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怀录

   从古至今,“老师”一直是一种权威的化身,“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古时候常把老师的地位与双亲并立,学生则唯师命是从。但是随着旧的社会观念的过时和新教育的提倡,老师的偶像权威逐渐被打破,在社会普遍追求“民主”、“自由”的价值观之下,传统老师“权威”的角色也受到严厉的挑战。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新教育的必然趋势
  
   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有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拥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识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所以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影响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几点因素的分析
  
   知识的传授渠道在不断的拓宽而感情的大门却在不断的缩小,这不是危言耸听。多年来因受“天地君亲师”、“师徒如父子”和“严师出高徒”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沉重压力下,师生关系被扭曲,师生对立的现象屡见不鲜,主要体现在:
   1 “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个别教师中仍然存在,放不下神圣光环的他们,不能平等对待学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同时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得他们的行为得不到理解,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
   2 在学生成绩这座大山的重压下,教师和学生都为分数疲于奔命。一些不合实际的高要求,超负荷的作业量使得部分学生、教师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一边是负有责任心的教师在强制学生学习;另一边是丧失选择自由被迫学习的学生把教师的行为看成是压抑、侵犯,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紧张、尖锐。
  3 由于网络教育的到来,使得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拓宽,从学校教学渠道获取信息的比例减少,而教师由于繁忙的工作,获取社会信息量相对不足,使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和满意度降低。
  4 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根深蒂固,而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无法得到落实,使得部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潜能被忽视了,也造成师生关系的疏远。扭曲师生关系的因素有种种,但它的根源在于我们教育思想观念的偏差和行为方式的不当。长此以往势必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开展。可以说,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素质教育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
  
   三、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几点体会
  
   1 要热爱学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凡大俗子”。“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
   2 给学生以尊重。法国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发威,行人为了抵御北风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拂,顿时,行人觉得春暖衣厚,始则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
   3 对学生要有研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
   4 让学生当主人。知识最终要靠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班级采用多套班干部轮流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既获得了学生的好评,并收到良好的效果,避免了师生间被动的关系。
   深刻的意义上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作为老师与学生之间是相互信任的、彼此沟通的、相互尊重的朋友关系。这是一种和谐的、平等的、有促进性的良好关系,但也是需要长期精心呵护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06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