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种感官来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习眼、耳、口、鼻、身等多种感觉器官来观察苹果,把观察到的苹果写成一段或几段话。
   2.初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眼、耳、口、鼻、身等多种感觉器官来观察苹果,把观察到的苹果写成一段或几段话。
  
  【教学过程】
   一、趣味漫画引入
   ⒈播放漫画漫画内容:有一天,眼、耳、口、鼻、身这五种感官为了自己的功劳争吵起来。“眼睛”瞪得圆圆地说:“没有我,你们什么也看不见!”“耳朵”不服气地说:“少了我,你们啥也听不见!”鼻子哼了一声:“要是没有我,你们能闻见花的芳香?”“舌头”伸得长长地说:“嘻!如果不是我,你们能尝到美味佳肴?”“身体”在一旁发起抖来,“听你们这样争吵,我浑身冷飕飕的。不知你们想过没有,要是我们互不相让,各自离散,那大家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我们应该一起合作啊!”
   ⒉过渡引入
   今天我们就让我们的眼、嘴、鼻、耳、身体等各种感官配合起来观察物体吧!观察什么呢?
   二、观察苹果说话
   ⒈猜谜语引出观察物体――苹果
   (1)师:请大家猜个谜语。(多媒体出示)
   红红脸,圆又圆,亲一口,脆又甜。――
   生:是苹果。
   (2)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苹果吗?为什么?
   师:好吃的苹果来到我们教室啦!我们赶紧请出苹果吧。(学生纷纷拿出自己带的苹果)
   2.用眼睛看一看苹果
   师:请小朋友认认真真地看你手中的苹果,它是什么形状?个头怎样?什么颜色?
   生:我的苹果圆圆的,像个足球,个头不大也不小,向阳的一面红得发紫,好像抹了胭脂。
   生:我的苹果像个宝塔,比较大,果皮有红有绿,向阳的一面有一条条红线排列起来。
   生:我的苹果是金黄色的,皮上有许许多多星星似的点点。
   (板书:形状颜色 大小)
   3.用耳朵听一听苹果
   师:那它有没有声音,会有什么动静呢?
   生1:敲一敲像木鱼发出的声音,清脆。
   生2:搓一搓嘶嘶的声音。
   生3:咬一咬咔嚓咔嚓。
   师:同学们轻轻松松就听出那么多的声音,真棒!
   4.用鼻子闻一闻苹果
   师:请大家再闻一闻你手中的苹果,有没有味道?
   生1:淡淡的香味,有点鲜花的味道。
   生2:一股甜甜的味儿。
   生3:有点香蕉味儿。
   5.用手摸一摸苹果
   师:大家伸出小手去摸一摸你的苹果并说一说感觉。
   生1:摸上去比较光滑。
   生2:摸上去特别粗糙,有点摩擦的感觉。
   生3:皮上有许多果点,摸上去稍微有点疙疙瘩瘩。
   6.用刀切一切苹果
   (1)师:同学们,在家和家长一起切苹果了吗?和谁一起切的?怎么切的?切完以后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2)学生交流切苹果的方法以及发现苹果核的变化。
   (3)学生现场体验切苹果。
   (4)试写片段。
   师:请大家把你们切苹果的情景及你的发现与感受写下来。(学生即时写片断作文)
   (5)点评学生写的片断,重点抓动作的准确描写和发现苹果核变化时的真实感受。
   7.用嘴巴尝一尝苹果
   师:同学们吃苹果吧,边吃边说一说感觉。
   生1:刚刚咬上一口,唇和舌头马上就染满了甜津津的汁水,从舌根下涌出浓浓的甜和淡淡的酸,让人感到回味悠长。
   生2:咬一口乳白色的果肉,觉得酸酸甜甜的,脆脆的。
   生3:吃完后,吐出褐色的籽儿,那就是苹果的种子。我打算把它种在奶奶家的菜园里,明年长出一棵大树,结满了苹果,让我吃个饱。
   8.把观察所得连起来说一段话
   师:咱们边吃边聊。刚才我们用眼、嘴、身多种感觉器官来观察苹果,现在能不能把观察到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学生先自由说,再指名说。
   9.小结观察方法
   师:现在我们明白了,如果只用眼睛去观察事物往往是不全面的。用手、鼻等合作观察,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如何使用这几种感官呢?(板书)
   看:颜色、形状
   听:声音
   闻:气味
   触:用身体的各个部分去触或某一部分去感触
   生1:苹果放在脖子上感觉凉凉的。
   生2:苹果在手里抛来抛去,砸得我手疼。
   师:同学们现在有了更多的感受,请你们写一篇关于苹果的作文。
   三、学生写话
  
  【教后反思】
   1.习作起步教学要顺应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
   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迅速发展,表现为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和概括性不断加强,能通过观察比较正确、全面、深入地感知事物的特点,可以说中年级是学生观察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案例中,教师顺应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将习作的重点定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眼、耳、鼻、口、手各种感官并举,使学生对苹果观察得细致入微。
   2.习作起步教学要顺应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
   初入三年级的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接受了字、词、句的训练,能够完整地写出简单句,表达比较准确,但还不具备独立成段、成文的能力。因此,教师在习作指导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个阶段孩子的现有能力水平。案例中,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将“所看、所听、所摸、所尝”等说清楚,怎么说的就怎么写,不去强调“说”与“写”的区别。这是重在建立“基础”。实践证明,写是说的内容,学生因为说得充分,所以学生完成的习作都很精彩。
   3.习作起步教学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现场”体验
   {1}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进入“现场”
   中年级是儿童观察活动的“敏感期”。最佳的习作训练形式是观察作文。教师可把静物、小动物、大自然、房间陈设或师生们简单的动作、对话等带进课堂,让学生很快地进入丰富多彩的生活“现场”。
   {2}习作起步课堂教学“现场”指导“要实”
   教师根据习作的题材要求和学生共同观察,讨论如何习作,现场展开细致的习作指导。案例中,教师让孩子们把苹果带到课堂,让孩子们看看、闻闻、摸摸、现场切苹果等。这是现场指导孩子们学会用各种感官自由自在地去感受生活,感受作文。这样的课堂教学背后支撑的理念是――追求现场感。在现场指导写作方法时,教师要有明确的习作训练目标。如自然景物、小动物的片段“素描”,训练的要求就是培养学生观察的顺序性。无论是哪种观察的顺序,学生必须达到描写得有条有理,把事物的主要特征表现出来。记一件事的“素描”也是如此。训练的要求可分解为:人物的动作素描、对话素描、神态素描、外貌素描等,学生只有在头脑中对各个局部形成丰富的表象,写完整的一件事时才能写得有血有肉。总之,要想高效达成这些训练目标,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观察,展开现场指导。
   {3}习作起步课堂教学要当堂点评
   在习作指导课上,建议试写片段,因为一是用时少,二是有利于当堂交流与指导。这是作文指导课中最具“现场性”的语言运用指导。课堂上教师对部分学生的习作现场点评,在这过程中一要对学生语言运用中出现的正误情况加以引导或纠正,为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引导和支持;二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激发修改的兴趣。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我修改和互评互改。改时要求要低,贴近学生的实际,评改字、词、句、段等由学生自己定,但学生的评改要与教师保持密切的交流。
   在习作起步教学中注重“现场意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进行写作的基础训练。
   总之,要提高儿童的习作兴趣和能力,我们的教学活动必须顺应儿童。作为教师,我们要研究儿童的兴趣、儿童的生活。顺应儿童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唤醒儿童生命中对习作表达的真实而潜在的需求。希望为他人服务,愿意交际表达,这是每个孩子都有的需求。如何唤醒儿童生命中对习作表达的真实而潜在的需求呢?在这次的教学设计里体现得不够,在以后的习作教学中我要多多关注。因为激活了,唤醒了,学生才会乐于表达。这样的顺应和唤醒最终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053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