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兰芝、杜十娘无疑是作者倾注全力塑造的艺术形象,无论以古代还是现代的审美标准,她们都是女子中的佼佼者:刘兰芝美丽、能干、勤劳,“精妙世无双”、“三日断五匹”、“鸡鸣上机织,夜夜不得息”;杜十娘是当时六院名姬,其美貌和才艺更不在话下。而且两人都是温柔善良、善解人意,对爱情忠贞不二之人。这么年轻美丽的生命瞬间消失实在让人感到惋惜,出于对美的珍惜,每个善良的读者可能都希望刘兰芝和杜十娘能活下来,其实她们远没到非死不可的地步。
  先说刘兰芝,面对焦母的百般刁难不是委曲求全、忍气吞声,而是不等焦母下逐客令就自动请归;面对兄长的逼嫁是不恳求也不妥协,干脆背叛自己的内心而允婚。而最不可理解的是在面对心上人的误解和指责的时候,她也没有解释和表白。她本来是与焦仲卿定下了海誓山盟只等焦仲卿的到来的,见到焦仲卿后,她刚说完“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焦仲卿就说:“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问。”她干脆就说“黄泉下相间,勿违今日言”。其实从分手的嘱咐“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望”,可看出她是希望焦仲卿永远把她放在心里的;做嫁衣时“愁思出门啼”,他是希望焦仲卿到来能挽救局面的。但是见到丈夫后,面对丈夫的讥讽既不解释事情的原委也不向丈夫表明自己的心迹,至于自己是为什么允婚,以后作何打算,更是只字不提,既然丈夫已经这样想了,解释又有什么用呢,那就用死来证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吧。
  其实她的命运在每一处都是可以改写的:面对焦母,忍耐一点;面对兄长,恳求一下;面对焦仲卿,告诉他真相,两人再想想办法。更退一步讲,嫁到太守家也不错呀,可以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这些换了任何一个人都是可以做到的,而刘兰芝不,她从来不哀求,不屈服,也不做无谓的抗争,她始终维护着自己的尊严,至死不辱。
  再说杜十娘,李甲本来是爱她的,之所以负心,仅仅是因为胆小和怯懦,迫于父亲的压力。父亲怒之,也不过是因为他“迷花恋柳,挥金如土,异日必为弃家荡产之人,不堪承继家业”,但若能“得千金”,“可借口以见吾父母”。这一点杜十娘有过考虑,从孙富的分析,李甲的认同也可证实。如果杜十娘事先告诉了李甲自己身有万金,这该是一个多么美满的结局呀,夫妻双双把家还,恩恩爱爱地过上幸福生活。但杜十娘她没有告诉李甲,一方面是我们所说的试探李甲,另一方面我想她是决不愿用金钱作为筹码来增加自己的分量,不愿用百宝箱苟全得到幸福,她所追求的已不是短暂的欢爱,甚至也不是婚姻,而是一份发自内心的珍爱和尊重。既然事先没有告诉,那么当李甲将自己卖与孙富的时候,那是更不会说了。
  话说当杜十娘听到自己倾注全部情感的李甲竟然以一千两银子将自己卖掉时,无异于晴天霹雳,尖刀刺心。但杜十娘既没有求情,也没有流泪,没有哭天嚎地,没有痛不欲生。她冷静得可怕,先是“冷笑一声”,又称赞:“为郎君画此计者,乃大英雄也。郎君千金之资,既得恢复,而妾归他姓,又不致为行李之累,发乎情,止乎礼,诚两便之策也。”第二天早晨四鼓,她就“用意修饰”,把自己打扮得“极其华艳”。其实这个苦命的女子心中在滴血,“命之不辰,风尘困瘁,甫得脱离,又遭弃捐”,可她丝毫没有外露自己的内心酸楚,她把人生的苦难和不幸独自深深地埋藏在心底,把满腔的怨恨化为冷嘲热讽。她让孙富兑足银子后,便站立船头当众谴责他是“破人姻缘,断人恩爱”的无耻之赖。接着,便让李甲亲眼看到不下万金的百宝箱,谴责他“相信不深,惑于浮议,中道见弃,负妾一片真心”,让他“终日愧悔”,永世不得安宁。做完这些,脂粉香泽、光彩照人、美丽无比的杜十娘带着难抑的悲愤,抱持百宝箱,纵身投入波涛滚滚的长江,在瞬间消失了。
  也许我们对作者这样的结局,感到叹惋和遗憾,但正是这样的结局,让两个主人公身上放射出熠熠的光辉,带来最美的震撼力。试想如果刘兰芝、杜十娘死乞活赖地跟定了焦仲卿、李甲,就在庸俗中失去自己的美,还怎么会有那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完美?如果刘兰芝、杜十娘嫁给了太守之子和孙富,岂不没有了爱情的坚贞,而且成了毫无主意,任人摆布之人,还怎么焕发出独立人格的光辉?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将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刘兰芝、杜十娘的“死”把“生”化为了永久的美丽的雕塑,她们控诉封建社会吞噬了美好不屈的灵魂。她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唯美的个性也震撼了历代读者的心灵,激励人们关怀生命、尊重爱护美好的人性。
  (王定珍,武汉市洪山区委党校;李皑雪,荆门市龙泉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22755.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