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星星之火点燃课堂激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只有充分地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学生才能感觉到学习的乐趣,把学习内化成自己的渴望和需求。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互动而充满激情呢?笔者认为可以抓住以下这几个点,用星星之火燃起燎原之势,让整个课堂充满激情。
  首先,要有一个能带学生进入情境的导语。
  好的导语是一堂互动课堂的良好开端,精彩的导语,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产生优势兴奋中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先声夺人,在上课一开始就迅速地捕获学生的“芳心”,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教师设计导语既在于导课,也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作引子,所以导语的设计要注意利用好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例如在教《荆轲刺秦王》时我一走进教室就在黑板上书写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诗句,因这两句诗学生非常熟悉所以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把他们带到了一个很悲壮的情境中。因导课顺利,整个课堂也就变的极其活跃。
  其次,要善于把要学习的新知识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以旧带新,即充分利用学生已建构的知识体系,在课堂上把它激活。只有让新的知识与学生已建构的知识相链接,新的知识才能被学生接纳,一起形成学生的知识体系。记得我在教一片新课文时遇到了“志”这个词,我问学生“志”怎么理解时,全班没有一人回答,但当我提到《桃花源记》中的“处处志之”和“寻向所志”时,同学恍然大悟,立马回答“志”在此处是“标记”的意思。可见利用好学生已建构的知识体系就是在教学生如何更快地掌握新知识。把握住了此规律才能最快地激活课堂,营造互动的课堂氛围。
  再次,链接学生的新旧知识时一定要注意遵循最近发展区这个原则。
  只有遵循这个原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被调动起来,也才能让课堂真正互动起来、活跃起来。例如我在教学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时,先复习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勃的《滕王阁序》让学生明白了这也是一篇书序,消除了畏惧感;接着设问:这篇序到底和那两篇有什么不同呢?有待同学们来发现。大家的热情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积极地投入到新课文的学习之中
  适当的课外拓展也是保持课堂激情的一个有效方法。语文的学习内延和外涵都很广,每堂课让学生不仅能接触课本知识,而且还能了解更丰富的课外知识,学生对语文课就会有一种期待和渴望。例如在读《上山采芜靡》中的章节“上山采芜靡,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的句子,同时联系《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命运,让学生明白在古代弃妇不是个别现象,进一步引申到“女性被弃原因”的探究,最后给出学生舒婷的《致橡树》。虽然两节课上成了三节课,但学生很有收获,不仅感受到了古老诗歌的美,同时顺流而下穿越历史的长河,结识了文学作品中诸多鲜明的女性形象,还为自己以后读诗积淀了底蕴。需要注意的是拓展内容一定要和本课密切联系,拓展的部分是对本课的补充和深入,起到扩展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想的作用。切忌喧宾夺主,舍本而逐末,为拓展而拓展。
  最后,切忌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去教教材,尤其是新课改下教学任务比较重的情况下更应注意这一点,一学期两本书,如果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材内容,那么就会疲于应付,热情和激情也就无从谈起。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材就是一个例子。”我们老师就是要利用好这个例子,不要陷入其中出不来,只有把教材当成是一个例子时才会用好它,才会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点燃激情也才会找准最佳的切入点。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正如华东师大教授吴刚平所说:“真实的教学情景是具体的,动态生产的和不确定的,需要在教学情景中才能呈现出来的,而不是为了观赏。”有激情的课堂更需要我们去寻求“创造”的途径。
  以星星之火点燃课堂的激情、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模式,捕获学生的“芳心”,语文课堂就会散发出恒久的魅力,小讲台也会变成大舞台。
  
  (作者单位西安市三十四中学)
  
  责任编辑 杨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146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