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长沙市社区体育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战红 金宏伟

  摘 要: 针对长沙市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本文作者依据我国目前对社区体育的理论模式研究,结合长沙市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发展形势,提出长沙市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长沙市 社区体育 发展对策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九条指出:“积极发展社区体育。街道办事处要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组织,发挥居民委员会和基层体育组织的作用,做好社区体育工作。体育行政部门要给予支持和指导。”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社区体育得到可喜发展和重视。通过对长沙市包括岳麓区、天心区、雨花区、芙蓉区和开福区在内的20个社区体育活动点的现状分析,我们试图探寻长沙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对策,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更好地落实“全民健身计划”,推动长沙市社区体育发展。
  1.社区体育及其特点
  社区是指由一定数量的群体、组织和家庭,因特定的关系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而形成的区域性社会共同体。社区体育是以街道辖区为组织单元,以社区成员为参与主体,以增进社区成员身体健康、促进交流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它不但存在于社区的整体之中,是社区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依附于社区,随着社区的发展而发展。社区体育特点主要是:第一,具有对象广泛,形式多样的“共性”,社区体育进行的体育项目涵盖了棋牌类、跑步类、球类、体操类、游戏类、舞蹈类、武术类和游泳类等,男女老少皆宜;第二,具有自选项目、自选时间的“个性”,社区体育是人们在自觉参与的基础上灵活机动进行的。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在体育场馆、公园绿地,还是在街道、乡村,只要人们具有较强的运动、健身意识,就可以根据自身健康、需求、兴趣爱好等具体情况,以实现“健身、娱乐”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与方式,在一定的时间与条件下以健身、运动的自我调控来进行锻炼。
  2.长沙市社区体育活动的现状
  2.1长沙市社区体育活动的形成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长沙市社区体育活动点的形成方式是以锻炼者自发组织为主,街道办事处帮助组建为辅,在体育行政部门的帮助下或者其他方式形成的活动点所占比例甚少。
  2.2长沙市社区体育活动的成员构成。
  长沙市社区体育活动点的成员构成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有明显的差异性和职业倾向性,受地域环境、风俗习惯和经济条件的制约,主要有三个群体:一是老年群体是社区体育的主力军;二是中年群体最少;三是青年、学生、儿童群体次之。
  2.3长沙市社区体育活动时间频率。
  长沙市社区体育活动点的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早晨和晚上,其中以早晨为多,其次是没有固定时间的,主要是由单位利用节假日、周末等时间组织社区居民开展的一些本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活动。
  2.4长沙市社区体育活动点的项目与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受体育设施条件、消费水平、饮食结构、传统文化和体育活动形式等因素的影响,长沙市社区体育活动项目具有传统性、韵律性、非器械类运动、场地要求低、运动量小、群体性活动较多、低消费等特点,活动项目依次是:健身跑、散步类,太极、武术类,健身(美)操类,篮、乒、羽球类。中青年人选择的健身项目较多,而且强度较大,以对抗性的项目为主,而且对健身项目要求高;老年人选择的健身项目少、强度小,以休闲非对抗性项目为主。
  2.5长沙市社区体育活动目的与动机。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长沙市社区居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目的与动机依次是:增强体质与健康占49.26%;减肥、健美占27.42%;休闲娱乐、缓减压力占15.73%;社会交往占6.18%;其他占1.41%;这与我国城市居民体育现状调查基本一致。从价值取向方面看,长沙市社区居民对体育价值的追求具有生物性价值第一、心理性价值第二、社会性价值第三的特点。
  2.6长沙市社区体育活动的消费水平。
  目前长沙市社区体育活动大部分没有活动经费,即使有经费,也是以锻炼者的交纳会费为主。调查得知:长沙市社区居民家庭年平均体育消费额为586.9元,人平消费151.3元,其中,体育实物消费占61.58%,体育劳务消费占28.37%,体育信息消费占10.15%。
  2.7长沙市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方式。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长沙市社区体育的组织方式主要在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而以企事业单位依托型,组织程度较高的形式较少。社区体育活动缺乏科学指导。管理者和指导者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等级结构不合理。
  2.8长沙市社区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
  体育活动场地设施是社区体育活动的基础,调查发现:体育活动场主要在公园广场、街头巷尾、街道办事处所属场地设施或社区空地,利用体委系统公共场地,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和辖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较少,社区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十分缺乏。
  3.长沙市社区体育活动发展对策
  3.1加强管理,设置社区体育专职岗位。
  建立职能部门一把手负责制,加强对社区体育的领导,完善社区体育的组织体系和管理体系,城市社区体育目标体系的构建,必须有政府、社区组织、社区成员三方面的互相合作、互相支持、互相促进;必须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三种资源的共同支持、协调配合。在市体育局和街道办事处设立专门岗位,专职管理组织社区体育事务,使社区体育管理走向规范。
  3.2提高认识,激发体育活动意识动机。
  大力宣传全民健身的方法、措施,宣传健康的重要性,提高居民对体育运动与健康的认识,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
  3.3积极指导,建立体育活动辅导站。
  大力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建立体育活动辅导站,建立完善的社区体育网络系统,构建社区体育内部结构,发挥体育活动辅导站的作用,开展各种体育培训,指导人们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
  3.4开发市场,完善社区体育活动设施。
  适应市民健身需求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经营管理,充分发挥体育场馆的多功能作用,在较低服务价格的前提下,积极向市民开放。
  3.5加大投入,形成人、财、物等资源共享。
  多渠道筹资,扩大经费来源,加强和鼓励社区体育科学的研究,充分发挥学校体育人才资源的优势,推动社区体育的发展。
  3.6开展活动,举办社区体育活动比赛。
  社区可根据各自的具体实际,结合社区健身器材的特点,举办不同年龄群体、不同规模、组织形式灵活多样的运动会和各类体育竞赛活动,激发居民的体育兴趣,提高健身器材的利用率,推广符合不同年龄、性别、职业与体质状况,易于普及的健身活动项目,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健身项目,使社区体育的开展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骆嫒.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7):898-900.
  [2]金春光.延边州城市社区体育活动点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8,(4):1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67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