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论素质教育与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恩贵

  摘 要: 素质教育最根本的要求是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的内涵体现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 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着思想品德教育
  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本,寓道德之舍也。”辩证地指出了体育与知识、道德的关系。所以,体育教学要把教育贯穿到教学中去,利用体育教学丰富的教育因素,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并能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是结合课的内容进行传授的,对体育课程教学进行改革能有效改变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的现象,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1.通过严密的课堂组织,培养学生动作迅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协同行动的良好习惯和作风。
  2.通过教材的游戏内容,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热爱集体、勇敢顽强、机智果断、遵守规则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3.通过田径、球类、体操等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勇敢、果断、机智、顽强的意志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另外,教师还能通过表率作用教育影响学生,用模范行动为学生树立表率。
  二、体育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
  智力就是人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智力是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总和。较为统一的认识是:智力是人脑功能的表现,是人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人的智力发展虽然主要依靠智育来完成,但人体发育智力的器官机能却有赖于体育活动。在教学中利用图解观察,练习中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要让学生了解想跑得快,跳得高,应懂得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人体的形态结构,从而选择跑步、弹跳的最合理姿势和用力的科学方法。教师能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在进行讲解示范和辅导时,在每个教学环节上都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把所学的知识变成感知,加深理解,从而获得学习上迁移和反馈的积极作用。在以往的教学中还重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实际上,学生学习知识,除了依靠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外,还受到兴趣、情感、动机、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创新体育教育虽然仍将传授知识、授业解惑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它已不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终极目标了。在创新体育教育中,教师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迸发出极大的学习体育的热情,能够处于主动学习体育的最佳状态。
  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上。
  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因此,要充分利用体育这一独特的教育形式,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顽强向上的精神、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坚强的意志,发展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能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自尊、自爱、自信的良好心理品质。
  五、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能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订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关心优秀学生,还关心后进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自尊和上进心。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为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要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只有发挥学校体育工作“重要切入口”的作用,积极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让素质教育回归本义,把学生应该用于锻炼身体的时间还给学生,才能让卓有成效的体育工作切实带动素质教育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亦诺.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J].中国学校体育,2001,20(3):11212.
  [2]钱建龙.大学体育课对学生心境影响因素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1,(3).
  [3]许龙成.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耦合之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院报,2004,(3).
  [4]宋冬梅.体育审美教育实施的必要性和途径[J].贵州民族学院院报,2003,(5).
  [5]金文轩.论艺术与体育[J].青海师专学报,2001,(4).
  [6]王占春.新中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建设五十年[J].中国学校体育,199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31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