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高职学生方法能力的范畴教学法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通过对现有教学方法的简要比较分析,指出现有教学法仅属于教学方法体系中的派生方法,它们遮蔽了隐含于其中的其他一切教学方法之本――范畴教学法。文章揭示了范畴教学法在高职教学方法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从逻辑规律、教学规律和大学生心理特点等角度分析了范畴教学法在高职教学方法体系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在高职教学中亟须注重范畴教学法的研究和合理运用,从根本上改进教学方法,以切实有效地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的方法能力。
  [关键词]高职学生 方法能力 教学方法 范畴教学法 教学规律
  [作者简介]张智(1964- ),男,重庆人,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周长春(1964- ),男,重庆人,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经贸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高职教育。(重庆 40400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5-0146-02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国人均资源非常短缺,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用15年时间使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未来的人才出口、智力成果出口,知识加速增长和学制限制、教师不可能将某一学科的全部间接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等等,这些都对全民素质,尤其是对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与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教学方法的革命――注重对范畴教学法的研究和运用。为了在高职教学方法体系中给范畴教学法应有的地位和重视,以改进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力,为中国的创新化提供合格的创新型人才,文章以实证和比较等方法,首先分析传统教学法与范畴教学法的现状、长短;其次,阐述范畴教学法在高职教学方法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最后,分析范畴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重要的理论意义。以期为提高学生的方法能力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一、高职教学方法的现状及其效应
  
  高职教学方法现状包括高职院校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现状及其实际运用现状,笔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职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现状及其效应
  在目前的高等教育学理论研究中,关于教学方法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传统教学方法,如语言传授教学法(讲授法、谈话法、案例法、讨论法、问答法等)、直观感知教学法(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实验法、实习法、参观法、教师演示法等)、学生“独立”式教学法(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指导法、练习法等)以及时下较为流行的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导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的不足之处,就是忽略了对隐含于其中的范畴教学法进行抽象剥离和独立的研究,这对高职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效果的优化和学生方法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都产生了广泛、巨大的消极影响。迄今为止,很少有人在理论上重视对范畴教学法的研究。
  (二)高职教学方法的运行现状及其效应
  各种传统教学法虽然都基于范畴教学法,但人们还没有对范畴教学法给予应有的重视。教师在教学中忽视范畴教学法的传授,学生便无法掌握学习的根本大法――范畴学习法,也就不能自如地真正掌握范畴、概念、原理和操作技能。所以,高职学生在现实的学习中所能依凭的方法也只能是传统的而非范畴的。
  从教师方面看,由于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推广的滞后和教学方法经验升华的缓慢,在现实的高职教学中,人们采用的依旧是前述的传统教学方法与少量时下较为流行的现代教学方法,很少有人在教学实践中去研究和运用范畴教学法。
  从学生方面分析,由于教师注重对象性知识的传授,故其教学内容必然侧重于学科范畴、概念、原理、技能的讲解。教师授人以鱼,勉强解决了学生暂时学什么的问题,但忽视了特别重要的范畴分析、综合以及基于范畴的各种命题、原理、技能的轻松有效的演绎,忽略了方法性、工具性、元认知知识的传授,从不向学生明示自己是如何掌握范畴、运用范畴认知事物本质、剖析原理、传授技能、分析案例、驾驭整个知识体系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即便有少量老师在教学中注意到了元认知知识、程序性知识、工具性知识的重要性,但不管是自己“教法”的运用,还是对学生“学法”的传授,都仍限于传统教学方法的运用和传授。
  传统教学法重视对象知识的讲解而忽视方法性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大学生渴求的不仅是对象性知识、更注重于方法性知识的心理;它侧重于单向传授,使学生大多只能被动获取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独立主动获取知识的心理;它更忽视了学生对自己其他能力特别是方法能力养成的渴求;它还造成学生所学知识表浅、死板、零碎、散乱、整体性弱、系统性差、适实性低,学习效果差,学生无法自主实现在学习中的知识和能力的正迁移等后果。如果囿于传统教学方法,就难以完善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方法和创新等能力。为改变这种状况,适
  应环境,有必要对范畴教学法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推广运用。
  
  二、范畴教学法在高职教学方法体系中的地位
  
  范畴即基本概念,其内涵揭示顶极事物特有的本质属性,其外延反映具有该种属性的多层次的各级事物。它是各层级下位概念、下下位概念等的母体和始祖,它是演绎各种原理、规律和技能的基础和本原。所谓范畴教学法是指高职院校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在科学掌握范畴的基础上,学习掌握相应原理、规律和技能,以养成和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及学生的独立思维、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力与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知识传授与学习的方法。因此,范畴教学法既是一种重要的知识传授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范畴教学法是教学方法中的万法之法,是其他一切教学方法的基础和根本。不论是其他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现在广为流行的案例教学法、其他教学法,它们相对于范畴教学法这一根本方法而言,都是派生性的方法。
  如案例教学法就是基于范畴教学法的。案例教学法的出发点是各种范畴、概念、原理和技能,其中各种范畴是基础。学生只有在对范畴有所认知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对案例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升华,才能真正借助于案例达到掌握范畴、概念、原理、技能、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否则,案例教学法就会流于形式,案例虽然可以使学生“快乐”地度过一堂课,但是,该教学法的真正目的和意义也就难以实现。案例教学法的归宿点是让学生掌握学科的范畴、概念、基本原理和实用技能,学以致用,教学案例主要用来为学生掌握范畴及其派生知识、技能服务。
  案例教学法会常常出现“有案难例”的情况。在案例教学中,由于教师疏忽提醒和学生的不自觉,学生经常将用来为范畴、概念、原理、技能的学习服务的案例,单纯当做故事来听,不能把案例有机地整合于欲学的知识中去。因而忽略了案例的真正目的,这是案例教学法的又一瑕疵。
  相对于范畴教学法而言,案例教学法相对低效。范畴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创立、掌握运用科学的范畴来掌握概念、原理和技能;它离不开例子,但不长时间纠缠于例子。而案例教学法,一般都离不开冗长的故事性案件,因此费时费力,效率和效果相对较差。范畴教学法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而案例法具有较大的片面性和零散性。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冗长的案例,耗费大量的时间,仅能说明有限的范畴、概念、原理和技能等知识点;而运用范畴法掌握了范畴,就能顺势而下、自如、全面、系统、科学、准确、深入地演绎出众多的派生概念、原理和各种技能,因为范畴是基本概念、原理是各种相关范畴间必然联系的演绎,技能是范畴、概念和原理的实用化。案例教学法主要是为学习对象性知识服务的。而范畴教学法不仅能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各种对象性知识,而且还能使学生学到能使自己自主学习、学习效果倍增的方法性知识。
  如果没有科学的范畴,或者对范畴不能全面、彻底、准确地掌握,那么,就不可能真正自如而准确地运用前述传统的教学法进行有效的教学。
  
  三、范畴教学法的理论意义
  
  范畴教学法既有高等教育学层面上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高职教育实践层面的实践意义,同时还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下面是笔者就范畴教学法促进相关教学规律充分实现的一些思考。
  (一)范畴教学法有利于教学相长规律的实现
  在高职教学中,教师要创立、运用和传授范畴教学法,必然促使各位教师首先自己去学习创立、掌握范畴及相关方面的逻辑学、心理学知识、原理、技能,促使教师的认知结构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创立、运用和传授范畴教学法,必然会进一步促使学生对该学习方法的学习与掌握,从而培养、提高学生的方法能力,推动教学相长规律的实现。
  (二)范畴教学法有利于师生互动教学规律的实现
  协同互动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中,学生的“动”从学习环节上看主要表现为预习、听课、提问、复习、作业、实训、实习、毕业论文写作以及寓于各环节中的思维活动。从其“动”的形式上看主要表现为欲(对知识的渴望)、视、听、问、记、思、行。而学生对范畴学习法的掌握,便能自主、自动、自如、自愿(因学生能从中充分体验到自我价值感、独立感和成就感)地实施前述学习活动,同教师的讲授协同配合,充分实现师生互动的教学规律。
  (三)范畴教学法有利于知识与能力互相依存规律的实现
  这里的知识是指对象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一方面,能力的获得与发展离不开对对象性知识、陈述性知识的系统掌握,但对象性知识的传授、掌握并非就能天然地培养和提高多种能力;另一方面,能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能力状况直接影响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效率、效果。运用范畴教学法教学,不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各门学科中的具体范畴所包括的事物的内涵、外延、特点、原理、规律和技能等方面的对象知识,而且,由于在范畴教学法的运用中,教师特别注重范畴及其掌握方法等工具性知识、元认知知识的必要传授,因而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方法能力。范畴教学法将传授陈述性知识与提高学生方法能力进行了有机有效的整合。
  (四)范畴教学法适应大学生在认知活动与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发展特征
  智力测验表明:大学生的认知能力趋于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抽象思维和逻辑记忆的能力,基本上能对具体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也能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据林仲敏对23个省市在校学生的调查,大学一、二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总正确率达74.44%。这一智力结构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他们渴求自主独立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但因其认知的方法能力尚不成熟,从而就产生了主动独立探索知识的强烈欲望与方法能力欠缺的矛盾。因为学生有独立自主求知的渴求和一定的方法能力,就有了传授方法性知识的外在的接受可能性;也因为方法能力尚有欠缺,也就有了传授方法性知识的必要。范畴教学法正能兼顾这“二者”(渴求和能够独立求知),适应了大学生自主独立求知和自我意识的心理特点。
  现有教学方法是范畴教学法这一根本性教学方法的派生性方法,传统教学方法很难适应中国人均资源极度短缺背景下,国家创新化、人才输出、智力出口的现实和历史的需要。为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美中不足,为统一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传授于高职教学中、为兼顾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为充分实现教育规律、为高等教育对社会大环境的协同适应,在高等学校教学中广泛开展范畴教学法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已经势在必行了。
  
  [参考文献]
  [1]曾宪皆.试析郭汉民教授的研讨式五步教学法[J].源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5).
  [2]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808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