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功能的发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研究了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特征,并提出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实施德育,培养其高尚的情操,提高其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功能 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这门学科它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辩证统一。”因此,语文教学担负着双重任务,既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就需要正确地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互为联系,既教书又育人。
  
  一、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发挥德育功能的必要性
  
  1. 加强小学语文教育是更好地实现小学德育目标、促进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需要。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中指出,小学阶段的德育目标是:帮助小学生初步培养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从小学阶段德育的目标来看,无论是“五爱”情感、三种”意识、“五种”良好行为习惯,还是良好的意志品格以及乐观向上的性格,有许多方面与语文教学的要求和目标相一致、相符合,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着十分直接或间接的体现。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根据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要求,有针对性地对语文教学的一些内容进行强化,将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小学德育目标,促进小学德育工作开展。
  2. 加强小学语文教育是完善小学德育内容、充实小学德育手段的需要。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中指出,小学阶段的德育内容是: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教育,开展孝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教育,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热爱劳动和爱护环境教育,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的爱祖国教育,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和安全教育从小学阶段德育的内容来看,教育部确定的六个方面的教育内容,是从宏观上对小学阶段德育内容的规定,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需要加以细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而这些内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或多或少有所体现,并且更为具体化、直观化。同时,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一部分内容,虽然不属于小学阶段德育内容的范畴,但可以对小学生的德育起到强化作用。因此,加强小学语文教育,有助于完善小学德育内容。另外,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实现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小学德育手段,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小学语文教育有助于充实小学德育手段。
  
  二、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发挥其德育功能的方法
  
  1.讲析理解法。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与智育的统一,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以收到语文教学应有的效果。学习课文时,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达到智育与德育的自然融合。例如,学习《爬天都峰》、《赵州桥》等课文,可以对语言文字进行深入的解析,在深入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后,再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进行诵读,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教育。
  2.创设浓厚的课堂氛围和适宜的教学环境。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要渠道,因此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利用语文课的特殊优势,抓教材中的兴趣点,找准教材中的德育渗透最佳结合点,通过栩栩如生、娓娓动听的讲述,烘托课堂氛围与学生一起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沉浸在浓厚的课堂氛围中,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效果事半功倍。另外还要结合课堂教学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如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室内及走廊的壁上,张贴或悬挂伟人、英雄人物等画像,在校园内设立雕像,建立先进人物事迹橱窗等,用教育者的示范、伟人的典范和优秀学生的典型教育影响学生,鼓励学生自觉运用榜样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除此之外,还要开展升国旗唱国歌、入学教育、军训、校会、班会、故事会、校园内养花种草等活动,对学生道德观念道德行为产生潜移默化影响,使学生活动中受到感染、熏陶。
  3.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提高德育渗透的实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须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提高小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培养小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如面对社会生活中,有些人道德观念淡薄、思想品质低劣,只讲交易,不讲友谊;只顾赚钱,不顾道义,只讲计较,不知友好,出现了一些坑蒙拐骗等不良现象。我们教师要采取正面引导说服教育的方法,用书本上的先进人物和实例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培养他们端正的学习态度及爱科学爱创造、爱祖国的情感。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知道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磨练道德意志,匡正道德行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潜力和创造力起着导向、动力作用,可推进语文教学工作,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靳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332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