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前我国大学生轻生事件的频发,与大学生命教育的缺失有着紧密关系。缺失生命教育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生命教育本质上是关爱生命的教育,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前高校生命教育状况差强人意,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生命教育;缺失;关注生命
  
  当前高校大学生日益严重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多方关注,大学生轻生事件的屡屡发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当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脆弱,也反映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出现的弊端,其中最明显的不足应该在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欠缺。那么如何干预自杀。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樊富珉教授认为,干预自杀,最重要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其中生命教育是重点,如果学生真正了解了什么是死亡,他会更懂得珍爱、尊重自己与他人的生命,而不是选择结束生命。由此可见,在高校开展生命教育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及其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生命具有多重属性,其中最主要的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类存在的物质前提,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的基础。人的生命的自然活动主要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发育、遗传、变异、感应、运动等。社会属性是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它是决定人之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生命的社会属性超越自然属性,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之所在,它体现人对价值生命的诉求,即人为什么活着,生命的价值体现在哪里。人的社会属性使人的生命具有了与其他的生物不同的生命特性。对人的生命特性的认识有利于促进我们加深对生命教育的本质的认识,进而提高对生命教育的重视。
  最早提出“生命教育”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他于1968年在《生命教育》一书中提出此概念,后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从概念提出的背景看,它的出现主要针对青少年自杀率不断攀升这一残酷现实。自此之后,这一理念逐渐成为各国思想教育的组成部分。1979年,澳大利亚成立“生命教育中心”专门研究生命教育。上世纪末90年代,我国台湾地区开始在全岛学校开设与生命教育相关的课程。此后,我国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学者也开始对“生命教育”进行研究。目前,当代的中国教育理论界,众多的学者专家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对生命教育的内涵的探讨,也提出了相当有价值的观点。刘济良先生在其著作《生命教育论》中提出:“生命教育就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的活动。”
  顾名思义,生命教育,就是关爱生命的教育。具体来讲,笔者认为,高校“生命教育”是一种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也是高校人文教育的最高要求,因为“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缺少生命教育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生命教育的基础是尊重生命,包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关爱生命存在的教育、培养生命丰富社会属性的教育和提升生命价值的精神教育共同构成了生命教育。
  
  二、当前高校生命教育的状况
  
  虽然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也是高校人文教育的最高要求,但是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在当前的高校中并没有获得广泛的认可。越来越多发生于高校中的轻生惨剧说明了在目前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生命教育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仍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其教育效果远远没能适应当前社会环境的变化,它缺乏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紧密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高校教育工作者失去开展生命教育的积极热情。
  第一,是长期以来生命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缺失,造成了今天屡次发生师生轻生的事件。市场使得“教育异化”,教育表现出强烈的工具主义,教师的工作变成谋生的工具。教师只关心学生知识的获得,只关心学生的外部状态,在这种教育下,学生不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是“物”,学生作为人的情感、心灵和个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学生作为人的价值被漠视,其生命也遭到严重的漠视。关于生命意义的教育的缺失,导致屡次发生大学生乃至高校教师轻生的悲剧。教育的第一原则是教育者先受教育。如果担当教育重担的教师对生命意义都缺少领悟。不懂得尊重生命,就根本无法引导、启发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不用说要以自己的成长经历向学生传达成长过程中的深刻体验。
  第二,我国校园心理咨询服务的滞后性,无法应对日益突出的校园轻生事件屡屡发生带来的挑战。学习压力、抑郁症等神经系统病症的困扰、环境适应不良、失恋等是近年来我国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而高校专职心理咨询员严重不足,阻滞着大学心理教育与干预的发展,从而无法遏止这种不正之风。专职心理咨询员的不足证明了高校教育者对生命教育确实缺乏足够的重视。目前,全国各大高校几乎都设置了心理咨询机构,并开设了相关的心理教育课程,面向全校师生展开心理咨询服务。部分条件成熟的高校在开学之初就对新入学的新生展开问卷调查,力求在新生入学之初就能较好地掌控新生的心理状况,从而变被动为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很多隐匿的心理问题的出现起到了防范于未然的效果,但单纯地仅从心理咨询的角度出发舒缓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当前高校职业心理咨询员的欠缺和转业问题已经日益严重,这也大大制约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和有序开展,可以说,当前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由于教育者水平有限、资源有限而存在教育的真空地带。
  第三,当今校园人文精神的缺失,让大学生失去了精神支柱。人文精神的内涵非常广泛,反映了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人文精神就是一种理性认识,只有具备人文精神的人才能理解、尊重人的本质,才能全面促进自身发展。当代校园,风气日益浮躁,物质欲望取代了精神享受,现实利益超越理想追求,商业气氛充斥着整个校园,校园内外充满着功利思想,部分教师忙于增加收入, 有的学生无心向上,校园已不再是追求灵魂的净土。人文精神的缺失,使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空虚,对生命的意义一片茫然。当前我国高校开展的校园活动不可主谓不丰富。但这些活动大多带有太强的政治性和说教性,缺乏人文关怀,更勿说生命关怀。形成良好与独特的校园文化对办好一所学校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没有权利去随意侮辱、伤害别人的尊严和生命。教师随意侮辱学生人格、体罚学生的做法是要受到强烈谴责的,学校应当将尊重生命的观念、做法言传身教传递给学生。
  由上述的分析,我们看到了高校生命教育的缺乏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这启发我们认识到当前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重视生命关怀教育,是由教育方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和学校教育所处的社会环境决定的,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加剧,个体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与此相伴,青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重视生命关怀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课题。也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必然趋势。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
  
  鉴于当前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必须积极引导大学生对生命价值观的认识,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教育。
  
  1、重视生命教育,更新生命教育理念。更新转变教育观念,确立生命教育的理念是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前提。上文已经提及,从生命教育产生的背景看,它是为杜绝日益上升的青少年自杀率而提出的,虽然它的产生引起了诸多关注,但是同时大学生自杀事件仍在成倍增加。由此可见,高校生命教育引起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所以高校教育者观念上的重视是生命教育实施的重要保证,有足够的重视才能更好地开展生命教育,也才能让生命教育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此外,在进行生命教育的同时,必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用先进教育理论武装自己。在这一方面,高校教育者必须要有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必须对生命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同时掌握必要的危机干预常识。我们的生命教育。不应当只传授学生一些死的知识、技能,而应当饱含着对人的生命的关怀,实施人性化的教育,在实际的生命教育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在思想上重视大学生的轻生或生活中的负面事件,进行动态的管理。
  
  2、设置生命教育课程,开展生命教育。我们要尽快让生命教育走进课堂,从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对大学生直接开展有关生命知识的教育,让他们知道生命的可贵。独立设置生命教育课是一种必要的形式,它能有效突显生命教育的重要地位,也是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最基本和有效的途径。此外,在综合课中设置生命教育单元,在系统教育的同时。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生命知识教育,密切联系德育、美育、环境教育,针对当前大学生独特的心理特征,选择广泛的生命教育内容,通过与生命教育有关的科目讲授生命教育知识,充分利用学校的生命教育资源,增强生命教育的效果。另外,由于生命教育实践性极强,可发挥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联合作用,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命知识,从而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生命意识。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突出生命教育。目前大学生轻生事件的屡次发生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出现偏差是密切相关的。学习压力、抑郁症等神经系统病症的困扰、环境适应不良、失恋等是近年来我国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心理状况的日益脆弱是悲剧产生的主因,所以要成功开展生命教育必须同时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免疫力。正确、积极地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意义进行思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及存在的意义,尊重自己及他人的生命,热爱生活,培养健全的人格。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提高必然有助于生命教育的开展。这就要求高校在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方面有所投入。只有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高校心理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才能促进高校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而采取灵活有效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也是高校生命教育者必须重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4、遵循科学原则,注重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一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原则,这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理性对待生命中的得与失。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生命教育既要对生命个体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又要引导生命个体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使生命个体丰富人生经历,获得生命体验,拥有健康人生。三是尊重与交流相结合原则,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是有情感、有思想的,生命教育应该突出交流,注重生命个体的情感体验,强调生命个体的存在,让生命个体在交流中获得价值肯定和人格的尊重。四是生存与发展相结合原则,教会生命个体生存、获得发展是生命教育两大主题。生命个体面临着各种生存问题和发展问题,提高生存意识,获得发展技能显得十分重要。五是互助与预防相结合原则,生命个体总是生存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之中的,全民互助特别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是防治各种生命危机特别是预防青年自杀的长久之计。
  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教育面对的是生命,发展的是生命。大学生活是人生的黄金期,青年大学生是整个社会最富朝气、最具创造性和生命活力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重视和倡导对大学生的生命关怀教育,不仅意味着对大学生个体自然生命的关切。更意味着对大学生生命价值与人生态度的引导与提升。加强大学生的生命关怀教育,既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教育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崭新课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614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