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开发思维文化 促进词语积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为了了解学生的词语积累情况,我进行了一次突击性的语文测试:我让全班学生分组开火车说四字词语,要求没有重复的;接着让学生在五分钟内写出尽量多的四字词语。其结果令我十分惊喜,开火车时,全班说上三四个回合竟然没有重复,就连平时成绩一般的几个学生,都能在细想后说出不同的词语。五分钟内写出的词语,个别学生洋洋洒洒写了一大板,虽然其中不乏错别字。
  细心分析学生的测试,不难发现,学生的词语积累都丰富了,并且找出了不少积累的方法和经验――把词语分类识记,找近义词、反义词……我想,学生的进步不是偶然的,这是思维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思维模式,是在班级的思维场下取得的结果。
  一、思维文化与教育发展
  相信有一定的哲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复杂思维是人类与动物的最大区别。从懂得制造生产工具开始,“人类”就真正成为了人类。一种文化,本身就是一个过程: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也就是说,一种文化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它的形成需要或长或短的时间,然后让人意识到它的存在,然后它的存在又让周围的人参与其中,使它不断发展。设想,如果一种文化能对人类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那么它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将会是无穷无尽的。
  我们常说,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想,就是思维的主要形式。教育,让“白纸般的孩童”向善,使他们具备生存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技能,以及更符合所在的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发展的需要。教育是当代社会公认需要优先发展的领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正如李海林老师所诠释的“名师出高徒”:现代教学法的精髓就在于努力探求这“出”的规律和“出”的艺术。良好的教育不仅给教育对象一等一地传授知识和经验,更重要的,是发展教育对象的思维能力,促使他们学会思考,学会创造,以致不会“坐吃山崩”。
  二、思维文化与词语积累
  传统认识中,我们把学校教育归结为“读书识字”。这是不无道理的。虽然当代学校教育把思想教育提到了更高的层次,但是作为学校教育,如果不能把识字这一任务落实,学生怎能自如地使用“教科书”这一学校中最重要的教育载体?学生又怎能更主动地阅读其他教育材料,获取更多以文字形式存在的教育信息?因此,思维文化首先在学校教育中的词语积累教学方面有了无尽的形成和发展的空间。
  语文学习既要抓好工具性,也得抓好人文性。工具性是学生阅读习作乃至日常生活的需要。作为现今社会的一员,必须学会与人交往,话语中字词的运用是否得法,是否吸引,就直接影响了个人的魅力。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同一个词语用在不同的地方就可能有不同的意思,而同一个意思或许可以用好些词语代替。只有不断地对词语进行学习和积累,才能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从古到今,教育者们(尤其是小学教师)对词语积累的方法不缺乏思考:经常让学生比谁认识的词语丰富,增强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让学生把一个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找出来,增强文字间的联系与对比,加深学生的记忆;把文字与事物的形象或与事情联系起来,或把词语进行分类归纳,增加认字的趣味性和减轻记忆的难度;把词语贴在所表述的实物上或进行造句,增强字义的直观性;反复出现或听写一部分词语,让学生记忆更深刻……这些方法,都大大提高了学生词语积累的兴趣和效率,也增强了效果。但是从发展的观念上看,如果要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有兴趣,效果更好,莫过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自主思考方法,在思考的过程中发展思维。
  如果我们设想最完美的教育效果――学生都用独特的方法进行词语积累,那么,“词语积累思维文化”就在实践和运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发挥着无穷无尽的能量,让一代又一代都受其影响,参与其中,创造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思维文化也就通过这过程反过来对教育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思维文化与词语积累实践
  小学生是识字教育的主要对象。都说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当然很小。但是,我们不能低估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更好地开展识字方法的探讨,需要教师放得开,让学生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还要求教师会充分利用周围可利用的条件(如家长、动植物、学教具、学生的年龄特点等等),给予学生恰到好处的引导,让学生懂得开发和利用周围有用的资源。适当时候,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并给予学生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保持他们探究的热情。
  思维文化,其中心不是体现在结果,而是过程与发展,也就是使人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因此,不管是学科教育还是其他各种教育,都应以培养人的自主创造能力为目标,培养人对各种已有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并把此种能力运用到词语积累中,形成思维场,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产生思维碰撞,那么,我们的词语教学就能事半功倍,水到渠成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254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