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议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互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通过四方面来论述了物理课堂教学中“互动”的重要性、方式和作用,要做到教师教学与学生讨论结合为一体,还要注意教学的程序性设计与灵活运用的思维策略相结合,切记教师的启发性提问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关键词:物理教学;互动性;发散思维;认知水平
  
  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则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学双方的互动作用,它体现在“教”依据于“学”、“学”受导于“教”的相互制约关系。对物理课堂教学而言,存在着教师、学生、物理世界和媒体四个最基本的要素。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物理世界及其规律性是被认识的客体,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对客体的意义建构中起主导作用,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媒体是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整个教学过程就是通过这四个基本因素间的“互动”而实现的。然而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对教学的“互动性”认识不够,总认为一节课教师的“提问”越多,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就越好;把教学的“演示实验”改为“随堂实验”,学生的活动多了,课堂的“互动性”就强了。实际上,“热热闹闹”的一堂课,我们的教学活动到底收获了什么?笔者认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应在注重课堂“热闹效果”的同时,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的效益。对一堂教学活动应多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这节课我让学生知识能接受多少?这节课我让学生的思维能训练了多少?这节课我让学生的学习能力能提高多少?这节课我让学生情感能体验多少?这节课我让学生行为习惯能矫正多少?那么,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互动”的有效性呢?
  一、要想提高“互动”的成效,就应注重接受式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融合
  课本知识是人们早已检验过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是必需的,而学习就是要把这些必要的知识装进学习者的头脑中。课堂教学就是要让他们理解,记忆下来,从而在以后需要的时候可以提取出来加以应用。合作与探究只是换了一种传递知识的方式:让事实和现象去告诉学生,它需要学生对知识做出检验和分析。只有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讨论,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合作与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它与接受式学习相互补充,合理利用接受式学习和合作学习,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提高课堂“互动”教学的成效。
  二、要增强思维的广度,教师教学要与学生讨论结合为一体
  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自主活动,构建自己的、新的认知结构,教师的教学应当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因此,教师必须从事那些对学生在理解,以及对学生精神世界中具有建构作用的创造性活动而不应只停留在提出问题的多少,而应落实在学生的自学讨论、相互激励及学生的彼此间的鼓励上。
  三、拓展发散思维,教师应做到教学的程序性设计与灵活运用的思维策略相结合
  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划分为三大类,即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解决“是什么”的问题,程序性知识解决“怎么做”的问题,而策略性知识解决的是“怎样决策”的问题。教师作为“专家型的学习者”应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灵活运用学习的思维策略,并示范给学生。经常提醒学生思考:“为什么?”“你的困难是什么?”“你下一步应当做什么?”“你见过与此相类似的问题吗?”“你能不能反过来思考一下?”……以此来激引学生思维。
  四、为了促进思维的深化,教师的启发性提问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启发式提问是互动过程中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包括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动两种。提问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背景和教学内容,在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相关的中心问题,问题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接近,力求达到“跳一跳,摘得到”的程度。如果学生不能立即回答,应通过系列实验或问题,交叉地指导学生的活动,逐步来解决问题,促进思维的深化。例如,在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现象”这一课中,通过演示实验,创设物理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得出研究和目标,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与哪些因素有关?进一步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探索、师生互动、信息交流,最后由学生自己小结归纳,解决提出的问题。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激发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知识的自主构建和学生思维的深化。
  总而言之,物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应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应注重接受式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融合,要做到教师教学与学生讨论结合为一体,切记教师的启发性提问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由“互动”促进教学,从根本上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818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