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题大作:打牢作文的根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春

  小题大作一般被当作贬义词用,但面对语言轻飘、内容单薄的初中生作文,小题大作实在应该当作一个褒义词来理解。说“即小见大”也好,说“小题大作”也罢,这其中有几个关节点需要理清,概括一下,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一、要把握好小题大作的方向,就要回归即小见大的本真涵义
  即小见大:从小处或小事见到大道理。理顺“即小见大”中“小”和“大”的关系也很重要,“小”是起因、是感情的发端,是文章的出发点和主题的蓄力点,是要实写明写具体写的地方;“大”,是归宿、是感情的升华,是文章的落脚点和主旨的揭示点,是要虚写暗写简略写的地方。虚张声势甚至声嘶力竭是文学表达的败笔,写小的景物、人物显示大的意蕴才是高超的写作技巧。因为小,可以写得具体,通过具体的人和景来显示大的景象,耐人寻味。我们可以多回味名家作品,把握即小见大的本真涵义。如朱自清《背影》捕捉细小情节:“探”、“攀”、“缩”、“倾”系列动作,于细微处下功夫,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爱。只有把握了这样的分寸,才有可能写出下面这样即小见大的精彩文章:
  一人一龟一世界
  春天绕满了房屋。又是一个明媚的午后,我蹲在抹了釉彩的瓷缸前唱歌给乌龟听,吊兰斜探来一抹新绿,映在浅浅的水里,那是外公的乐园。可是,外公的乌龟好像少了一只吧……
  我蹭到外公身后,他正用心浇着花。“还有一只呢?”我小声探询,外公的手不经意地一抖,沉默良久,声音沙哑的回答:“还有一只搬过来后想老家了,就回去了……”“哦!”我蹦跳着走了,未及去想沉默中的深意。
  花,姹紫嫣红,仿佛小时候一脚踩一只乌龟在外公的搀扶下咯咯笑的欢乐,可它们却告诉我,应该安静,再也不能像小时候那样了。
  我惊异地回头看外公的身影。孤独,缓慢,清瘦很多,像瓷缸里那只伸着脖子聆听春天的乌龟,很安详。(常州考生)
  二、要传授好“小题大作”的策略,就要关注深度阅读的体悟过程
  学生在习作中套作、仿作不可避免,但要真正提高写作能力,就要记住:个性化的写作应该以个性化的阅读为基础,而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语文老师的教学引导是分不开的。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作者迷失”的现象,就连绝大部分的中考、高考满分作文中也难觅“我”的影子,这与阅读教学中教师较为普遍的“个性化解读的迷失”不无关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我们都耳熟能详,但在阅读实践中却往往成了“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就是老师标准答案中的那一个哈姆雷特。
  语文中有全部的生活,生活的全部是语文的内容。揭示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是语文老师的基本任务。能像下面这位考生这样感受家乡的点点滴滴实属不易:
  我不知不觉来到了这里,我生于斯而长于斯的故里:青果巷。
  东下塘水光潋滟,这一条窄小的河流像一位温婉贤良的母亲,清瘦的身影永远伫立不倒,有几只春归的燕子涉水飞翔,蜻蜓点水般轻逸的动作留下了水波未绝,也在我心中泛起涟漪。东下塘的水是稳重的,没有水应有的灵巧,她累了吧!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果巷人民,她不再似从前清澈得望眼欲穿,而多了一份潜心休憩的乏力与倦怠。
  燕子飞入了青果巷黑色的屋瓦,飞入了那一层苔藓,飞入了我年幼时的生活。“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青果巷的雾气氤氲中,我隐隐感到了燕子的眼波流转,它想向我询问:“少年郎,你也回家了么?”耳畔忽又想起母亲的歌声:“青青野果,桃儿花错;青青野果,梧儿叶落……”(常州考生)
  三、要运用好“小题大作”的技巧,就要重视勤奋创作的实践尝试
  曲不离口,拳不离手,作文不是讲出来的,不是改出来的,而是用心写出来的。要多读多写,不能口上谈兵,因为任何技巧的形成,都是反复练习的结果,只有在反复的写作实践中,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鲁迅说:“文章应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多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多读多写对作文成功很重要。在勤奋的练习下,文章的思路会由模糊逐渐变得清晰,由闭塞逐渐变得开阔,由松散逐渐变得严密,由杂乱逐渐变得纯一。多读多写,对事物的感受会逐渐变得细腻,很多时候会产生心灵的冲击。不懈的写作实践,“情”这一文章之根才会慢慢扎下,久而久之,情出胸臆,抒发的都是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内心的感动渐渐融入到语言文字当中,于是就会“一切文语皆成情语”。
  四、要拿捏好“小题大作”的分寸,就要积攒感受生活的写作本钱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把语文当成了一门脱离生活的学科,打开课本,似乎就是为了“解读文本”。离开课本,很多人就是两眼一抹黑。半夜观赏月食,夏日清晨观察蝉儿脱壳,酷暑偷偷在河边扑腾,单身出游,结伴远行,独自面对困境,这样的经历现在的初中生真是难得一遇。还有大量的课外阅读,这些可都是写作的基本的家底呵。就比如看电影,底片是一张一张的,放映时速度太快,我们只看到连续相,一秒钟开关二十四次,不经过生活的严格的训练,我们的肉眼如何有能力去捕捉和辨别?也许正是长久陷身于浅浅的课本泥潭,近在咫尺的生活热浪已经难以激发我们的热情。“身土不二”是韩国随处可见的广告词,意思是说,我生在自己的国家,拥有养育我成长的国土,而生我养我的土地上生产的东西才是最适合我的,时刻提醒国民用本土的产品。韩国人自己解释“身土不二”,就是“生为韩国人,死作韩国鬼”,他们以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民族自豪感传承着自己的文化,珍爱着自己的文化,甚至让人觉得到了固执的地步。而我们呢?没有俯下身子品味细节的心路徜徉,却养成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少爷小姐的作风,好作文哪里还能写得出来?下面这样本真的片段现在已经不那么容易看到了:
  “妈!”“唉,怎么了?”“家里没电,我还要做作业,怎么办?”“有蜡烛吗?”“不知道!”母亲那双有力的手把我拖了出去,冲向一家小超市。那儿有蜡烛。
  人们在黑暗中叫着,蜂拥而上抢蜡烛。母亲十分着急,瘦弱的她无法挤进去,她的声音颤抖着,急切地对店主说:“我孩子要中考了,给我两支蜡烛吧!”站在母亲身后的我,听到这话,心里酸酸的。突然,仿佛有一道闪电划破寂黑的长空,我忽然发现,母亲手拿蜡烛,两眼里好像有什么东西,亮亮的,我又发现,她的头上有好多白发……我要落泪了,我悄悄背过身去,擦去泪水……
  回到家中,端坐在小房间里的书桌前,我擦亮火柴,点燃两根蜡烛。微弱的烛光在我的呼吸中颤动着,悠悠的,暗暗的,正好能照亮我的书本。我抬起头,看着那缓缓落下的烛泪和那跳动的烛焰,仿佛又看见了母亲刚才为我抢蜡烛的神情姿态。明亮的烛焰传递着一种温暖,那,应该是母亲的爱吧!
  再沉重的生活负担也压不住她柔弱的双肩,再艰难的岁月也挡不住那双燃满希望的明眸。青丝褪尽,白霜染鬓,我是母亲心中的唯一,母亲,请原谅我的任性,到现在才领会你的爱。
  蜡烛燃得更旺了,烛泪滴得更快了,它们,传递着母亲的爱,暖暖的,一直传到了我的心里……(常州考生)
  北宋苏辙说:“古之达人,推而通之,大而天地山河,细而秋毫微尘,此心无所不在,无所不见。是以小中见大,大中见小,一为千万,千万为一,皆心尔法然。”如果能从以上几个方面加以注意,“小题大作”的认识能力将慢慢回归,初中生的写作能力也就会稳步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7354.htm