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实用型人才培养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从高等院校教学实际与企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出发,论文阐明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与企业发展之间相依存的关系,提出高等院校培养学生方式应建立在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将企业实习教育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建立校企互助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聘请企业的业务骨干担当相应院、系课程教学顾问,以提高实用性教育能力,缩减学生从学校学习到企业工作的过度期,使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提高高校毕业生融入社会能力。
  【关键词】 联合教育;交换培养;立体定位
  
  Research on Training Practical Talents
  ZHANG Jicheng SU Zhongbin ZHENGPing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for practical talents, this paper firstly discrib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enterprise. It proposes the way of training practical students in higher school in light of the actual demand of enterprise. This paper uses “practice base” to establish curriculum system and teaching methods which base on mutual assistance between the school and enterprise. It could improve practical ability to education, reduce the students' transitional period from the study in school to society an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college graduates to integrate into society.
  【Key Word】 Unite education;Exchange training;Stereo position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4-0024-02
  
  1 现代高效教育模式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高低,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科技就要创新,在高科技的现代社会中这一切的进步都需要科技来实现,由科技来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高等院校作为科技发展的集中地,是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地,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与国家发展水平和个人前途命运息息相关,所以说高等院校的办学方式方法,办学质量的高低不单是衡量一个部门、一个企业的发展水平,而是关乎于国家的前途命运,人民生活的大事。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也是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对人才需求也日趋广大,党和政府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非常重视教育科技的发展,尤其是高等人才的培养。
  企业作为国家发展的前沿阵地是高级人才真正施展才华的地方,传统的生产方式、生产结构在今天的社会中已经很难适应发展的需要,企业改革的浪潮正在逐渐的吞噬传统的生产领域。高科技、现代生产工具的使用,在提高生产的水平与产品质量的同时对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现代化的社会建设中怎样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怎样在竞争与机遇并存的现代社会中使企业抓住机遇战胜考验呢?毋庸置疑,企业拥有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是衡量企业的发展实力与发展潜力直接标志,只有抓住了人才这一关键所在,企业才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所向披靡、战无不胜。那么如何寻找、网络高级人才为企业效力呢?高校作为高级人才的摇篮之地是各企业积极关注的对象。
  高校培养人才,企业需要人才来发展,企业发展好了就需要更多的人才来保障企业的不断壮大,高校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各种高级人才,不但要适应企业的需要,还要培养出代表企业未来发展所需要人才,就是说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要有前瞻性,要能带领企业向前发展,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企业处于科技发展的前沿,对人才的需求精益求精,要保证自身的进步就要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那么对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为了满足企业的这种需求就得不断的改变自身教学的方式,促使高校不断发展。可以说高校与企业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他们离开了对方都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2 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缺陷与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缺憾
  
  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中国可谓是人才辈出,而培养高等级人才一直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高教机构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主体力量,现代化的生产工具、先进的生产方式面前,新的挑战又摆在了这个拥有传统教育方式的古国面前,与现代化的生产模式和教育方式相比,我国的高校所培养出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不能适应社会对他们的需要。传统的教育体系中存在着很多弊端,大多数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还局限于书本上,教学的内容跟不上社会、企业发展的需要,并且在教学体系中缺少实践教学的过程,教学过程大都是一人表演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拥有很高理论知识、但在实践中却表现出低水平,而且所教授的内容也是单纯的基础理论知识,缺少新知识、新技术的引进力度,使教学远远滞后于科技发展的速度。这种教育缺陷在困扰着学校,也同样困扰着企业。
  企业为了生存必须依靠高级人才相助,这些拥有高等级技术的人代表着行业发展方向。为了竞争的需要,企业需要是来者能用的人,即公司招来的人能直接上岗,不需要进行各种行业培训或者进行简单的业务培训后就能上岗,高校毕业的学生来到企业能很快进入角色是企业所期望的。企业希望高校在教育的过程中将实践型人才培养作为培养高等级人才的关键。而我国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缺陷的正是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到企业所欠缺的。怎样弥补这些拥有高级理论知识的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不足呢?这就需要将高校与企业建立一个相对稳定联系,即校企联合办学模式。
  
  3 建立校企联合的办学模式
  
  理论型的教学模式是我国各高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其所带来的问题之一就是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缺少实践经验,进入企业后需要一段很长的适应期才能真正进入角色,一旦进入角色后,这些拥有扎实理论知识的人会很快在行业中崭露头角。怎样缩短这一适应期呢?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学校教育方式的改进。
  对于毕业或将要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有着直接利益关系的莫过于他们所具有的实践经验,也就是说在四年的大学学习的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对他们是最真实的,是其他东西所不能代替的。怎样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就拥有这一技术积累呢?这就需要企业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方面知识的积累。
  企业是实践学习的第一线,为了充分利用企业所具有的这一资源,高校要与企业建立实时的联系,长期进行合作,定期进行交流,让企业与高校一起来培养学生。企业是先进技术集中的地方,拥有各种先进的设备和生产方式,代表了未来行业发展的方向,拥有无限的发展空间,需要的也是最前沿、最顶尖的技术。高校要抓住企业的这一特点,先了解企业最需要的是拥有什么样技术的人,再在教学的过程中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要掌握企业发展的动态,制定高校培养人才的方向,培养出最能接近企业需要的人才来。
  将实践经验的教学方法带到课堂是高校在教学改革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所能体现的不仅仅是给学生带来知识上的扩充,同时也是体现一个学校在实践方面的能力。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企业拥有的先进技术带到课堂上,这是一个具有双赢的话题,首先应经常带领学生进入企业,邀请企业的技术骨干给学生讲解行业发展动态,在学生面前展现行业的前端科技,给学生讲解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态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当前行业发展的状态,对行业发展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通过对行业发展的认识,使学生明白他在学校所学到知识的程度在他进入社会后能够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或者是在工作中能够做到什么样的位置,从学生自身建立起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样学生既能明确学习态度又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产生对学习的乐趣,主动去了解、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不会因为老师课堂上的枯燥的讲解产生烦躁情绪,改变面对空洞书本时的烦躁心态。其次是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是教育学生的主要力量,教师的实践水平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最大的,怎样使教师在科技瞬息万变的时代教给学生最好的实践经验呢?无疑这个问题答案又和企业密不可分,企业是科技发展的前沿,教师要了解科技发展动态也必须和企业建立一定的关系,教师要到企业中去学习,通过在企业中的学习,教师不但提高了自身的知识结构,又能明确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抓住重点,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的转变,并能教给学生讲解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实践带动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增大学生就业的能力。
  
  4 总结
  
  实践教学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环节,新世纪的大学生面对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这些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所能获得经验的唯一来源是学校的教育,那么校企联合的教学模式,既弥补了学校教学的缺陷,又能供给企业以优秀的人才,弥补了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缺憾,一举双赢。
  
  参考文献
  [1] 杨永强.企业办学―校企相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
  [2] 王晓燕.发挥企业办学优势提高教育成果转化率.中国成人教育.2007,7:105-106
  [3] 李卫东.关于企业办学的思考.职业教育研究.2007.7:141-142
  [4] 张立新.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面向企业的办学实践.中国煤炭. 2007. 33(5): 78-80
  [5] 骆志生.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实践与探讨.高教高职研究.2007.24-26
  [6] 王道俊.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收稿日期:2008-4-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547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