质,为什么还是遭到焦母的遣归?”“刘兰芝对爱情是忠贞的,可为什么后来还是允婚了?这会不会影响刘兰芝的形象?”等等。这些凝聚着学生认知、情感的问题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新资源,调节着课堂的积极氛围,补充着教学内容,成为了教学的亮点,丰富着课堂。
  此外,在教学实践中,为鼓励学生质疑,笔者曾作了有益的尝试,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笔者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质疑本”,预习时不仅要做字词句的圈点勾画笔记,还要把有关课文思想内容、写作技巧等方面存在的疑问写下来,然后带着疑问听课。教师也可以把学生的疑问归纳展示给全班同学,引导学生讨论,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点拨。课后,还可以让学生在“质疑本”上完成“听课后记”,鼓励他们提出新问题,与老师、同学切磋,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继续延伸。刚开始的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许是机械的、肤浅的,但只要教师有耐心、教学方法得当,长此以往,学生还是可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学生质疑发问的习惯就会逐步养成,学习的主动性也就会大大提高。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作为教学重点来抓。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总之,“问题教学”就好像一把“双刃剑”,“问题”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问题教学”的应有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想方设法设计好每一个“问题”。
  收稿日期:2008-11-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811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