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器乐进课堂与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提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器乐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兴趣,有利于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增长技能才干培养良好情操。本文结合自身在课堂中口琴教学的实践,从理论和实践角度阐述了口琴教学对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器乐教学;教育价值;教育实践;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2-0006-03
  
  器乐教学是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目标和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教学主要的音乐实践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音乐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最佳途径之一,正如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所说:“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儿童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将这种可能性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这精辟的论述,道出了器乐教学的宝贵价值与意义。器乐进课堂的音乐教育价值
  
  一、器乐进课堂的音乐教育价值
  
  “器乐进课堂”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青少年普遍有参与器乐演奏的欲望,他们希望通过器乐演奏来实现自我表现,以引起他人的关注。尤其是嗓音条件不太好的学生,更需要通过器乐演奏的途径来参与音乐活动。在器乐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领略到演奏乐器时的欢乐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调动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因此,教学中要明确器乐教学的目的性,不是培养专业技能的教学,而只是通过乐器来学习音乐,参与音乐实践,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我校历来对于器乐引进课堂比较重视,要求班班有琴声,人人会器乐。而口琴教学是我校最成功最具特色的器乐教学,已经在我校全面普及,在此,我以我多年的口琴教学实践为例,谈谈器乐教学在音乐课中的教育价值。
  
  (一)运用口琴教学培养并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
  笔者认为,器乐教学首先能培养并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继而成为爱好。大多数学生都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有好奇心。在第一次口琴教学中,很多学生都禁不住要摆弄口琴,还有的不时吹几声,想让他们安静下来比较困难,在整堂课中学习的效率不高。我便抓住契机,并采取了这样的策略:口琴不发给学生,先由教师吹奏一首既优美又熟悉的旋律,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当教师吹奏完毕,他们会报以热烈的掌声;然后再给他们播放上一届学生的比赛录像(学校每年有“班班有琴声”的比赛),最后再播放校口琴队的演出或比赛录像。这样就很自然地抓住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向他们介绍口琴的历史、特点、演奏方法及学习要求,学生就能较好的接受。同时,还可以请个别会吹奏口琴的学生来演奏,更是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今后的教学开了一个好头。
  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开头之后,课堂上教师继续采用游戏激趣、口琴小舞台等方式,不断保持学生对乐器的好奇心、新鲜感。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动机,排除器乐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的枯燥感。让学生能比较持久地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尽可能地让不同层次的孩子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肯定、赞扬、经验、自信、审美等成功的体验,尝到器乐学习的甜头,诱发他们更大的学习兴趣。形成兴趣――参与――成功的良性循环。
  
  (二)运用口琴教学丰富音乐教学内容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听”与“唱”是课堂的老把式。而口琴的加入大大充实了音乐课堂,从“听”、“唱”延伸到奏和演。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节奏感、音高感,培养学生视奏能力。在歌唱教学中,口琴的运用恰到好处。如在上教版六年级下第三单元《美丽的村庄》一课教学中。做了如下实验:我把预备12个班级分成两组,A组采用口琴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欣赏――视谱――吹奏――学唱――听辨等环节进行自主地学唱歌曲。B组采用常用的歌唱教学法学唱唱歌曲。结果表明:A组的学生学得更快,唱得更好。采用口琴辅助歌唱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想学、会学的空间。最后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学会”的喜悦。此外,我们把口琴演奏运用到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这正好迎合了学生活泼好动、擅长模仿的特点。在欣赏课中,从原来听、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让学生吹一吹、听一听,使学生在愉悦的欣赏活动中,全身心地体验、感受和理解音乐。教学时,在初听作品后,让学生用口琴演奏欣赏曲目的主题旋律(部分曲目),使学生加深了乐曲的主题旋律的认识。有助于对全曲进一步的欣赏、感受和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增进了学生的感受力,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了音乐视野,提高了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而且发展了想象力,丰富了情感,陶冶了情操。
  由于口琴演奏形式多样,可以独奏、重奏及合奏,拓展了学生表演的空间,使学生充分得到锻炼。口琴进课堂,把听、唱、奏、演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想学――会学――爱学”,从而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
  这样的教学手段,无疑大大丰富了音乐教学内容,拓展了课堂舞台,增加了音乐课的厚度,增长了学生的知识与才干。
  
  (三)运用口琴教学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一首乐曲演奏的成功,往往不是靠个人的出色完成的,而是靠大家的齐心协作。要使乐曲演奏的秩序不被打乱,每个成员的表现欲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就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学会考虑怎么做才能使团队的努力收到最好的效果。
  让孩子们知道个人的利益有时要服从整体的利益,为了使整个活动更出色,就要互相团结、相互合作。孩子们从小学到的知识和养成的习惯,都会渗透到他们的性格中去。长大了带人社会。一个懂得合作精神的孩子会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集体操作,并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懂合作的孩子在生活和工作中会遇到许多的麻烦,产生很多的困难并且无所适从。在以后的生活中,团结、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包括教育他们懂得如何协调自己和他人,使得整体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这是非常必要的。每个参加合奏的孩子通过音乐可以训练节奏的统一,达到声音的和谐。“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完成一件大的事业。合奏艺术是建立在配合意识及平等观念之上的,只有参与者有了融合在集体音乐中的素质,才能追求完美的整体效果。要想完美的表现一首合奏作品的内容,合奏者必须严格的在整齐、协调一致和统一的基础上,发挥集体的自觉参与意识及高度合作精神。将这种精神深入音乐表现之中,在指挥的作用下,将合作精神深入到音乐表现之中,可使集体力量得到弘扬。
  我通过器乐吹奏的过程让他们知道。实际上,这就是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如我校每年的“5.30”大合奏比赛,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集体性活动。每一次的合奏排练,每一个学生都融 人在集体之中,加强了学生们的团结协作精神;每一次的合奏比赛。每一个学生都是集体的一份子,加强了学生们的凝聚力;由此可见,合奏是集体主义教育的最好形式之一,它有利于形成具有统一意志和共同感情的团结的集体。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协调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器乐进课堂的教育实践
  
  利用器乐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这是音乐学习的前提与开端。但学过器乐的人都知道,听别人观摩别人的器乐演奏是一回事,自己学练器乐又是一回事,可以这么说,任何一门器乐的学习都是不容易的。和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一样,器乐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如何保持开头拥有的兴趣与热情,坚持学到底并学出模样来,不但要求学生有毅力,老师教学也要得法。
  我在多年的口琴教学实践中,虽然也曾碰到过诸多的问题,但有几点尝试所取得的效果很值得一提。
  
  (一)分层递进,注重个性发展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他们的音乐基础参差不齐,对音乐的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因而在教学中不适宜搞“齐步走”。如果我们以优生为标准制定学习目标就会导致中下生因跟不上而最终丧失学习器乐的信心;若以中后生为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又会抑制优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因材施教,设立分层教学,实行分类推进。
  分层教学既要让优等生“吃饱喝足”。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形成特长,又要让中后生跟上队伍,获取进步。尝到器乐的乐趣。最终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稳步提高的目的。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怎样做好分层教学呢?我是这样做的:
  要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对他们进行合理分层。比如:把乐感好,基础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分为A组;把乐感较好,基础知识一般,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分为B组;把各方面都较差的学生分为C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分层要求。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既要重视教学中的统一标准,突出教学要求的一致性,以保证学生打好坚实的素质基础,又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突出目标的层次性,做到“划一性”和“层次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对优生,允许他们超进度学习。对面儿比较大的中等生则要循序渐进,稳步提高。对后进生则要求“低起点”、“小步子”,最终达到教学目标。比如六年级下有一首乐曲《圆圈舞》:
  从这个谱例可以看出。B组学生吹奏旋律,要求对口琴低音区的位置比较熟悉。C组学生吹长音,留下了想象的时间去准备下一个音的位置,而对A组学生来说,主旋律太简单,在每个乐句的尾上加了几个音。变成4 3 2 3 4 5,丰富了原来的乐曲旋律,同时又兼顾了不同吹奏能力的学生,使得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演奏中来。这样既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水平,同时也达到了器乐教学以合奏为中心的目的。各组学生在完成了自己的目标之后,照样可以依次推进,以达到稳步提高的目的。
  分层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求他们正确处理好乐器技能训练和音乐表现的关系,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两者均不可偏废。若脱离音乐表现的需要去训练学生的演奏技能,不但有碍于学生通过乐器学习音乐、表现音乐,而且会使学生失去器乐学习的兴趣。因此,不管学生学习器乐的程度处于何种阶段。都应要求学生有意识的表现音乐,孜孜不倦的追求美妙的音响效果,哪怕是C组的学生初始阶段吹的单音,也要求他们运用正确的演奏方法去控制音量、音色,其结果既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又提高了学生乐器的演奏能力。
  在分层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尖子。器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并不等于不培养尖子。否则我们的音乐教育就只能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不利于特长生的发展。在教学中要给尖子生提供领奏、独奏的机会。同时允许对尖子生进行超纲要求和训练,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艺术才能。同时也可以带动其他组别的学生效仿和努力追求尖子生的那种演奏技巧和境界。
  这样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同时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师生互动,创造了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实现了新课标宗旨:,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二)齐奏、合奏的教学实践
  在分别练习好了的情况下,进行集体的协作是非常重要的。分工合作。孩子们也非常喜欢这种合作的方式。对于某些表现欲较强的孩子,他们不愿意默默无闻埋没在乐队里,时常在合奏时发出各种怪声。已期引起大家的注意,常常引起哄堂大笑,他们就有种满足感。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几次,可收效甚微,怎么办好呢?于是。我拿来录音机。把他们合奏的曲子悄悄录了下来,当我重新放出了他们的“杰作”时,他们都笑不出来了。于是,我对那几个孩子说:“我知道你们并不是想破坏我们大家的成果,只是在演奏中听不清自己吹奏的声音,才这样做的,是吗?”得到孩子们肯定的答复后。我又说:“这样的音乐你们觉得它优美吗?如果不优美,你们有信心创作出更加动听的旋律吗?”孩子们都兴奋起来,表示要团结协作,共同创作出优美动听的音乐。当他们再次听到录音机里自己演奏的曲子时,每个人的表现欲都得到了最大的满足,那种笑,是发自内心的、满足的、自豪的。
  在上学期的课堂教学评比中。我就尝试了器乐教学中的合作互助精神。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吹奏技巧,我运用引导、启发、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比较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巡逻兵进行曲》教材上只有一个声部,我参照程明德老师的谱子重新进行了编配。使之成为一首四声部的合奏曲。学生在演绎整个作品的过程中,轻松而自然。声部问的合作也比较和谐。尤其是通过编配节奏这一活动,学生掌握了一些节奏的规律,鼓声与掌声之间的合作也较成功,同时让学生们感受了多层次声部的魅力。在分组合作学习中,让每位同学主动参与。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展示部分,我们加了别的乐器。使乐曲更具有表现力,同时,让班上一些音乐积极分子有了施展他们才华的地方。目的是让学生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自己的表现有种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从唱奏过程中直接体验、感受,同时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的无穷。
  
  (三)建立新型教学评价体系
  器乐教学评价是教学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学领域中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传统的课堂器乐教学评价观念,是以教师评价成为主要的课堂教学形式,学生学习情况、成果大都以教师评价为主。这种评价方式方法对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随着音乐教学改革的逐步深人。音乐教师如何在教学改革中施行新的教学理念。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工作中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呢?   1.由单一知识技能向全面的音乐能力转化、由结果向过程转化、由被动考核向主动参与转化。
  在初一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我教学生吹奏乐曲《嘉禾舞》,在我讲解如何吹奏好这首乐曲,特别是“连音、断音”的方法时。忽然有一位学生说了一句“老师,你说的方法我都知道,为什么我就是没有你吹奏的好听。”我马上意识到这个学生可能知道一点方法,但具体如何吹奏得所谓“好听”并不太明白。于是我问:“能否讲讲‘好听’的理由。”这个学生在我鼓励下,把自己对“好听”的意见陈述。当他陈述完后我边鼓掌边为他评价:“你真是个好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大胆陈述已见而且理由充分,让我们一起为他鼓掌!”然后,就这个“插曲”,对全体同学要求对吹奏“好听”的方式方法各抒己见。并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得出要吹奏得所谓“好听”,必须做到:气息要稳、姿势正确,在准确演奏乐曲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情感的处理等特点及要求。让学生了解如何演奏得“好听”的全过程。激起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虽然这节课与原本安排的不符。但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
  针对学生上课中敢说。却不敢表现、展示自己观点及才能的现象。教师要善于及时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对学生评价以正面鼓励为主,通过评价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那就是让学生感到自己能行、是最佳的、只要自己敢尝试、敢说、敢做,就能得到老师的肯定与同学的认可,一句真诚的赞赏。可能对学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鼓励。
  事实上,当学习者获得外部提供的评价时,学习会更加有效。在口琴教学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充分注意、虚心接受、仔细分析与综合他人为自己提供的评价建议。尤其是教师对学生的信息评价,演奏示范要根据课堂上千变万化的情况适当并有针对性,模仿学生错误不要过于夸张,教学语言既要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又要具有形象性、启发性和针对性。
  2.重视音乐评价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力求在民主、开放的氛围中进行,达到科学、全面、客观。
  初二(14)班一次教合奏《友谊地久天长》课中,教完一首新曲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演奏,在分别展示自己的合奏时,我要求其他组的学生也象教师一样来对同学加以评价。开始学生们往往采用模糊不清的语言如“不错”、“不太好”、“好就好。但是那个同学吹走音”或“这个同学优”、“那个同学差”等进行评价。经过一番指导。学生的语言不仅生动亲切,而且理由充分起来了。有的同学评价道:“你演奏得很准确很感人,就象歌词中唱的一样‘让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其中,张立同学对演奏的同学评价道:“刚才演奏的那组同学能够准确表达乐曲的情感外,低声部演奏的同学也很协调,运用气息强弱处理很好地配合高声部旋律。……”渐渐地,学生的评价由敷衍或找缺点,逐步转向客观评价,甚至是向同学欣赏方面努力。
  生生互评在课堂教学常运用,学生喜欢模仿教师去评价他人。通过互评。使学生能正视自己、尊重他人,同时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的语言需要适当、合理、明确,这就要求教师耐心引导,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评价水平,不能急于求成。经过课堂实践发现,加强学生之间的评价后,课堂气氛和谐了,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合了,学生学会宽容、理解,增强了学习兴趣。
  
  三、器乐进课堂的最后启示
  
  (一)在平时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也就是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变化要有所观察和了解。只要符合学生的情感和心理上的需要,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就会充分地被调动起来。
  (二)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所隐含的容易引发的情感因素和发挥学生潜能的知识点,才能做到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三)教师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器乐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把握好器乐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运用中的环节以及与知识点的结合,掌握恰当的量为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那么教学就会顺利进行。
  (四)器乐教学进入音乐课堂的教学形式还有赖于其他方面,如教法的灵活性,教具的新颖性,教态的亲切感,语言的诱发力等等。
  (五)通过器乐教学,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学生给了我信心和力量,同时更加提高了我对工作的热情。
  总之,在实施过程中受到教学经验、理论水平和实践领域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课堂教学中曾经出现的问题也引起我的进一步思考,如:课堂较注重学生现在的一般发展。但是如何重视学生现在的一般发展对于未来的发展价值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这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学习和实践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优化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使之更科学完善和具有现实地指导意义。在二期课改中,器乐教学占了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第一线的老师要继续努力,使自己在不断教学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成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365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