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对话艺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对话,作为一种特殊的课堂交往方式,无疑是新型课堂人际关系重构的有效手段,它体现了现代课堂的基本特征和内涵――民主、平等、互动、交流。传统语文教学是“独白”式教育,它忠诚于学科,却脱离了学生,进行着表演,却没有了观众;体现了权利,却忘记了民主;追求着效率,却忘记了意义。针对这种种弊端,依据教育交往理论,新课标精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教学,其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它也是师生与文本的一种相互作用的对话。这种互动对话作为阅读教学的新形态,既昭示着民主和平等,也彰显着个性和人性,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课堂对话是一种自主、自由发展的人性化教育
  
  对话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在传统师生关系中,教师带着社会赋予他的与职业俱来的特权,在人格上凌驾于学生之上,以“绝对权威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往往从扭曲的“善意”出发,凭着自己的想象任意塑造学生。对话教学是一种强调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式的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学,强调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都要有一种主人翁的地位和意识,平等相处。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有能力的,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拥有自己的“权利”,在相互交流中彼此尊重,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理解的方式,是一种对话的态度,是一种学习的能力。倾听的意义在于以言说者的声音撞击自己的心灵,使自己的情感需要在共鸣中得到释放,以言说者的声音撞击自己的思想,使自己的思想在撞击中闪现火花,释放新质。
  
  二、课堂教学本质是以对话为基础的知识构建活动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进学生充分、能动的发展。新课程以此为基础强,调教学的本质是以对话、交流、合作为基础的知识构建活动。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师生之间不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而是平等的“我――你”关系,教师的权威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内在养成”的,即教师权威不是凭借制度的力量,而是在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活动中自然形成的。教学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的直接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以对话交流为基础的知识构建活动重在体现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和“互惠性”,通过信息交流达成共享、共识、共进,形成一个新型的“学习共同体”。对教学而言,“互动”与“互惠”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互动”与“互惠”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互动”与“互惠”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由教学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发生在对话与合作之中的知识生成,学生不仅仅是接受和发现已有的知识,也不只是知识的“旁观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创造者。
  
  三、课堂对话要追求多元化
  
  课堂多元对话的过程,主要反映在师生的对话,生生的对话以及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从师生对话的层面看,作为教师,在把握教学目标和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的基础上,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思维火花的启迪,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师生对话的平等关系,倾注浓浓的人文关怀。从生生对话的层面看,作为学生,可以大胆地亮出自己观点和见解,可以对别人的意见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可以通过信息交流,共享学习成果,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与合作。从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层面看,文本(课文)的意义是由读者创造的,为了填补文本留下的“不确定的空白”,每个读者都以自己独有的经验、独特的理解和体验参与解读文本,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正是文本解读的独特性和结论的多样性,使阅读活动变得丰富多彩而魅力无穷。
  
  四、课堂对话核心是学生与文本对话
  
  课堂多元对话过程,其核心应该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实现有效的对话,我觉得首先要引导学生“潜心会文”,给予学生充分时间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让学生把文本读熟、读透,悟出“个中滋味”来。只有让学生在亲历阅读中,走进文本,才能倾听到文本的声音,触摸到作者的心灵,体验到文本蕴含的情感,对话才能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如果课堂不允许学生自己对文本进行富有个性的创造性理解,那么学生要做的,只能是充当教师见解的复述者。作为课堂教学,不应是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应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在教学进程中,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不断产生。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兴趣、认识和体验不断激发和加深,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能获得各方面的满足和发展,师生才能深深感觉到生命活力的涌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563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