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课堂因阅读而精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蒋瑶君

  说到阅读教学,数学老师总认为阅读是语文、英语的事。其实不然,数学学习同样不能离开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只是把数学教材当成习题集,缺乏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和习惯。阅读教材成为老师的专利,学生只要听懂就满足了。即使老师布置预习,学生也只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读不出要点,读不出字里行间所蕴藏的精髓,更读不出问题和自己的独到的体会及创新见解了。阅读成为阻碍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绊脚石。由此可见,加强数学阅读教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在学生开始数学阅读之前,我们要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需求,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学习“利息”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某公司存款100万元,定期两年,年利率2.43%,两年后,银行营业员付给这个公司本息1486万元,结果这位营业员不仅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个人也要承担经济损失和法律责任,请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对于这类题目,学生自然有兴趣去探究。
  二、优化过程,提高阅读技巧
  数学阅读的过程应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时间太长,影响教学进度,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时间太短,学生来不及思考,阅读就会流于形式。最好是先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使阅读更有效。
  1.读中理解
  小学数学语言具有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通过多读、巧读,可读出学问,可读出兴趣。如:一块花布长50分米,做一条裙子用8分米,最多可以做几条裙子?对于这类题目,学生往往有个习惯思维是认为求“几条”才是要求。这时老师就组织学生通过自由读,分组读,个人读;通过多读,重音读“最多”,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最多”是一个要求。这样抓住数学问题的根本和难点来读,通过多读来理解题目,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读中比较
  以读比较就是通过读来比较知识的纵横联系、差别,从而掌握数学知识,把知识内化的一种读书方法。一般应用在知识形成的巩固阶段,把知识进行有层次的、系统的区分和整理,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的重点,对知识间的联系和差别能够系统地把握,为以后灵活应用和创新打下扎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了正比例和反比例应用题后,大部分学生对这两类题目不能很清楚地分辨。我就同时出示这两类题目:(1)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了12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2)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了12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长200千米,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几个小时? 这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求的是什么?它们在意义和叙述上有什么区别?通过反复读,学生对正比例和反比例应用题的区别、联系就进一步理解了,解题错误也随之减少。
  3.读中释疑
  以读释疑就是在阅读中发现疑问、提出疑问,从而通过读来解决疑问。数学课本上的概念、规律等语言简练、叙述严谨,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不易理解。指导阅读时,设疑要有层次性和启发性,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鼓励学生在质疑时“标新立异”,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使其养成爱问、好问、会问的好习惯。如“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强调的是“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粗读第一遍时我先设疑:这段话中哪几句话比较重要?怎么理解?学生提出“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句话要重点理解。再细读第二遍,让学生在再读再想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有学生质疑:为什么书上要讲是“一个最简分数”?我让学生换个角度再问:换成是“一个分数”结论还成立吗?然后抓住时机让学生就这两个问题进行研究。最后精读第三遍,我让学生边读边想,再举几个典型的例子。通过以读释疑,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4.读中质疑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的过程是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发展、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质疑使学生观察得更仔细,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思考也越来越周密深刻。如菜场里运来一批新鲜蔬菜,其中萝卜占这批蔬菜的20%,青菜占35%,已知青菜比萝卜多450千克,这批蔬菜共多少千克?让学生边读边质疑谁是谁的20%?谁是谁的35%?谁是单位“1”?反复读使学生清楚地理顺条件和条件之间的关系,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久而久之,学生在读题时也会抓住关键,多问个为什么,思维能力也随之提高。
  三、拓展内容,培养阅读习惯
  教材是数学专家集结过去经验,在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生理特征、教育教学质量、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是任何教辅用书替代不了的。重视阅读数学课本,按课本原文逐字、逐句、逐节阅读。此外,作为课外数学科普读物(包括数学史,数学学习方法、趣味数学及数学专题讲座等)、数学学习指导,以及小学生为读者对象的数学和自然科学期刊等,对于开阔数学视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也是不可缺少的阅读材料。拓展阅读内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较快地提高阅读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还能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高度集中注意力,使学生思维活跃。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也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因阅读而变得更精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31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