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一堂成功语文课的标准是什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学校每学期都开展公开教学、评议、总结活动。每位教者的课都有亮点,有缺憾。关键是执教者必须弄清楚“一堂成功语文课的标准是什么”并应为此靠拢,使亮点更多,缺憾更少,这样才能教学相长。我认为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关注教材、关注学生、关注效果,提高语文能力。
  一、关注教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使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多重对话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基础,是核心。学生与文本对话必须具备良好的语感,而语感是在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实践中习得的。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积累、运用文本语言应该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说课堂上应该关注教材,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在读中悟,悟中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是追求生动、华美、面面俱到去淡化语文课的语文味。
  我校一位教师在上《北京的春节》这节课时用了大量的时间介绍其它地方的春节习俗,展示了大量过春节的动画课件,学生兴致高得说说笑笑、指指点点,后来没有充分的时间去朗读、理解、品味。看似非常热闹,但人静心思索后总觉得缺些什么。其实这觉得《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若课堂让学生按照初读感知内容→再读解疑交流→品读感悟所得→朗读展示情感这种教学思路再加上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从课文中去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享受作者精妙的语言美、学会科学的表达方法等教学目标的实现岂不是水到渠成。由于那位执教者课堂虽然华丽,但与文本对话、积累精妙语言、领会表达方法等良机失之交臂让人实觉惋惜。
  总之,语文课堂一定让学生老老实实地接触文本,通过阅读、感悟、背诵、积累等手段扎实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
  二、关注学生,促进各层次学生的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尊重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个别老师为了追求课堂环节顺利进行、教学气氛的活跃,让学生交流、展示时只顾优生,而忽视差生。这就失掉了为差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扼杀他们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权力。
  有位执教者在授《青山不老》,让学生感悟老人放弃同女儿进城享清福,在恶劣环境中植树造林的奉献精神时,一位同学说;“那老头太傻了……”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竟然没理会,继续他的教学程序,令人愕然。若这位老师此时稍作点化、鼓励,也许他会改变自己的认识。课堂是大家的课堂,所以应关注大面积学生,尤其是差生,给他们创造更多展示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即使他们的认识、理解、叙述有偏差,可以肯定他的投入与主动,再让优生修改补充,最后让他再叙述,这样就会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提高、发展。每堂课确实做到,差生吃好,优生吃饱,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进步。久而久之,何愁教育教学质量提不高。
  三、关注效果,提升教师课堂的驾驭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小学语文应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基础。”每堂课都需要精心设计,从导入到新授到总结。但课前预设的再好,实际教学中都会有冲突,象上面的例子。甚至在导入时就会卡壳,只要利于学生的发展,语文能力的提高,就不怕花时间,乱计划、失风度。我教《假如没有灰尘》读题质疑时,学生兴致很高,想象丰富:“假如没有灰尘万物不会陈旧;机器不会损坏;环境卫生不需打扫……”这些虽与课文内容无关,但唤醒了学生生活中的记忆,大家畅所欲言,互相补充,课堂成了交流课外知识和生活经验的乐园。足足用了十分钟。待学生交流完后,我话锋一转;“我们看课文的叙述吧!”。这样自然而然地就转化为阅读的内驱力,学生的投入程度可想而知。在教《匆匆》第二课时结束时提问:“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是怎样理解的?”同学们情绪高涨,各抒己见。从作者到自己,从过去浪费时间谈到今后珍惜时间、多做有意义的事、不给自己的人生留遗憾・・・・・・更多同学的发言超出了我的预设,下课钟响了,使我没有总结课文的时间了,我灵机一动,同学们你们说到的今后做到,这就是我们本堂课的学习目的。以后的日子里同学的表现令我欣慰。
  综上所述,不论语文课怎么设计,但是评价的标准必须以学生的发展、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准绳。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始终要关注教材特点、关注学生差异、关注教学效果,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325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