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双语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双语教学近年来在高校中得到了普遍推广,这种教学手段在面临着良好发展空间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很大程度缘于对双语教学目的与意义的理解偏差。文章通过对研究样本的调查分析,指出应将双语教学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注意好双语教学的几个要素,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
  [关键词]双语教学 国际化 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毕晓芬,女,山东文登人,青岛大学国际学院教学办主任,助理研究员;孙志军(1972- ),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讲师,硕士,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山东青岛266071)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8-0187-01
  
  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方法,近年来在高校中得到普遍推广,尤其是2001年教育部发布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后,更从政策导向上肯定了这种教学手段的尝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也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各高校在学校发展定位与规划中,纷纷突出国际化办学特色,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作为重要的办学指标。尽管双语教学仅仅是微观层面的教学手段,而培养国际化人才是一个泛化的目标,但从目前的教学情况看,两者却有着紧密联系。
  
  一、目前双语教学面临的困难
  
  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面临着挑战。从教学的几个基本要素来考察,离不开教师、学生与教材。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执行者,工作语言采用的是外语与母语兼用的形式。我们的国情与别国不同,绝大部分高校教师对专业知识的习得与研究都是通过汉语的形式。因此教师采用双语教学面临的首先是语言关,不仅对外语的掌握与运用要熟练,而且要达到用外语阐释专业知识的深度。高校要达到5~10%的双语课程,至少要储备高于10%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因此,对双语教师的培训就成为非常紧迫的问题。而且从目前反馈的情况看,教师的水平是制约双语教学发展的最大障碍。
  从学生的角度看,至少可以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外语能力,双语教学确实是一种对学生有益的教学手段。但在实际过程中,学生的反馈意见是很不一致的。与教师一样,我国学生对外语的掌握也是一个习得的过程,需要有意识地努力掌握。对外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讲,满意度比较高;而对一些外语水平不高的学生来讲,效果适得其反。另外,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是,双语教学或多或少在“语言”上有所偏重,影响了对专业知识深层次的阐释,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被讲成了“通论”。部分学生对外语畏难的同时造成了对专业知识的畏学,使得双语教学面临着尴尬的境地。
  教材选用面临的困难及其他相关硬件、软件的制约也是影响双语教学发展的因素。众所周知,国外原版图书的价格不是每位学生都能接受的。目前的双语教学教材比较混乱,有些学校组织学生购买并且在不同级部循环使用来降低费用;有些教师采用国内影印本教材;有些采用散页讲义的形式;甚至还有部分采用翻印的形式。
  从理论研究与指导的角度看,我们对双语教学的研究过多地注重对形式的研究,一般限于以下几方面:(1)对于双语教学可行性及必要性的论证,包括从学科特点出发展开的否定性探讨;(2)从双语教学的定义出发,肯定这种教学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及以外语作为学习语言能力的作用;(3)从我国双语教学的现状出发,分析制约双语教学发展的因素。实践证明,研究上的偏差也不利于双语教学的发展。
  
  二、对双语教学培养人才的调查与意义分析
  
  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使教师和学生受益的不仅是技能上的提高,更多的是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是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双语教学的理解,绝不是对其字面含义的解释与分析,而应该将其放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视野中去考察;对于学生的培养不仅限于外语能力的提高与专业视野的开阔,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及其对外来文化(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
  为了分析双语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联系,我们选取了200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本科学生作为样本来调查。从三年级开始到四年级上学期,先后开设了《国际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商务》等双语课,并且在四年级上学期开设了外教担任的《商业伦理》课。从学生评教的反馈信息及学生教学信息员的意见来看,作为第一门双语课的《国际经济学》,根据我们的指标体系,学生期中满意度为35%,不满意度为31%;期末满意度为48%,不满意度为25%,学生不满意的焦点集中在对这种授课方式的不习惯及外语水平的限制上。三年级下学期新开设了一门《世界经济概论》双语课,学生期中满意度为45%,不满意度为28%;期末满意度为54%,不满意度为21%。四年级上学期同时开设了《国际商务》双语课及由外教担任的《商业伦理》。《国际商务》的期中满意度为56%,不满意度为23%;期末满意度为61%,不满意度为18%。纯外语授课的《商业伦理》期中满意度为52%,不满意度为26%;期末满意度为56%,不满意度为22%。从学生个人的意见来看,对《商业伦理》课评价高的学生认为外教的讲课方式、作业形式及考核方法很有挑战性,对提高个人能力非常有帮助。不容忽视的是,尽管学生对双语课的评价越来越高,始终有20%的群体无法融入双语课的教与学过程。
  我们跟踪分析了部分毕业学生及出国留学学生的状况。200名毕业生中,不包括考研和出国留学的学生,到涉外机关企事业工作的有130名左右。通过问卷调查,回收到的119份问卷中有82%的学生认为双语课程对他们的帮助很大;从18名出国留学的同学中回收到11份问卷,都认为大学期间开设的双语课程及外教课程对他们现在的求学非常有帮助。
  
  三、推行双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学生的反馈及教学督导的意见,我们认为在推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切实注意好几个问题,才能真正取得好的效果,避免这种教学手段流于形式。
  师资的合理选用是推行双语教学的前提。我们现在担任双语课的教师,有些只限于用外语给出定义或术语,讲解几乎全部用中文,双语教学已经变质变味。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担任双语课主讲教师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语言的流畅、专业知识的精通以及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异同在他们身上往往能找到良好的结合点。当然,国内毕业的专业教师并不是不具备双语教学的能力,但一定要经过培训,这种培训不仅仅是语言的培训,还应该包括对教学方法、思维方式等的训练。
  课程的筛选是很重要的环节,不是所有课程都适合采用双语讲授模式。对于理论性较强、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即使采用母语授课,学生接受起来也有难度,所以就不一定要采用双语形式。而对于一些国内前沿性的课程,国外已经有了成熟的体系与教学资料,所以尽管也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但可以大胆尝试双语形式。
  任何教学过程都应该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有些学生外语基础较差,很难在短时间内提升。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讲,外语的基本听说读写能力都成问题,更谈不上以外语作为学习语言来获取知识。我们在鼓励这部分学生强化外语的同时,可以采取高年级专业课分流的形式,同样的专业课可以采用外语与汉语两种形式。可以对学生设置有针对性的外语过级考试,达到一定水平的可以多采用双语授课模式;如果水平太差就不必勉为其难,以免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外语过级考试可与学生的自我选择与设计相结合。
  教材等教学资料的使用可多借助国际合作办学平台。影印本教材尽管价格相对低廉,但与国外同领域的知识相比,可能已经经过一个周期,内容相对陈旧,因此对影印本教材的选用一定要考虑到时效性。在使用原版教材的同时,应积极引进一些拓展的教学资源,吸收到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中。
  
  [参考文献]
   [1]赵华新,拓晓波.浅议如何解决双语教学的师资问题[J].教育与职业,2006(2).
   [2]陈艳.试论高等学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J].经济师,2006(5).
   [3]邓惠君.试论高校双语教学中存在的矛盾及其解决方法[J].教育与职业,2006(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846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