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材料类专业大类招生、分方向培养的意义与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按学科大类招生”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招生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本文以材料类专业为研究对象,对其大类招生、分方向培养模式的意义和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大材料、多方向、厚基础、办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大类招生 分方向培养 材料类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高等教育的支柱和基础学科之一,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材料类人才的培养在整个教育中占有及其重要和基础的地位。
  “按学科大类招生”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招生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在这种招生方式下,学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按一个专业大类招生,考生填报志愿时直接填报该大类名称即可。通过该方式录取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前两年统一学习基础课,大三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双向选择的原则再进行专业分流。它打破原有的招生模式、减少学生高考填报志愿的盲目性、提供更多的专业选择空间、加强教师和专业各自之间竞争,进而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先宽后窄的教育模式既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学得更宽广、更深入、更交叉,从而形成宽基础、交叉复合、较为独特的知识结构,有利于以后的专业深入和创新发展,又有利于发挥自己成才的主动性、自觉性,发挥自己之长立足于社会[1-2]。
  
  一、大类招生、分方向培养的意义
  
  在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改革实践中,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有机结合既是教育创新的一个新课题,也是大学生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3]。
  入校后二次选择专业是学生个体发展及社会对人才需求多样化和综合化的现实需要,高校招生时不分专业即按学科大类招生是应对这种形势的理性选择。
  按大类招生需要努力探索新的招生制度下的育人机制,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按大类招生改革的全过程,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使命,最大限度、最充分地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优秀人才。
  开展材料类本科人才模式的探索工作,提出了在大学前期进行“厚基础、重能力”的基础理论教育、淡化专业和在大学后期进行“导师负责制”的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计划及科学、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4]。
  实行大类招生的意义在于:(1)实行大类招生是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的需要;(2)实行大类招生是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3)实行大类招生是强化创新教育,提高创新能力的需要;(4)实行大类招生是满足学生心理变化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二、大类招生、分方向培养的模式改革
  
  我校材料类本科专业在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论证后,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从2007年开始了大类招生、分类培养。
  具体的实施方案是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分院为依托单位,将原来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三个本科专业按“材料类”专业大类招生。本科学历,学制4年。前两年按制订的统一课程体系,开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等;后两年为分方向培养阶段,按照“考虑市场与就业,尊重个人志愿,整合优化师资平衡”的原则,分方向进行学习,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我院以大类招生为契机,成立了材料科学教研室,专门负责材料类大专业的“材料概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性能学”和“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四门专业基础课和认识实习等教学与实践环节。
  通过对材料类本科生培养模式的研究。探讨了材料本科专业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优化的教学计划做到了材料类各专业有相同的公共基础课、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在专业课上体现不同专业特点。
  经论证和实践,形成了“大材料、多方向、厚基础、办特色”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做法是:
  “大材料”,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招生,并按一级学科的统一设计对学生进行一年半至两年的共同培养后,引导学生选择专业方向。
  “多方向”,目前共设置5个专业方向,分别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方向、无机非金属工程材料方向、材料连接方向、金属材料方向、高分子材料工程方向,隶属于三个专业。方向可多可少、可增可减,根据市场需要办学。
  “厚基础”,打通、加厚、拓宽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加强基础培养,使学生具有坚实、宽厚的基础知识,拓宽就业面,增强适应力,并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办特色”,夯实基础之后再对学生进行专业方向培养,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应用、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培养市场适销对路的抢手人才,经过过去、现在和将来长时期的努力,逐步形成我们自己的办学特色。
  “大材料、多方向、厚基础、办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切合我们实际,可实现由较窄专业口径向较宽专业口径、由共性教育向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培养的转变。
  
  三、结束语
  
  本科教育按学科大类招生培养模式正逐渐被我国高校采用。在“宽口径、厚基础、多选择”的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通过招生制度改革带动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向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育方向转变已成为必然。在这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施中,关键在于时刻把握时代脉搏,紧跟社会进步的需要,一切为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而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淑敏,按大类招生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天津商学院学报, 2006.26 (1):53-56.
  2.郑超美,本科教育按大类招生及培养模式探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5:83-86,99
  3.潘之鹤,大学教改如何指向以人为本.中国高等教育,2005(3,4):21-23.
  4.毕灵敏,马志斌. 材料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4 (5):189-19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687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