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历史学科教学案一体化的几点体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之一,除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外,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在一年多的探索中,我在教学中贯彻教改理念,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和课堂教学改革收到同等地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实施教学案一体化改革的过程中,既有成功的乐趣,也有迷茫的苦恼,通过对每一节课的情心打磨,我对历史学科如何贯彻教学案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我对历史学科教学案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反思。
  
  一、教师观念转变是前提
  
  教改最大阻力和动力都在于教师。通过改革,我对课堂教学的观念有所变化。以前的课堂,经常是我洋洋洒洒的舞台,我认为教师的乐趣也正是在于讲得精彩,所以经常会“满堂灌”。学生习惯了被动的接受,总是听老师“讲”才觉得是学习。通过教学案一体化的实施,我深深认识到,课堂应该交给学生。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所以在授课中我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分组呈现学习成果,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点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案编写质量是关键
  
  教学案作为师生共同使用的资料,其质量关系到改革的结果。网上有可供参考的教学案,但是质量高的不多,这就需要教师精心编制,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全面把握重难点,认真选题,拿出一份高质量的教学案。历史学科的教学案编写原则既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又注重对学生基础的夯实、思维的启发。我们的学案几经变革。比较成熟的版本包括如下几个部分:学习目标、重难点、知识梳理、知识体系、预习检测、课堂检测、课后拓展、学习反思。其中供教师使用的教案还包括思维点拨部分,通过史料突破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另外题目的选择应结合考点,对学习效果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
  
  三、教师点拨是必要环节
  
  教师在课堂中讲不讲?讲多长时间合适?这是我比较困惑的问题,历史课堂似乎教师不讲就失去了学科的魅力。在教改过程中,通过对“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的学习、研究,我认为应都注重对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激发、学习能力的培养,而这一点同我校所提出的教改模式是一致的,这也印证了教改方向的正确性。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过程中,我对“讲”这一问题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实施教学案一体化,并不是老师不讲,而是应该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对重难点问题以及学生不会的问题进行精当的点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教材和学情都要有深入的把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121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